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省 初二年级 郑元乙| 泥人儿的故事

 中小学作文精选 2020-08-03

 Hey~

又到夏天了

你还好吗?

清凉一夏

泥人儿的故事

山东省 初二年级 郑元乙

指导教师 李萍

初夏的济南,已是高温炎热。我们一家三口在等公交车。午后的公交站台上人头攒动,车半天没来,空气中散发着各种焦躁与不耐烦。

“要买泥人吗?”一个沙哑、苍老又近乎讨好的声音在我耳边突然响起。热得正在大口呼气的我,呆望着前方,没反应过来。直到那苍老又带着些许不确定的声音再次响起时,我才回过神来。原来是位卖泥人的爷爷。

爷爷个子不高,很瘦,仿佛一阵风就能刮倒;手很粗糙,拿着一个简易的手持货架,上面挂着一些泥人。

我的眼睛很快被制作精致的泥人吸引了:有腾云驾雾的孙悟空、有怒目圆睁的张飞、有活泼可爱的娃娃,还有憨态可掬的小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我不由再次将视线转向这位老人,他用手指着乐呵呵的小猪,口中喋喋不休地说着,我顿时哑然,这些可爱的泥塑出自一双怎样的手啊!它们枯瘦如柴,骨节暴起,青筋在手背上蜿蜒,短短的指甲,没有光泽,且泛着黑黄的颜色,因为天热,手背上都汗津津的。他就为了多兜售几个泥塑,顶着烈日穿梭于候车的人群中。我的心不禁像是被谁揪了一下,情不自禁主动迎上前询问:“多少钱一个?”“十五块钱一个,二十五块钱两个!”老人家随即回答。

“这么贵呀,能便宜点吗?”每个星期只有五块钱零花钱的我,虽然想帮助他,但又感觉肉疼。

“已经很便宜了,这是手工的,做起来挺费事儿的。”老人喃喃低语着。

我还想讨价还价时,旁边的妈妈冲我挤了挤眼,然后递给老人十五块钱,“给我拿一个吧。”随即,爸爸也递过去十五块钱,“给我也来一个吧。”

我非常奇怪地看着爸爸妈妈。

平时妈妈买东西时,常用的口头禅是:“能便宜点吗?”今天为什么不讲价了?而且爸爸为什么单独再买一个?为什么不一起买两个,还能便宜五块钱呢?

卖泥人的爷爷借过钱,分别装好方便袋,递给我们,匆匆去找下一位主顾。

望着他孑然离去的身影,我赶紧向爸爸提出这些疑问,他静静地看着我,一脸严肃地说:“小时候济南有很多的民间手艺人,章丘龙山的先民,能做出薄如蛋壳的黑陶杯,而今只有1人能做;济南的皮影传人李氏兄弟,年迈多病,竟无弟子继承;面临同样境遇的还有山东落子、平阴渔鼓……究其原因,一是科技进步了,二是现代人教育子女的观念就是上大学、拥有体面的工作,很少有人舍得让孩子低下头来,去学习民间传统手艺。其实这些民间绝活儿、绝艺,都藏着民族的基因,文化的根,每一个行当都值得我们尊重。不是吗?你看看,这些老手艺人的坚守是多么艰难啊,哪能再和他们讨价还价!”

妈妈此时也向我投来温和的目光……

我不由陷入沉思,民间文化从来都是一座深不可测的富矿,根紧紧扎在世俗人间,有生活的土壤在,就会生生不息。我们应该亲近民间艺术,别让它太寂寞。

天气依旧炎热,站台上继续人来人往。可我却少了最初的那份燥热,因为我懂得了什么是民间艺术,对拥有传统艺术的艺人更多了一份尊重,也明白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价值与意义。

曼曼老师有话说:

开篇的环境描写为故事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也衬托出卖泥人爷爷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一种失落的心情深植其中。作者用先声夺人的手法引出本文所要写的主要人物,故事就这样开始了。通过一家三口买泥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充分说明“民间的绝活儿都藏着民族的基因,文化的根,每一个行当都值得我尊重”,作者巧妙地设计了一个自己疑惑的情节,从而引出父亲的答疑解惑,更明白了“要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价值与意义”是什么,升华了文章的主题。结尾处的环境描写依旧,但此时作者的心情已是不同,前后呼应,让文章浑然天成。曼曼老师最佩服文中的两处描写:一处是对爷爷的外貌描写,看过之后,心中隐隐作痛,突出老手艺人坚守行当的艰难;另一处是爸爸大段的释疑部分,列举了民间传统手艺,它们很多将面临失传的严峻问题,令人咋舌。全篇语言细腻,立意深远,具有较高的启迪意义。满分作文!


那个夏天,我依旧映照着阳光在微笑,你们是否看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