以弱胜强,以少胜多,这种故事总是让人们津津乐道。人们总是喜欢同情弱者,并从以弱胜强的故事中汲取养分,鼓舞自己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但事实上,在战场上,在竞争中,从来没有以弱胜强这一说。以强胜弱,以多胜少,才是真正的规律。 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仗都是怎么打出来的? 1万人击溃23万大军——惠特灵大道战役 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率军入侵不列颠,把不列颠变成了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开始长达463年的统治。 占领不列颠后,罗马人开始胡作非为,烧杀抢掠。作孽多了就有报应,罗马人最终惹到了一位大BOSS——爱西尼族女王布狄卡。罗马人夺走了女王的土地,强奸了女王的女儿。布狄卡女王一怒之下发兵起义,得到不列颠哥哥民族的群起响应,集结23万大军,一年之内就摧毁了罗马治下三座城市。 面对几十万义军,罗马总督苏埃托尼乌斯慌的一批,一边向帝国求救,一边集结不列颠境内的罗马军队,最后发现集结起来的军队不到一万人。 面临绝境的苏埃托尼乌斯开始清醒,展示出了职业将领的作战才能。他坚壁清野,一步步逼义军决战,最终把23万人引到了惠特灵大道上一处地势狭窄的地方,展开决战。义军23万人的优势在狭长战场上荡然无存,只能在狭窄的接触面上一波波上,与职业罗马军人对抗。农民起义军当然不是职业军人的对手,义军损失惨重。在企图后撤时,23万大军已然混乱无法调度,结果是遭到罗马军人的割草式屠杀。 这场战争双方人数比是23:1。最终弱小的一方取得了完全的胜利——罗马军队只损失400人,而义军被屠杀8万人,女王自杀。 牧童战胜首席战士——大卫与歌利亚之战 歌利亚传说中的著名巨人之一。根据《圣经》记载,歌利亚是非利士人的首席战士,身高6英寸9英尺(2米多),力大无穷。这场战争中,歌利亚连续四十天,每天两次向以色列人讨战,进行一对一的决斗,来决定战役的胜负。以色列人被吓破了胆,无人敢出战。 此时,年轻的牧童大卫为出征的三个哥哥送饭,听见歌利亚的骂阵,请缨出战。大家都认为这个孩子无知无畏,一定是疯了,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大卫迎战歌利亚。 临阵时,大卫拒绝了一切防护铠甲,布衣上阵,武器是河里捡来的5块石头。 面对头戴铜盔,全身重甲的歌利亚,大卫灵活机动的游走,并伺机投石,猛击歌利亚全身唯一没有防护的额头。石头的威力多大呢?根据弹道专家的分析,一块普通的石子,在专业投手手里可以发射出每秒34米的速度,威力大约相当于一把现代手枪。 最后牧童大卫取胜,并割下歌利亚的首级。这个小小牧童,就是未来统一以色列的大卫王。 以上两个例子,看起来是以弱胜强,本质上还是以强胜弱 在惠特灵大道战役中罗马人为什么能赢?在整个战局中罗马的力量处于绝对弱势,敌我人数对比达到了1:23。但聪明的罗马人,利用狭长的战场地形让敌人的人数优势荡然无存,在1V1的对战中实际上力量更强的是训练有素的职业罗马军人,这是利用各种因素,形成了战场上的以强胜弱的局面。 牧童大卫为什么能赢?巨人歌利亚凭借重甲和力量,几乎战无不胜;大卫看到了歌利亚不够灵活的弱点,避开近战肉搏的作战方式采用自己擅长的远程进攻。牧童大卫合理的利用了敌我优劣势,以己强攻彼弱,最终取胜。这其实还是以强胜弱。 红军的作战策略亦是如此。伟大领袖毛泽东曾说:“中国红军以弱小者的姿态出现于内战的战场,其迭挫强敌震惊世界的战绩,依赖于兵力集中使用者甚大。无论哪一个大胜仗,都可以证明这一点……无论在反攻或进攻,我们总是集结大力打敌一部……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 在战争里,在全局上处于劣势时,就需要营造“局部优势”来取胜。大卫投石战胜歌利亚,罗马人在狭长战场击溃义军,曹操火烧乌巢大败袁绍,无不是应用此原则。 在生活中同样如此。我们常常遇到比我们强大的对手。在学校里,在职场上,在无处不在的竞争中我们往往处于劣势,要知道出身、资本、资源、天赋、能力,任何一个方面总是山外有山。时常处于劣势的我们,想要赢,就得营造局部优势。 所谓局部优势,就是尽一切可能,在关键点上,利用一切条件,转化竞争双方的竞争力对比,提升自己赢的概率。 如何营造个人发展的“局部优势” 1、“一万小时定律“的本质意义是聚焦“兵力”,塑造局部优势 我们都知道,“不要用自己的兴趣,挑战别人的饭碗”。因为别人为此投入的时间精力远非票友所及。 想在一个领域有所建树,必须投入一万小时以上才有可能。这就是所谓“一万小时定律”。按照每天8小时计算的话,投入一万小时差不多需要三年。人的职业生命很短暂,没有多少个三年,反复的切换领域,分散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和沉浸这个领域多年的人相比毫无胜算。 所以在选择进入某个行业或领域的时候,还请慎重。而一旦决心投入,就尽量坚持到底。 2、清晰的知道自己的优势,培育和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是局部优势中的制胜根本 牧童大卫战胜巨人歌利亚,就是合理的以己之长击敌之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拿破仑在三皇战争、意大利战役中,都规避了与敌人的全面战争,而是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机动性,让敌人一个头几个大不知所措:“一个年轻的将军,一会出现在我们前方,一会儿出现在我们的后方,一会儿又出现在我们的左翼……” 每个人都不是全才,都有优势劣势。我们一方面需要补强劣势,让它不至于成为阻碍个人发展的绊脚石,成为容易被竞争者攻击的“显著薄弱点”;另一方面一定需要让自己拥有一个长板,让其在多数“局部”里都成为相对优势,从而形成竞争中突围的突破口。 3、围绕优势,营造有利“地形”,让优势可以发挥到淋漓尽致 在惠特灵大道战役中,罗马人利用地形让己方单兵作战能力发挥到极致,加入换做一个宽阔战场呢?胜负犹未可知了。 因此,优势是基础,营造让优势发挥的环境是关键。 在个人发展中,没有为自己营造有利环境的例子很多。在我心理咨询的客户中,就有一个喜欢和人沟通的女博士去做科研,结果每天上班上到有心理阴影;而另外一个客户,非常喜欢艺术,也很有天赋,却因为父母之命去做了公务员,优势发挥不出来,反而可能成为劣势。 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就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平台把自己的优势最快、最大化的发挥出来。这也是我们去选择职业、选择平台时的重要原则。 ![]() ![]() 战争,是军团的战场;个人的成长,是一个人的战场。在任何竞争中,我们都很难拥有绝对的优势。因此,构建自我的局部优势,是值得每个人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这个前提之下,一切强大的竞争对手都是纸老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