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文化常识汇集3高中语文教和学

 李姿 2020-08-03

1.与赏赐、刑罚相关


①黥,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后亦施于士兵以防逃跑。“黥窜”,就是刺配,在犯人脸部刺字并发配到边远地方。
②赐绯,赐给绯色官服。指官员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绯,以示恩宠。

东园秘器古代的高级葬具,起初仅指皇帝的棺木,后也可作为一种荣耀赐予大臣和外戚

④赠,又叫“追赠”,指古代皇帝为已经去世的官员及其亲属给予的加封。

⑤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2.称呼相关

夫人:汉代以用,夫人也可用于称帝王之妾,汉代以后,王公大臣(即官在“执政”以上)之妻称夫人,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和下人对主人妻妾的称呼。 

足下,对方尊称。译为“”。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战国策·燕策一》苏代谓燕昭王:“足下以为足。如大将军足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在《荆轲刺秦王》中,燕太子称荆轲为足下,则是谦虚的说法。

从弟,在古代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且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

从兄,在古代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且年长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兄。

女弟、女兄:女弟指妹妹,女兄指姐姐。

从叔:从叔即祖父亲兄弟(即从祖祖父)的比父亲年幼的儿子,即父亲的堂弟(即从父弟)。

参、商:兄弟为参、商,指的是兄弟不合睦。参星与商星,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古人以此比喻彼此对立,不和睦。

⑧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⑨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3.与战争相关

符,是朝廷封官、传达命令和调兵遣将的凭证,剖分为二,相关人员各执一方,只有合二为一时,方能生效。

衔枚,古代军队在秘密行动时,兵士横衔“枚”于口中,以禁喧哗。

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即25人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④屯田,指政府组织、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的农业生产形式,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

⑤缮甲兵缮在此处意为修补,修缮铠甲兵器,准备作战。

⑥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⑦干戈,古代常用武器,具体“干”指盾牌,“戈”指进攻的类似矛的武器,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称。

⑧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

俯首系颈:意思是愿意服从、投降。系颈,颈上系绳,表示投降。

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吴钩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4.史书相关

①《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作者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粱传》。

③《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共130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二列传”。《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纪,或简称纪,是纪传体史书中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在该书中,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XX本纪”,不过也有例外,如吕雉不是皇帝,但其传记也称本纪。

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前四史,《史记》和《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5.教育相关

①太学、国子监: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国子”即国子监,是我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隋、唐、宋、元、清,称国子监。晋称国子学,北齐称国子寺。清末改革学制,自光绪三十三年起设学部,国子临并入学部。

②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它在宋代正式制度化,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经筵制度是与中国古代社会最高统治者密切相关的一项教育制度。 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而明代尤为重视。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

③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④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⑤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6.与经济活动相关

①盐引,指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

②屯田指政府组织、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的农业生产形式,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

③末作指工商业,与本业农业相对,文中窦轨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贾谊《论积贮疏》中的“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已表达出重农抑商思想。

④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⑤陶朱,春秋时越国范蠡,他帮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回到陶,自称陶朱公。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后人以此作为富人的代称。

⑥锱、铢均为古代重量单位,是相对很小的重量单位。锱铢用来比喻极微小的数量。

其他补充

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黑色。“江州司马青衫湿”。

有司,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倡优,古代称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谑娱人的艺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蓄,流俗之所轻也。”《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属于这类人。

蒲轮,指用蒲草裹轮的车子,转动时震动较小。古时常用于封禅或迎接贤士,以示礼敬。
主簿,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少。
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其大小随爵位黜升而损益,古代的卿、大夫以封地征收的赋税为食禄。
汉字的形体充化: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

鳏寡孤独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

酬倡,亦作“唱酬”“唱和”,是指朋友这间用诗词等文学作品(不包散文)来相互酬答唱和。
给事中,古代官职名,因给事殿中,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讨论正事,故事。
便宜从事,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