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方剂——麻黄升麻汤——阴阳解析

 山药怀姜麦芽糖 2020-08-03

麻黄升麻汤——阴阳解析


伤寒论: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处方:

麻黄二两半(去节),升麻一两一分,当归一两一分,知母十八铢,黄芩十八铢,萎蕤[3]十八铢,芍药六铢,天门冬六铢(去心),桂枝六铢,茯苓六铢,甘草六铢(炙),石膏六铢(碎,绵裹),白术六铢,干姜六铢

上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解析:


阳性药:麻黄、当归、桂枝、白术、干姜

平性药:甘草、茯苓

阴性药:升麻、知母、黄芩、萎蕤、芍药、天门冬、石膏


君药:麻黄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活血止痛,补血调经,润肠通便。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干姜:辛,热。归脾、胃、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甘草:甘,平。归心、脾、肺、胃经。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升麻:辛、甘,微寒。归肺、脾、大肠、胃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玉竹:甘,平。归肺、胃经。滋阴润肺,生津养胃。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天冬:甘、苦,大寒。归肺、肾经。清肺降火,滋阴润燥。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阳性药物稍,阴性药物略少,针对寒热错杂;君药功效以宣肺解表为主,针对虚实夹杂;厥阴病,表里、寒热、虚实错杂。


方剂中,麻黄、桂枝、干姜,解表温里;当归、芍药,活血养阴;知母、黄芩、萎蕤、天门冬、石膏,清热生津;升麻,升举阳气;白术、茯苓,健脾利水;甘草,顾护胃气。


诸药合用以解表温里为主,活血养阴为辅,兼顾升举阳气、清热生津、健脾利水等。适用于同时具备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