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伏灸,灸出这3样东西才是治病!

 鲶鱼上画壁 2020-08-03
随着三伏的延续,越来越多人了解了三伏灸的益处,身边也有众多三伏灸的受益者,但真正在艾灸时,自己往往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艾灸到了哪一步?艾灸有没有起效?继续灸还是停下来?实际上并不清楚。

所以我们有必要谈谈这点,三伏灸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取得了成功。

中医里有一句话叫“治病但求其本”,如同挖山药、葛根,你得先找到根,才能挖。如果根都找不到,你怎么用功去治本呢?

也就是说,只要找到了产生疾病的本源,不管疾病如何变化多端,皆“万变不离其宗”,尽在掌控之中。

那么,疾病的“本”是什么呢?或者说,人为什么会生病呢?就在于我们体内有三样东西:浊气、浊水、浊物,它们是致病的三大根源。

所以,说到底,艾灸就是要把我们体内的“三浊”灸出来,只有把它们灸出来,艾灸才算真正发挥了作用。


一、浊气

浊气,顾名思义,就是体内浓浊、厚重的废气。

比如你跟别人吵架生气,或者有事儿闷在心里生气,就是浊气。

可以说,身上一切不良的情绪都是气。

气这个东西不怕它产生,就怕它堆积。当一个人生完气之后,不去想就没事了,但所生之气都在体内的肝上存着呢。

有人说:“气在身体里面,我看不见,又摸不着,它到底在哪里呢?”其实,气虽然看起来是无形的,但最后都会化为有形的东西。比如人生完气之后头晕肚子胀,甚至胃也疼,老觉得有一股气堵在那儿。为什么说“生了一肚子气”呢?就是因为肚子这一块确实胀鼓鼓的。这时候,你用拳头敲敲肚子,或者推两下,再摸摸,就会忍不住打两个嗝儿或者放个屁,顿觉十分痛快,同时,心情自然也好起来了。

所以说,不良的情绪虽然看似无形,但最后都会变成有形的浊气来伤害你。


很多初期艾灸的朋友,艾灸后第一反应就是打嗝多放屁多,也就是排气多。这个其实就是艾灸在排出体内浊气。

二、浊液

浊液,也是艾灸后最容易灸出的一种反应。比如灸后出汗,起水泡,腹泻,排出的便是浊液。

浊液就是湿浊。

湿浊是一个什么现象呢?

举个通俗点的例子。农民们在收获的季节会把收回来的稻谷晒干,加工后就成为我们日常食用的大米。

在晒稻谷的时候,最怕的就是突然降雨,来不及收回的稻谷先是被暴晒,再被雨一打湿,我们用手往谷堆里一摸,稻谷又潮湿又热,而这种湿热的稻谷如果不能及时再晾干,很快就会发霉,或者长芽,不能食用了。

我们体内的湿浊也是一个大的隐患,湿浊停留在哪个部位,哪个部位就会出现相应的麻烦:它若窜到腿上就是水肿,窜到皮肤表面就是湿疹,窜到头部就导致晕眩症。湿浊遇肝火则化痰,逢脾虚则腹泻,所以必须及早清除,否则遗患无穷。

说到排浊水,就不得不提艾灸后出水泡。大家如果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艾灸后水泡内的脓液颜色是不同的,颜色越黄,说明湿浊越严重;如果颜色浅只是表明单一的寒症。另外,有些人艾灸后会出汗,其实这也是排浊的一种状态。


三、浊物

浊物的产生,与素体阳盛、饮食不当、气机郁滞皆有关联,一般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浊物才会存在,且十分顽固。故艾灸灸出浊物,这是不容易的,但只要灸出来了,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比如平时经量少的女性,艾灸之后加速血液循环,调节子宫机能,排出血块或者不明物,便算是浊物排出来的一个过程。还有像便秘,当我们通过艾灸调理便秘,并得到满意的效果时,实际上也是为身体祛除了浊物。

有一种说法是要纠正的,就是宿便,准确来说,“宿便”并不是一个医学上的概念,但粪便积存在肠道里过久确实会产生问题。积存在肠道的粪便会随着水分被不断吸收而变得愈发干硬,产生便秘。超过三天才排一次便,而且大便硬结,除了加重肠道负担,导致毒素内积,还会引发痔疮等病症,所以绝不能轻视。

如何借助艾灸排出“三浊”?

1、排浊气

艾灸穴位:脾俞、肾俞、神阙、命门、涌泉穴。

此外,艾灸合谷、太冲、膻中疏肝解郁也是排浊的重要方式。

2、排浊液

艾灸穴位:神阙、关元、中脘、足三里、阴陵泉、丰隆、承山

3、排浊物

艾灸穴位:大肠俞穴、天枢穴、支沟穴、上巨虚穴

艾之火力,透入五脏六腑,温通十二经络,通过给身体穴位输入热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及新陈代谢,由内驱赶三浊、拔除病根、由外抵御三浊,身体的污浊之物逐步排出后,经络脏器没有了困扰,功能自然强盛。灸出浊气浊液浊物,尽可能的消减致病源头,这是艾灸的一大功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