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诊脉

 围巾grzrkt7sar 2020-08-03

​当年给我男朋友开了个中成药,吃了两周左右,治好了困扰他多年的腹泻,现在他动不动就把手递到我面前,来,把把脉?


这似曾相识的场面也发生在我妹妹身上,我妈身上,每当这时候,我都皱皱眉头,半推半就,其实把脉也没有那么神奇啦~


中医从来都是讲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脉相很大程度上可以给疾病的辨证指一个大方向,但绝不是说我摸摸脉就能知道你哪里长了个肿瘤,把脉又不是做CT。


其实,早在张仲景的时代,摸脉还要复杂得多,那时候的三部诊法,包括人迎(颈动脉),寸口(桡动脉),趺阳(足背动脉),也有诊太溪脉(脚踝附近)的。后来可能觉得看个病摸来摸去太麻烦了,这才简化成寸口诊法。


寸口脉也分三部,也就是经常听到的寸关尺,分别反应不同的脏腑的生理病理状态,左手寸关尺对应心、肝、肾,右手寸关尺对应肺、脾、肾/命门,一般持左手肾阴,右手肾阳之论。


寸口脉分候图

但是注意了,这里的脏腑不完全等同于器官,我发现这个概念混淆得非常严重,中医的脏腑是一个宏观概念,类似一系列功能的整合体。另外,我要说明的是,脉象可远不止诊断心脏疾病那么简单粗暴。


诊脉的操作有许多具体事项,我就不一一赘述了。脉象的要素,主要包括脉位(浮沉),至数(快慢),脉长(长短),脉宽(洪细),脉力(有力无力),脉律(节律是否整齐),流利度,紧张度等,也就是说,在把脉的几分钟里,你需要对以上这些要素都作出判断,然后对脉象作出归纳。


正常人的脉象叫平脉,《黄帝内经》里记载了20多种脉象,王叔和《脉经》记载24种脉象,李时珍《濒湖脉学》将脉象分为27种,并对每种作出了非常优美又难懂的描述,近代医家根据临床经验,整理了28种脉象。


是时候祭出我当年的笔记了,这张表我手工整理了28种脉象的特征点和临床意义。


青薇七年前的笔记

学了这些就会看病了吗?当然不是,我不是说了要四诊合参的嘛!其实和西医一样,中医诊疗中问诊也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其地位高于舌诊和脉诊。


我坚决反对脉诊无用论,我也不赞同过分吹嘘脉诊,夸大中医。古老的中医不能盲目自大,不能固步自封,去粗取精,融会贯通才能保持不竭的生命力。


很多中医黑子们黑中医的言论满天飞,乍一看很能令人信服,那是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数理化教育让我塑造的思维,在很多时候都与中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相悖,但这并不代表中医是错的。


最后,为了表达一个小中医的满腔热血,放上两句当年写的打油诗来结尾吧!


勤修灵素求至道,工巧神圣诊乾坤。


编辑于 2020-07-22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