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动性,是一切合理估值存在的基础(少数派投资)

 iiiiiiidrrf3v1 2020-08-03


刚发布不久的科创50指数业已成为新的市场标杆。

2019年12月31日基期点位1000,2020年7月31日收盘点位1512.98,7个月涨幅51%,最近一个月从16日的最高点1726.19回落了21%,然后又从27日的低点1361.98反弹11%。

科创50指数成分股最新的自由流通市值1929亿、总市值11798亿,分别占到整个科创板5988亿自由流通市值、30421亿总市值的32%和39%。

根据最近一个交易日的情况,科创50指数的自由流通换手率为5.8%(成交金额小计112.1亿),低于整个科创板9.9%的水平(成交金额合计592.7亿)。


到底有多少资金流入了科创板?
 
科创板原始股东的可流通股,以及网上网下打新的套利投资者,在新股首发上市的前几日绝大多数是进行抛售套现的,他们的对手方无疑就是首次入市接盘的资金。
 
按照历史经验,在经历100%以上筹码换手之后,如果没有新增投资者和增量资金继续入场,股价通常表现为短期震荡和中期逐级回落,期间的换手基本上就是在存量投资者的存量资金之间发生的博弈,既有高抛低吸、也有割肉斩仓,但这个阶段大概率并没有增量入市资金,相反还在交易摩擦中逐日损耗约0.15%的印花税和交易佣金。
 
在股价和成交量都回到一个比较低的均衡水平,新增投资者可能会再度入场,成交金额表现为从相对低点开始重新放大,而放大的增量便有极大可能代表着第二次入市的资金。
 
这个阶段之后出现的超越第一阶段成交金额的天价天量(对应再次完成筹码100%换手的成交金额),基本上就是真正流入某只股票的全部资金了,因为其后可能再次出现价格的逐级回落和筹码的逐步分散,新一轮的长期存量博弈开启,直至公司基本面和市场资金面出现新的重大改善,从而吸引新一批投资者的新增资金入场,从老股东手里接过全部流通筹码,并将股价推升到新的历史新高。
 
按照这个逻辑,科创板所有股票的单日最高成交金额之和,扣减开市以来的佣金和印花税,就是真正流入科创板的真金白银,这个数字到7月底总计约3027亿元的规模。
 
对比下来,开市一周的新三板精选层就不那么幸运了,究其根本原因是市场流动性缺口太大。

新三板的总市值按照最新成交价(在缺乏充分交易的情况下这个价格其实并不合理,通常会大大高于均衡水平)为23830亿,而新三板整个7月的成交金额合计仅228亿。

按照前述的估计方法,真正流入新三板并从老股东手里接盘的资金规模总计仅约667亿的规模。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告诉所有二级市场投资者,流动性是一切合理估值存在的基础。

对绝大部分股票而言,财富分配的重大时机仅仅是在新股首次发行上市和股价泡沫破裂并形成长期底部后的第二次增量资金入市,如果不具备短线交易的能力,其它的时机根本都是难以把握的。

第三条道路就只有认认真真研究和发现基本面持续改善并得到流动性持续关照的值得投资的优秀公司,在市场情绪相对低迷的时候提早入场,掌握相对廉价的股票筹码,以期在未来市场普遍认可公司价值的时候兑现浮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