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贾家宁国府 贾代化:一等神威将军,虚衔,官品大约正二品或正三品,省军区司令待遇。 具体职务:京营节度使。清朝没有这个官职,相当于直隶总督或九门提督,负责京畿军政或者北京卫戍,官品从一品。这是军权在握的高级官员,皇帝心腹。 贾敬:进士出身,追赐五品。 贾珍:世袭三等威烈将军,虚衔,正四品或正五品,师长待遇。 贾蓉:原为监生,就是国子监监生员,这不是官职,是学生资格。秦可卿死后,花了一千二百两银子捐了个五品龙禁尉,就是大内侍卫,不过是候补的,不用上班。 02 贾家荣国府 贾代善(荣国公):其父即为荣国公,贾代善恩袭爵位,未降级。具体职务不详,应为军中高级官员。 贾赦:世袭一等将军,虚衔,正三品,省军区司令待遇。 贾琏:捐的同知,不用上班。清朝同知有两种,一是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另一种是州同知,从六品。 贾政:主事——工部员外郎——学差 1、主事,正六品,助理司长。 2、工部员外郎,管土木工程的副司长,从五品。 3、学差,也就是提督学政,省教育厅厅长挂职锻炼,但品级不变。 03 史家 史公(保龄侯):尚书令,清朝无此名,此为唐代官名,即宰相。 史鼐(保龄侯):史公第三代,职务不详,应为高级官员。 史鼎(忠靖侯):史公第三代,史鼐弟弟,外省大员。清朝的地方大员,总督正二品,巡抚从二品。这些都是实权派,多数还兼有中央职务,官品可能更高。 04 林家 林公(列候):文官,职务不详。 林如海:科举探花,即全国第三名。兰台寺大夫,后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 林如海祖上四代袭爵,是蒙恩多袭了一代。到林如海是第五代,不能再袭了。他科举出身,考中探花,就是全国殿试第三名。 1、兰台寺大夫:清朝无此官,但兰台是御史台(明代改都察院)的代称,所以这个官职,相当于清朝都察院左都御史,正二品或从一品。 2、扬州巡盐御史:清朝的肥缺官职,官品不高,但只有皇帝亲信才能担任,专管巡视盐务。康熙以后或从内务府直接选任,或者由其他职位上的官员兼任,均加监察御史衔,并保留原官品级。 05 王家 王公(县伯):都太尉统制 清朝无此职位。太尉是秦朝设置,掌管全国军政,但到东汉时已没有实权了,元以后废除。都统制,北宋出兵作战时总管诸军的一个称谓,临时派遣,并非正式职官名,兵罢即省。 书中的都太尉统制,可以理解成作战时的高级将帅,官品不详。 王熙凤爷爷:王公的长子,袭县伯爵位,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归其管理。 王子腾:王公第三代,京营节度使——九省统制——九省都检点 小说开始时,贾家已退出政治核心,王子腾是王夫人的二兄,王熙凤的二叔,他成为旧势力集团的后起之秀,是王家、薛家胡作枉为的保护伞。 因此,他便是四大家族最终灭亡的掘墓人,是个很关键的人物。 他权倾天下,却并无爵位,所以他的升迁很可能是皇帝的权宜之计,并非真正信任他。 1、京营节度使,从一品,就是北京卫戍区司令,贾代化曾干过这个。 2、九省统制,从一品,大军区司令兼行政长官,管理一至三省 3、九省都检点,正一品,统辖数个大军区,或者统帅禁军。 高鹗续书里王子腾后升任内阁大学士(正一品,国务院副总理),从武跳到文,有点胡扯。 06 贾雨村 官职履历:知府——应天府——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 1、考中进士,出任知府,从四品,地级市市长,不久免官。 2、由贾政引荐,攀上王子腾。复职,出任金陵应天府,地级市市长。 3、六七年后升任大司马,即兵部尚书,从一品,相当于国防部部长。同时协理军机参赞朝政,相当于副宰相。 这个从未接触过军事的外行,在短短数年间华丽变身,一飞冲天,成了国防部部长, 这说明什么?王子腾已经权倾天下,分朋树党,结党擅权。贾雨村只是冰山之一角。 07 薛家 薛家祖宗薛公:紫薇舍人,正五品 历史上都没这个官名。唐初,中书省曾短暂改称紫微省,但请注意啊,此微非彼薇,不是一个“微”字! 紫微是可以代表帝王的星座,而紫薇只是一种花木。 如果勉强算做中书舍人的话,在唐代是正五品,负责起草诏书,大约跟清朝的内阁侍读学士差不多。 这个职位和贾史王三家差距太大,无怪乎后代没有任何官职了。况且本来是学士之家,后代却从商,颇有卖身的感觉啊! 皇商资格谁都能作,这身份,明明白白的就是靠官商勾结而来。小说里的薛家人并不好好做生意、研究产品,只见其游走贵族,更证明了其攀附性质。 斯文扫地到这地步,跟薛蟠的粗俗低劣,恰好互相呼应! 08 其他人 李守中:国子监祭酒,从四品。相当于今天的中央党校校长,有很强的官场影响力。 秦业:营缮郎,正五品 孙绍祖:世袭指挥,虚衔,七品至五品之间 赖尚荣:知州,从五品,县级市市长 梅翰林:不详。翰林院是个机构,从庶吉士(七品)到掌院学士(从二品)都可以称为翰林。因为是清水衙门,大部分翰林比较清贫。 09 势力范围 贾家:共二十房。宁荣亲派八房在京都,十二房在原籍金陵。 史家:共十八房。十房在京都,八房在原籍金陵。 王家:共十二房。二房在京都,十房在原籍金陵。 薛家:共八房,都在原籍金陵。 从中可以看出,贾家在京中、老家分布各半。史家京中占了大部分,老家反而少。 王家在京中只有二房,就是王子腾和王子胜,绝大部分族中人在老家。 薛家全部在老家。 这个势力分配表算是很有用的。在京中分布多,说明族中人才辈出,说明在家族已扎根于中央系统,说明树大根深,说明跟皇家关系更近。 而在原籍分布多,说明家族主要在地方上混,政治阅历不够,政治根基也不深。 护官符是金陵人编的顺口溜,只在金陵有效。 也就是说四家在金陵互相帮助庇护,形成盘根错节的关系网,被金陵当地人忌惮,称他们是惹不起的四大家族。用今天的话说,其实是形成了地方黑恶势力。 但是,贾史两家的核心人员都在京城,那老家那个集团它的主力是谁,保护的又是谁,谁在那里为非作歹,答案就出来了。 谁政治根基最浅,谁才是护官符的受益者。因为他们需要在老家为非作歹,谋取利益。 ![]() |
|
来自: 卓语莲花 > 《红楼论述(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