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毕士悌:甘洒热血拯中华,长征途中牺牲的唯一一位外籍参谋长

 暮云深 2020-08-03

长征历经两万五千里,凝练成32个字,汇聚成了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的精神,夺得了革命的胜利。在行进的途中,十数万战士英勇献身,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葬于这大好河山之中。毛泽东有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灿烂的五星红旗上,染有朝鲜革命烈士的鲜血。”是的,如今飘扬着的旗帜,上面漂染的一抹红,着有朝鲜30多名干部与战士的功绩,而在他们之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就是毕士悌。

毕士悌:甘洒热血拯中华,长征途中牺牲的唯一一位外籍参谋长

1921年——1923年底,金勋化名为杨州平

1924年初——1929年,金勋化名为杨宁

1930年夏——1934年一月底,金勋化名为杨林

1934年34年2月——1936年2月,金勋化名为毕士悌,也就是此后一直沿用的名字。

家庭影响,心向革命

毕士悌生于1898年,原名金勋,又名杨州平、杨宁、杨林(这些是来到中国后使用的曾用名),家乡在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朝鲜。其家中务农,在被日寇欺压的年岁里,日子并不好过。幸运的是,毕士悌一家均是爱国人士,这为毕士悌投身革命、献身疆场埋下了伏笔。

毕士悌:甘洒热血拯中华,长征途中牺牲的唯一一位外籍参谋长

年少的毕士悌与同龄人一般,按时上学,专心于书本,到了读中学的年纪,日本企图假借“日韩合并”强大东亚之名,将朝鲜收入囊中,朝鲜人民自知民族畏难,发起了自救运动,毕士悌全家纷纷投入救亡图存的民族起义中去,给毕士悌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读书之余,毕士悌成为了平壤较为有号召力的学生领袖,引发了热烈反响。

“三一”起义浪潮涌起,日本军警视毕士悌一家为眼中钉、肉中刺,争取独立的起义失败后,毕士悌父亲惨遭杀害,毕士悌也被日军下令缉捕,国内无法生存,毕士悌只好逃至中国延边地区——东北,以换取一线生机。

毕士悌:甘洒热血拯中华,长征途中牺牲的唯一一位外籍参谋长

来华后,毕士悌发现,当地已经有朝鲜人在此从事革命运动,他们兴办学校,革命热情高,让只身一人横渡鸭绿江来到异乡的毕士悌感到了一丝藉慰。通过不断的努力,其顺利考入吉林省通化县哈尼河朝鲜爱国人士创办的新兴武官学校。翌年,毕士悌毕业,被委派至延边地区汪清县西大坡“北路军政署”武官训练所任教官。

1920年10月,日军集结重兵讨伐延边地区的朝鲜反日军,毕士悌沉着应战,其率领一个连对抗敌军,在敌我实力过于悬殊的情况下,击毙了日军加纳联队长,无奈敌军火力太猛,朝鲜反日军还是输了。在此次的战斗中,毕士悌苦闷不已,他想到日军的暴虐,又感叹中国境遇与朝鲜趋同,均是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便撑着头在书桌前,提笔写下:“生活在中国的朝鲜人,要想获得民族的解放,必须与中国人民一起共同反抗敌人。”

毕士悌:甘洒热血拯中华,长征途中牺牲的唯一一位外籍参谋长

同年年底,云南陆军讲武学堂对外大面积招生,这一消息传至了毕士悌的耳中,他兴奋不已,当即请辞,筹备考试事宜,并于次年六月远赴昆明,考入讲武学堂第十六期炮兵科。在就读期间,他背负民族大义,钻研进步书刊,刻苦练习军事技巧,结交了诸多志同道合的友人,且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获取学科和术科双第一的好成绩,军事才能日益凸显。

成功入党,投身革命

三年时光匆匆而逝,1924年年初,毕士悌从云南陆军讲武学堂毕业,再次追随革命步伐,来到了国民革命的“大本营”——广州。当时黄埔军校刚刚成立,亟待更多的军事人才加入其中,经过驻粤朝鲜革命者的引荐,毕士悌受聘为黄埔军校教练部学生总队教官(技术助教),负责学院内部学生的军事训练。

毕士悌:甘洒热血拯中华,长征途中牺牲的唯一一位外籍参谋长

当时,广州商团武装叛乱闹得人心惶惶,毕士悌自主参与到平定战乱的斗争中去,前两期提到的“独臂将军”刘畴西也在此次的行列之中。是年年底,远在朝鲜的毕士悌的妻子——金锦珠的革命省份暴露,日军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围追堵截。被逼无奈之下,金锦珠辞别老母,投奔广州,改名李秋岳,与毕士悌得以团聚。

李秋岳也是一个极尽爱国的人,她在离开朝鲜时暗自神伤,作了一首名为《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诗歌,告诫自己勿忘血与泪,用血与泪铸就了革命的曙光。

毕士悌:甘洒热血拯中华,长征途中牺牲的唯一一位外籍参谋长

1925年,夫妻二人先后参与了讨伐军阀陈炯明、平定滇桂系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以及省港工人大罢工游行示威等活动,他们克服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鼓舞着同期的每一位学员,也撼动了党组织。同年夏秋,两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对革命事业愈发上心。毕士悌加入叶挺独立团,任第三营营长,利用自身丰富的军事理论和技术,负责训练部队,开展政治教育,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

在“中山舰”事件爆发后,毕士悌接受组织安排,重回黄埔军校,担任中校技术主任教官,并利用训练间隙,灌输革命思想,让校内左派学生开展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成效显著。

毕士悌:甘洒热血拯中华,长征途中牺牲的唯一一位外籍参谋长

而李秋岳也在为充实自身、提高军事行动力努力,在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女生队后,其理论与实践两手抓,不仅攻读书本,还勇于参加平定夏斗寅的叛乱,与毕士悌的革命步伐始终保持一致。1927年国内较为动荡,革命力量在蒋介石掀起了一层又一层反动政变中逐步削弱,党组织为保留革命的火种,委派毕士悌夫妇二人前往莫斯科进行深入的军事学习。两人不负众望,短期内攻克了语言沟通不畅的难关,练就了熟练的俄语,掌握了更为深厚的军事理论与技术,愈发被党组织看重。

夫妻分离,千古留名

又是三年,两人学成归来,身上的担子变得沉重。眼看日本侵略中华的号角声慢慢变大,党组织协商后,决定在各地开展武装斗争运动。反映到实际上来,就是开展游击队,进行抗日斗争的演讲号召,成立秘密的革命组织以及打乡绅地主等活动。毕士悌接到任务,与妻子一同去到了奉天(今沈阳市)动员群众,成立工农赤卫队。经过不懈的努力,东北插上了“苏维埃”的旗帜,15万民众参与到了反对日本增兵延边和纪念广州起义三周年群众大会中来,反动地主不再敢欺负百姓,革命的目的正在慢慢达成。

毕士悌:甘洒热血拯中华,长征途中牺牲的唯一一位外籍参谋长

而后,两人还将革命思潮带到了工厂、学校等地,宣传标语、演出剧目,活动办的如火如荼,工作表现获得了党内成员的一致称赞。

1932年,东北地区抗日武装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抗日游击战收获颇丰,没收的粮食与武器都被游击队妥善利用,汉族、朝鲜族群众扒铁路、烧枕木、毁电杆、锄汉奸的活动在无人动员的情况下,仍然在持续进行,这些都归功于毕士悌夫妇二人。上海军事会议中,毕士悌将两年以来所作的努力一一告知,党组织看中其突出的指挥、作战才华,调任其去往江西中央苏区,出任红一方面军补充师师长。

毕士悌:甘洒热血拯中华,长征途中牺牲的唯一一位外籍参谋长

1933年6月,毕士悌改任红一军团参谋长,仍旧负责军队训练工作。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毕士梯被任命为红军干部团参谋长。他亲自率领前卫营协助主力红军先后取得了巧渡金沙江、勇夺火焰山、攻占通安镇等战斗的胜利,功勋卓越。

离开上海时,李秋岳身怀有孕,无法跟随毕士悌去江西,谁曾料想,这一别竟就是一生。两人分居两地开展革命,李秋岳诞下一子,并将孩子交给珠河县一户农家抚养,自己仍然心向革命。期间,两人无书信交流,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后,毛泽东同志体恤毕士悌二人异地分离之苦,便与中共满洲省委作了汇报,准备将身在哈尔滨的李秋岳调至江西,与毕士悌团圆。可是东北抗日局势紧迫,李秋岳的行程被耽搁了,最后的团聚机会,也就此错过。

毕士悌:甘洒热血拯中华,长征途中牺牲的唯一一位外籍参谋长

待毕士悌踏上长征路,一路过五关斩六将,还是在黄河岸边,壮烈牺牲。

1936年,红军行至黄河,准备渡河。当时,中央军委吩咐,先头绝对隐蔽,乘夜偷渡,偷渡被发觉,立即改为强渡。由毕士悌带领的75师223团第一营作为先头部队,接收到了指令,于晚上10时,开始登船渡河。黄河激流汹涌,船只在行进的过程中被敌军发现,毕士悌听从先前的督促,命令全营指战员强渡。

毕士悌:甘洒热血拯中华,长征途中牺牲的唯一一位外籍参谋长

众战士加快了划船速度,一面阻击敌军,迅速在贺家凹西北登岸。在炮火连天的猛烈进攻下,毕士悌与战士们攻下贺家凹路口的一个碉堡,占领了贺家凹村,消灭了守堡敌军一个连。但在战情紧张的局势下,毕士悌未曾注意到自身的安危,不幸被炮弹击中,腹部当场血流不止。

即便是这样,他仍担心主力部队有没有成功过河,并对战士们说:“你们不要管我,赶快继续前进……”当天夜里,由于伤势过重,毕士悌在抢救无效后,永远的离开了。

毕士悌:甘洒热血拯中华,长征途中牺牲的唯一一位外籍参谋长

如今的黄河仍旧涛声依旧,浪花滚滚,站在黄河岸边,那奔腾远去的河水,那不曾停歇的浪潮,都在无声的述说着,当年红军的英雄的故事,歌颂着这位国际友人的勇敢不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