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了北大又怎样,一点“钱”途都没有!

 新用户48533353 2020-08-03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阅读全文约需7分钟

留守女孩高分报北大考古专业,被喷“钱”途。

我是这么看的


文/晏凌羊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绩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一事引发关注。

7月30日,钟芳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的影响,以及未来规划的考虑,她选择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以后会读研深造,做考古研究。“报考后我也担心。”

8月1日,钟芳蓉的爸爸告诉记者,当得知女儿想报考考古专业时,他去问了村里的大学生,别人说这个专业很冷门,就业狭窄还赚钱少。“农村人最主要是担心钱的问题,但是她金钱看得比较淡,我也认为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会更开心。”

留守女生考上北大考古专业这事儿,网络上有两种声音。

一种认为,女生不为世俗所动,勇敢追求心中所爱,心有情怀、看淡名利,值得大家为她点赞。再者,学考古也未必就没有”钱途“,那谁和那谁谁就成为了著名的女考古学家。

另外一种声音认为,女生家境贫寒,父母都在广东打工,她是从留守儿童成长过来的,考大学选择专业时更应该务实一些,选一个将来比较好就业、能挣多点钱的专业。人最好先解决了面包问题,再谈情怀。

现在,女生的选择已经引起了大众的关注。这些网络曝光,将来会成为可以被她利用的资源。女生的未来,大家不必过于担心。这不,现在四川、湖北数家考古所已经给她发出了贺信。再者,北大毕业的考古专业学生,与其他学校毕业的相比,还是非常有就业优势的。

我自己在参与助学活动过程中,在选择资助对象时,一直倾向于找那些没有得到过关注的孩子,就是因为我觉得:那些已经得到曝光和关注的人,基本上都成为了露出海面的冰山,他们得到救援的几率大大增加。而我们更应该帮助的,是那些发不出声音的,他们才是位于海平面下的冰山。

现在,我想结合自己的体验,针对那些与这位女孩处境相似但没有得到关注的高考生提一点点小建议。

当年考大学时,我的家境也很贫寒,是每天都在担心自己会辍学、家里穷到连高考报名费都交不出来的那种。

填报志愿时,我才17岁,整个家族中我就是最有文化的,自然没有人能给我提什么建议。

我当时填志愿,只考虑两件事:第一、学费是否负担得起;第二、我是否感兴趣。

一个高中生,每天学习接触到的就是语数英理化生政治历史等等学科。至于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学起来需要花钱,走的也是单独的艺考和特长生路线,农家孩子大多数不敢剑走偏锋,还是要随大流。

可是,大学专业那么多(比高中学的学科多百倍),我们怎么知道自己适合读哪个、对哪个感兴趣?

十七岁的农家孩子,社会经验也不足,见识也短浅,能触摸的真实世界就那么大,只能靠想象去理解超出认知范围的世界。

选专业,没人指导,基本上就是凭兴趣瞎填的。

比如我,对历史感兴趣,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就填了历史,想着以后毕业了就去当历史老师。对我而言,当历史老师已经是很好的职业了,已经超越我出身的阶层了,总比当农民强。

我根本不知道,其实我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我是填志愿时手痒,第一志愿填完之后,再填了提前录取并选了法律专业,结果,因为分数考太高,一不小心成了状元,我被法学专业录取了,没能轮到第一志愿。

现在想来,如果我读了历史,未必有学法律好(我读书那个时代,法学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没现在这么差,它还不算是烂大街的专业)

十七八岁的我,因为没有享受过有钱的好处,只承受过没钱的难堪,并不懂得钱的妙处,也不知道钱可以买到安全感、买到选择权,能解决你遇到的80%以上的人生难题。

我父母是穷人,他们灌输给我的财富观是有问题的。他们一辈子受穷,却视金钱为粪土,仇富心理严重,觉得做穷人很光荣。没办法,这是他们的心理救济机制:没有钱,那就在道德上找优势。

父母的这种财富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也使得我在报考专业时更多是从兴趣出发。

大学毕业时,我也视金钱如粪土,甚至一度想跑去支援边疆,能去西藏最好。

由于我是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的,"欠了债,就要还钱"的人生信条还是驱使我来到了广东,毕竟人们都说广东给应届生的工资高。

那时候的我们都没有想过:做这种选择,会对我们以后的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大家都不过是走一步、看一步。

而我另外一个和我一样出身贫寒的同学,则选择了支边。

十几年过去了,我们都成了中年人,我们都没能成功地改造社会,反倒不停被社会毒打。

没人再讲情怀了,我们都只是恪守着做人的良知,努力抵抗着社会对我们的改造,努力不让自己变成当初自己所讨厌的那种人。

我们都成为了中年狗,忙完工作再忙完孩子,就再无余力做什么。我的经济境况稍微好一点,能拿出点余钱去资助贫困孩子;而她还在一个贫困县里(一度想过调到省城),拿着三四千的工资,家里父母生病都拿不出钱来支援。

我不敢轻视她的选择,因为我知道她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边疆做着贡献。衡量人生成功与否、有意义与否,也不该只有“赚多少钱”这一项。

但我想说的是,普通人能顾好自己、顾好家人,也是在为社会做贡献,而钱对家庭幸福,真的蛮重要的(没有“有钱就幸福”的意思)

绝大多数人是普通人,我们只能尽力占一个好坑,在坑里撒点种子,再收获点果实。选择A坑,还是B坑,对农家孩子区别还是蛮大的。

选择考古专业,将来若是不改行,最大可能是进博物馆、历史研究机构、当老师等等,但如你所知,考古毕业生那么多,而我们国家不需要那么多博物馆、历史研究机构工作人员,不需要那么多历史老师。如果你一定要从事这一行,说不定还得找关系,才能谋得一份差事。

不可否认,各个领域都有佼佼者,但佼佼者是站在金字塔上的,还有更多的人是垫底的角色。

很多普通人家,不让孩子们报考表演专业,也是因为这一行的金字塔结构很陡峭,是一个“赢家通吃、输家吃土”的行业,更拼爹,更拼运气。

普通孩子在选择专业时,最好还是选择那些可以不那么拼爹、拼运气的行业,把稳一些。

当然,选错专业不意味着你就一辈子没出息。就拿我自己来说,大学学的是法学,但我还是靠写作这个技能走到现在。

可是,我还是感谢法学专业,它让我形成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逻辑能力。最重要的,在找工作时,它成了我的敲门砖,让我找到了一份还不错的体制内的工作,赚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我想说的是,高中毕业的孩子对财富、对世界、对人生、对未来可能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认知,而人生是一个连环套,一环扣一环,我们会在什么环境遇到什么人,也很重要。

在做每一个选择的时候,我们稍微务实一点,可能会让我们到步入中年以后,过得稍微轻松一些。

当然,如果你天赋异禀、不是凡人,就当我啥也没说吧。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一点碎碎念念

有粉丝跟我说热播剧《三十而已》中出现了我写的那本单亲绘本《妈妈家,爸爸家》,说是小三林有有拿着两本单亲绘本找许幻山和顾佳的儿子许子言,告诉许子言“爸爸会有自己的家”,顾佳就拿着绘本去质问林有有………

哈哈哈哈,想不到这本绘本还可以这样当道具。真希望顾佳抄起绘本砸小三林有有,她实在太贱、太恶、太蠢了。

一般的小三哪敢去骚扰小孩?这换哪个母亲都没法忍。顾佳只给了她一耳光,换我,可能林有有的脸已经破了,她老家的墙上会贴满关于她当小三的大字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