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开麦积山的和尚——自己屡次破戒,却告诫别人勿近女色

 liran946 2020-08-03

首开麦积山的和尚是什么神人?

为抢夺他,不惜兵戎相见,两国交兵

自己屡次破戒,却告诫别人勿近女色

虽然本人自驾游的历史久远,钻山沟、走险路是家常便饭,但单独驾车,一天狂奔700多公里还真是首次。老夫已经不年轻了,年过60已算步入老年,这个路程算是一个小小的考验,如果没有问题,川西、西藏、新疆将是我的下一步目标。结果考试及格,老夫尚能饭,没有否。

中国有四大石窟,一敦煌,二龙门,三云冈,四麦积。甘南的第一站就选在麦积山。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

中国的造窟艺术有明显的线路图,大致遵循自西而东,由北而南的渐进路径,由新疆而入甘肃(敦煌),由甘肃而入陕西,由陕西而入山西……另一路则由山西大同而随着北魏政权的南进而入河北、河南。越往西、往北造像愈显古板生硬,符号感愈强,愈向东向南,佛造像愈显丰满灵动,愈加世俗化。

说起麦积山石窟就不能不说南北朝,说起南北朝就不能不说北魏与后秦。

三国被魏晋短暂的统一后,很快又进入更加混乱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在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中,值得一提的就是后秦。后秦开国,传到第二帝姚兴时国力大盛,这位天水籍的皇帝不但尊儒,而且笃信佛教,他听说它的邻国后凉国中有一位高僧名鸠摩罗什,此人不但精通佛学,而且懂汉语,可译经。为得此人,姚兴于公元401年举国发兵攻打后凉国,大败凉军后,迎鸠摩罗什入长安,并拜为国师。

随后姚兴大兴佛寺,倡凿石窟。宋人祝穆《方舆胜览》卷六十九记载:“麦积山,后秦姚兴凿山而修,千崖万像,转崖为阁,乃秦州胜景。” 这是麦积山大规模开凿石窟之始,所以麦积山石窟当算皇家石窟。

从此,鸠摩罗什在长安逍遥园和西明阁译经说法,招收弟子,由国家出面,他组织、主持三千多人的佛经译场。鸠摩罗什不仅培养了大量人才,最大伟绩就是翻译佛经。从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到长安至公元413年圆寂,十一年中,他在弟子的帮助下译经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他的译笔忠于原文,圆通流畅,典雅质朴,并纠正了四百年来他人译经之误,成为后世流传最广的佛教经典。

研读历史恐怕没几个人真感兴趣,那就说点男人们都感兴趣的事儿,他的父亲鸠摩罗炎出身名门望族,是天竺国老宰相达多的长子,但他拒绝接父亲的班,决然选择了出家当和尚。自此他东渡葱岭,周游列国来到了尊崇佛教的龟兹国。国王与之接触后,十分敬慕他的才学而聘为国师。龟玆王有个年轻漂亮的妹妹,也十分仰慕鸠摩罗炎,就缠着国王哥哥非摩罗炎不嫁。在龟兹国王的“劝导”下,他娶了龟兹王的妹妹,生下鸠摩罗什。

据说,鸠摩罗什长大后再次和龟兹王公主发生暧昧,纠缠不清,但这不是正史记载的事件,我们就当听故事。但是以下的事儿就不是故事,而是事实了。

前面提到的后凉国国王听说龟兹国有鸠摩罗什这么一位高僧,就想请到自己这里来,但龟兹国不肯。于是,后凉国不惜派大将吕光兵临龟兹,硬是把鸠摩罗什给抢了过来。

吕光好奇,鸠摩罗什是什么一个奇人,值得劳师远征抢夺这么一个人。等抢到鸠摩罗什,这介武夫感觉鸠摩罗什就是不同人一个,他出于戏弄鸠摩罗什的目的,在庆功宴上让部将们轮番轰炸,将鸠摩罗什灌醉,鸠摩罗什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直被灌得是酩酊大醉,而后吕光将两位美女送入鸠摩罗什房中,就发生了大家都乐见其成的好事儿,大师没把持住破戒了。

后凉国得了鸠摩罗什,朝廷上下举国欢腾,这事儿很快就传到了邻居后秦国那里,后秦国尊佛、崇佛之风更浓,王公大臣一直要求将鸠摩罗什请到后秦国来,于是后秦与后凉两国兵戎相见大打出手,结果后秦大败后凉,鸠摩罗什又被“请”到了后秦。

在后秦国,鸠摩罗什立刻成为全民偶像,国之珍宝,国王姚兴认为:“大师聪明超悟,天下无双,可不能使法种无嗣啊!”于是,姚兴又给鸠摩罗什配了包括自己的爱妃在内的十位美女,鸠摩罗什居然笑纳了。据说鸠摩罗什有两个儿子,不知烟火是否延续到了今天?

鸠摩罗什与10位美女同住同宿,但却要求弟子们远离女色,这在在佛教界产生了很大的争议,弟子们更是议论纷纷。鸠摩罗什召开“新闻发布会”以正视听。他当着众多僧人和旁观者的面,一口吞下一大把钢针,而后对众人说,自己并非凡夫俗子,而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只有他这样能够消化这些钢针的人,虽近女色,但不会动摇根本。如果谁有消化这些钢针的本事,也可近女色。众人目瞪口呆,只能叹服。自此鸠摩罗什左拥右揽夜夜新郎,逍遥度过一生。

故事讲完,还得回到麦积山正题。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后秦,大兴于北魏明元帝、太武帝、孝文帝年间,后经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断的开凿扩建,遂成为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麦积山现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1300余平方米壁画。

看过云冈知其质朴雄浑;看过龙门知其富丽堂皇;看过敦煌知其博大;看过麦积山知其“杂乱”。

十六国时期作品大多臃肿呆板,了无生气,面目甚至做愁苦状。这一方面受制于当时的审美艺术水平,一方面来自对佛教精髓的理解。当时多数人对佛教的理解还限于 “苦行僧”,用吃苦来做修行的前提条件。位于龟兹的克孜尔石窟前的鸠摩罗什雕像就很好地诠释了那个时代的“苦行僧”形象,瘦弱、干枯、憔悴。但石窟的造像并不瘦弱、憔悴,由于多以当时的少数民族贵妇为蓝本塑像,所以造像反而身材丰满,面庞臃肿,其“苦修”主要体现在面目表情上。

北魏早期造像还保留了与云冈石窟相同的艺术风格,造像拒绝女性形象特征,身材孔武有力,面目威严、目光呆滞。与其说是佛像,倒不如说是“武士”或壮汉。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文化的浸染侵蚀,北魏政权逐渐脱离了游牧与狂野,变得彬彬有礼和文良谦恭起来。造像从昂首挺胸,变为低眉顺目,从意气昂扬变为羞涩内敛。变化的路线轨迹图一目了然。

唐代政治文化中心向中原转移,麦积山的石窟造像虽然并未停止,但皇家再无参与,大量的艺术工匠和人才资金都流向了龙门,麦积山的石窟造像艺术水准大幅滑落,这个时期的造像虽然仍有大唐的浩气、傲气和勇气,但不再流光溢彩,缺乏珠光宝气,看不出辉煌灿烂。有的是呆滞死板和空洞。

北宋石窟造像依然是宋词般的灵动、秀丽、隽永与辉煌,造像艺术堪称为麦积山的艺术高峰,可惜的是,绝大多数艺术珍品都只能在导游的相册上看到,它们都被封在石窟中拒绝开放,导游说要看再另买300元一张的门票。

说真话,比起敦煌,麦积山艺术档次偏低,比起龙门和云冈,麦积山造像为泥塑(石胎),而龙门和云冈造像则全部为石雕,其档次立见高低,你再把精品都私藏起来,拿什么和人竞争?出于保护目的可以理解,把珍品藏起来,是否可以把仿真复制品拿出来展出,以让游客一睹麦积艺术精品之真容呢?这就不说了,麦积山的绝大多数石窟都被门或窗严密地封锁起来,也可以理解,怕盗,怕破坏,怕风化。但所剩可怜的一点空间为何要用钢筛子过滤网罩起来呢?难道不能用防盗窗式的钢筋保护起来,留给人眼一点点窥视的空间吗?前面用门窗铁筛子封了,窟内漆黑一片,难道不能用冷光源照一下明吗?我们花了钱买了门票就为了看“监狱铁窗”吗?实在让人无法理解。

麦积山石窟现分两部分——东崖与西崖,中间部分垮塌于唐朝年间的一次大地震,石窟全部被毁,石窟中是何模样现已不可知。东崖的石窟以涅槃窟、千佛廊、散花楼上的七佛阁等最为精美。在涅槃窟前有四根粗短的石柱,柱头有莲瓣形的浮雕,柱顶不用斗拱,而代之以浮雕的“火焰宝珠”,设计构思极其巧妙,这座崖阁是北魏晚期建筑的,是石窟寺建筑中的珍品。千佛廊长32米,崖壁上分两层整齐地排列着258尊石胎泥塑的佛像,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官话,其实是千佛一面,呆滞、呆板)。

西崖聚集着万佛堂、天堂洞、121窟、123窟、127窟、165窟等最有价值的洞窟。窟内现存泥塑30多件。前壁的左上侧留有影塑的佛像千余身。

说点题外话,不出景区千万别用餐,这里的小吃摊排了一条街,但坑人没商量,倒不是一个“贵”字。景区吃饭贵似乎都习以为常,但至少要好吃,最起码要能吃,但我这里就餐的那一家的饭菜,让我看十有八九是利用上一帮甚至上几帮客人吃剩下的饭菜汤,外加上一筷子面条或粉条就端了上来,实在难以用语言形容,快走还是不吃为妙。

别了麦积山,如果有人问我还有再去的意愿否?我这个铁杆的古寺、古庙、古建、古造像的狂热爱好者只能说,不去也罢!有四川安岳的石窟,有甘肃泾川的石窟,有陕西彬县的石窟……还有重庆大足的石窟呢。

再说点题外话,和我们一起合租一个导游的女孩子值得一提,漂亮、有教养而且单身,是西安大公司的女白领,单身一人趁国庆长假出来旅游,这么漂亮的女孩子居然没人陪,实在是不可思议,优秀的男孩子都跑哪去了?快追呀!

文图 李苒

请喜欢看我文章的朋友关注跋山涉水之李苒,以后还会不断有新的游记奉献给大家。

人间美景的极致,俯拾皆是的奇石,没有拥挤,不买门票

一藏一汉,一僧一俗,一次邂逅,踏月访禅,品茗论道,成了忘年交

太行秘境"那拉提",在烂漫山花中宿营帐篷,在淙淙溪流边仰望星空

中国科举制度的真正始创者?山西陵川崇安寺有关皇家的千古之谜

说不尽的正定古城——正定是个既能容得下肉体,又可安放灵魂之处

神秘小庙见证吴哥建筑的有序传承

吴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穿廊、塔楼、叠涩拱就是吴哥窟

探险巴丹吉林之九——额济纳旗黑水城

看似摇摇欲坠,其实固若金汤——屹立800年的娲皇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