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校长人事安排不公平,我替同事仗义执言,得罪了校长,可同事却丝毫不领情,怎么办? 虽然这位老师的热心肠和正义感值得肯定,但必须指出的是,他的做法确实不当,称他鲁莽或是幼稚,毫不为过。不理智的人常常被自己的正义感麻醉而惹是生非。 首先,在学校人事安排上,校长做得公平与否,恐怕未必如这位老师所言。位置不同,看问题的思维也不同。校长考虑大局考虑长远,老师只会从个体与当前的角度考虑。 其次,可以想像这位老师所谓的“仗义执言”是什么表现?能把校长得罪,是不是可以说明他态度不好?我觉得如果一位老师正常反映问题,表达自己看法,校长即使不接受,也会作出解释,谈不上得罪问题。 第三,所谓“得罪了校长”,是确实收到了校长送的小鞋子,还是老师在自我揣测而疑神疑鬼?我认为这位老师可以先反思事件,如果自己做得不当,找校长沟通一下未为不可。如果真收到小鞋子,说明校长心胸狭窄,建议走人,不能走人就低调些吧,与世无争。 ![]() 这位老师最大的困惑,是自己好心好意,但同事却不领情。所谓“不领情”其实含有不悦之意。其实说这位老师幼稚主要就在这个地方。这位老师陶醉在自己的所谓“仗义执言”中,殊不知却好心办了坏事,坏了同事的好事。 同事不领情,说明人家愿意接受校长的安排。第一,不是所有人都拈轻怕重,有的人喜欢挑战,磨练自己;第二,有的人懂得做过事提条件,先苦后甜;第三,有的人希望通过任劳任怨,赢得领导认可。 这位老师不了解同事心思,胡乱“仗义执言”,破坏人家在领导心目中的形象,打乱人家的职场规划,误了人家前程,人家当然不领情了,不仅不领情,心里还会怨恨呢。这位老师其实连同事也得罪了。 ![]() 职场交际与上学时的同学交往可不是一回事,不能简单地凭着友情与义气,这里还需要智慧。这样说不是指什么勾心斗角,而是说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再亲密也未必告诉你,所以在没有授权情况下,不要随意干涉,更不要说三道四、指手画脚。 无论是对领导,还是对同事,职场里最忌讳的就是公开指责,无异于断交宣言,无异于宣战。热心肠也好,正义感也罢,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伤人伤己。 《红楼梦》里有句话,叫作“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学家批判这句话,说是教人圆滑世故,而不自然率真。这种看法是否正确值得商榷。 ![]() 我认为,人生在世,生存与发展是客观需要,本能让每个人都首先自我保护,洞明世事与练达人情,不过是为了在社会中进行自我保护而已,做好自我保护才谈得上自我发展与帮助他人。自然率真的人,只适宜遗世独立。 儒家讲究入世,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入世心态,看破红尘大都在“破产”之后。入世讲究中庸,讲究外圆内方,即内心坚守准则,处事圆融变通。这需要不断地修行。或许对于这位老师来说,这次挫折也是一种修行吧。而这对于职场人来说,则是前车之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