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贺龙两救警卫员

 暮云深 2020-08-03

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是共和国响当当的军事家,坊间关于他的故事很多,作战指挥的神来之笔,长征途中的喜当红娘,还有两救警卫员的壮举,都给这个英雄人物增添了不少的色彩。关于贺龙,很多人还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未能从生活碎片中,窥见他的另一面。今日,走进贺龙,一同了解贺龙粗犷性格背后的温情。

贺龙两救警卫员

1896年3月22日生于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的贺龙,从小就是一个与恶势力斗争的“刺头儿”。家境贫寒的他没有读过几年的书就辍学了,地主乡绅仗着手中有些势力、财力,霸道蛮横,纵横乡里,使年幼的贺龙愤懑不已。再加上反帝反封建的思潮层层迭起,贺龙冲在队伍最前方,以仗义疏财、愤世嫉俗、敢于与恶势力斗争而闻名乡里。

20岁的贺龙仅以两把菜刀,就劈出了一条革命的道路,他积极拥护“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动员有志之士,自己组建了一支农民武装革命队伍,开始了勇斗军阀的征程。

贺龙两救警卫员

试想一下,国民党军队装备精良,枪支弹药应有尽有,一个贫农家庭出来的青年创办的农民武装,光是队伍人数、武器两个方面,就已经和正规军相差甚远,再加上没有军事理论基础,作战技巧基本为零,作战明显是处于吃亏的一方。但就是这样一支不被看好的武装队伍,硬是在屡败屡战中打出了自己的一个天下。

农民就像是野草,狂风吹不倒,暴雨淋不到,春风吹又生,贺龙与农民兄弟们愈挫愈勇,几经起落,终于在贺龙的领导下,发展壮大起来,并在讨伐袁世凯与北伐战争中屡立战功。

贺龙两救警卫员

由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让全国都处于水深火热中,为保护自己的政权不受到威胁,蒋介石明显是草木皆兵,但凡是有些疑似共产党员的人,都成为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贺龙是心向光明的,在数场战争中磨炼,他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了,三民主义已经是过去式,他自身十分明了,共产主义才是中国的未来。

白色恐怖的一把火烧到了贺龙的心里,他率领部队一同参与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起义部队辗转南下时,经过周逸群、谭平山的介绍,正式的成为了共产党员。

贺龙两救警卫员

周逸群是他的引路人,让贺龙学习到了许多东西,在入党之后,为了让部队更为规整,贺龙还特地向周逸群请教了改造部队的学问,让部队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没几年,国民党围剿的势头越来越猛,贺龙在“反围剿”的战斗中,与肖克、任弼时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1935年,陈家河、桃子溪、忠堡、板栗园连获大捷,贺龙等人开辟了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同年11月底,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

离开新苏区后,贺龙放弃原有计划,决定直下湘中,绕道长江天险。

贺龙两救警卫员

行军打仗的日子过得很快,部队在赶路时已不知不觉过了两个月,除夕就这么来了。晓行夜宿的战士们高度警觉着,已经很是疲倦,行至芷江竹坪铺时,贺龙表示,原地休整待命,庆祝庆祝新年。

红军的声名已经远播全国各地,各个村落里,即便是消息不灵通的地方,也对这支不干扰老百姓,打富济贫的队伍充满了好感,再加上贺龙队伍来到芷江本地时纪律严明,对待百姓秋毫未犯,人民群众自发的送了很多土特产过来,一眼瞅过去,鸡蛋、猪肉、鸭子应有尽有,战士们和乡亲邻里笑成了一团,节日的气息很是浓厚。

贺龙两救警卫员

军队是在老百姓的家里住下的,贺龙与任弼时还有警卫连则住在刚刚攻克的地主庄园里,夜幕降临,除了三两声虫鸣外,人声已慢慢消散。警卫连一名叫张昌华的战士走进贺龙的房间,问贺龙是否需要洗个澡,贺龙忙叫张昌华快去休息,他自己洗漱完就会睡。

洗完了澡,贺龙还是和往常一样,坐在床头看了一会书便进入了梦乡。到了半夜时分,窗外开始躁动起来,一阵枪声把贺龙吵醒了。他一个翻滚就从床上坐了起来,拿上两把枪便直奔楼下。战局已经打开了,警卫连的一些战士们此时已经打斗了好一会,贺龙发布撤退指令,从密集的进攻火力线上转移了。

贺龙两救警卫员

前院枪声仍不绝于耳,众人匆匆忙忙跑到后院,贺龙突然想起睡在他楼上的张昌华还没有跟上队伍。平时张昌华任劳任怨,肯定是这阵子累坏了,睡得太沉,醒的又迟了,撤不出来。“二排,跟我回去救张昌华,快!”贺龙摆了摆手,又再次回到枪林弹雨中,当看到蹲在楼门口的张昌华时,贺龙在二排的掩护之下,成功的将张昌华救出。

当晚,一众战士跟随贺龙离开竹坪铺,未出现伤亡情况。

贺龙两救警卫员

1936年7月,贺龙为拥护党组织作战政策,坚决反对张国焘伪中央下发的各项指令,成效显著。红二、六军团在甘孜会师,改编为红二方面军,张国焘在贺龙的劝说下,放弃错误路线,决定和部队一同北上。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粮食已经严重不足,战士们只能靠野草、野菜充饥,可是有些植物本身就有毒,再加上水源问题,有些战士本就体力不支了,还得了痢疾,上吐下泻,全身浮肿,队伍行进的速度越来越慢。

身为警卫员的张昌华,不忍看战友们如此难受,决定自己去打几只野羊,为战士和首长补身子。当战士们熟睡后,张昌华悄悄溜出营帐,牵着贺龙平时骑的枣红马,就出门去了。

贺龙两救警卫员

骑着枣红马,沐浴着晚风,张昌华一心想要找到野羊,却没发现自己也是个饥肠辘辘的人,折腾了大半宿,野羊没找到,他自己倒是倒了。一个不留神,他眼前一黑,牵着缰绳的手没了力气,从马背上摔了下来,重重的跌在了草地里。凉凉的夜过去,露水厚重,张昌华的衣服鞋帽上全部都渗满了水珠。

枣红马识得路自己跑回了贺龙的住所,贺龙起早没看到张昌华,又听见马儿的嘶鸣声,心想:“坏了,出事了。”他赶紧吆喝了一帮人,让他们准备好救助伤员,自己骑着枣红马去找警卫员张昌华。

贺龙两救警卫员

马带着贺龙来到了张昌华倒地的地方,贺龙一时心里难受,憋红了眼睛,伸手探了探张昌华的鼻息,发现张昌华还有气,心里的大石头落了下来。他将张昌华抱上了马背,两人一同回到营帐。

经过众人的抢救,张昌华又捡回了一条命,这都是战友们惺惺相惜的结果,这都是贺龙老总爱兵的结果。

贺龙两救警卫员

一个打仗时总是冲在最前头的人,也可以是一个温情如水的人,他为了乡邻走上革命道路,为了国家投身共产党,为了战友几次不顾性命,他的确是性情中人,脾气爆不好惹,那都是对外人、对敌军的假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