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懿领兵平叛,写下一首诗,道尽一生的无奈与隐忍

 雨霁视角 2020-08-03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英雄辈出的三国时期,同样也是文人辈出的时代,文坛巨匠曹氏三父子,汉末建安七子,他们的诗篇大多雄健深沉或慷慨悲凉。

曹操一首《观沧海》凭借其磅礴的气势,包罗万千的壮丽景象详细描绘了他的志向,而三国时期其他牛人的著作也不少,像军师诸葛亮,一篇《出师表》将他的忠诚展现的淋漓尽致。而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流传下来的诗作极少,只有一首诗。但是通过这诗,却能看尽司马懿一生的无奈与隐忍。

治世之才却被猜忌一生

司马懿这人,单从能力来看,足智多谋,不输诸葛亮。然而诸葛亮一生受刘备信任,死后托孤于他,将蜀国大权转交给他。司马懿呢,虽也经历多次托孤,但一生不受曹氏一家信任,选择让他辅佐也是无奈之举,或说无人可托。

曹操生前不肯重用司马懿,一是因为身边可用之人不少,没到非用他司马懿不可的地步;二是司马懿才智实在是太突出了,有狼顾之相,不可不防,甚至多次对他动了杀心。连死前都留下了一句“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让曹丕时刻提防他。司马懿为曹丕献策,为他最终得到王位做出了不少贡献,但也逃不过被防范的命运。

曹丕受到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虽不及曹操这般提防司马懿,但也始终没有让他掌握军事大权。到了第三代君王曹叡,司马懿渐渐登上了曹魏的政治大舞台,可惜虽受重用,依旧是夹缝中生存,曹叡病重托孤,司马懿和曹爽一起辅佐年幼的君主曹芳。

在与曹爽争权后,终于做到独掌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唯一流传的诗作

而司马懿这生唯一流传下来的诗作是在他辅佐第三代君主时所做,公元237年,辽东公孙渊叛乱,公然称帝,魏明帝曹叡不得已派司马懿前去平定叛乱,并特地叮嘱他路过故乡时可以去看望看望。因此该诗既叫《征辽东》又名《宴饮歌》。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首诗: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遭遇际会,毕力遐方。

将扫群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

告成归老,待罪舞阳。

这首诗,从气势上看,丝毫不差于曹操的《观沧海》,从天地日月开篇,眼界辽阔,气势恢宏,颇有一番枭雄的气势。而“肃清万里,总齐八荒”更是表明其远大志向,有一统八荒之志。最后一句更是突如其来的转折,“告成归老,待罪舞阳”。说自己为曹氏一统天下后就告老还乡,绝无半点不臣之心。

褒贬不一的评价

有人评价司马懿这首诗尽显他的虚伪,什么告成归老不过是司马懿用来诓骗皇帝的一套说辞,司马懿这人一直心怀不轨,从曹操时期就开始隐忍,一直熬过了四代君主。

但是我倒更愿意相信,司马懿是在"经历了消极回避,积极效忠再到无奈反叛夺权"这一说法。从一开始司马懿就不愿出山帮助曹操,曹操威逼利诱请他助力,却又不愿真正让人大展拳脚,司马懿在前期一直表示忠心,表明自己对权势没有欲望,但是经历几代君王,无不排挤猜忌他。从古至今有多少人是被迫起兵造反的,我想不必细数,多数是不受君王信任,最终真的造反了。

再说司马懿虽最后虽杀掉曹爽,独自掌管曹魏大权,但是也没有称帝,真正推翻曹氏王朝的是他的孙子司马炎。这段经历倒与曹操相似,不管怎么说,司马懿到死都是以曹魏臣子的身份。

诗后的无奈隐忍

告成归老,待罪舞阳也许是当时司马懿为让魏明帝安心的权宜之词,也或许是当时他真正的肺腑之言,但不管这么说,这首诗在我看来都透露着司马懿的雄心壮志以及受人猜忌背后的无奈。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却无安心让他放手去干的君主,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剧吗?

司马懿这首诗,流传并不广泛,不及曹操的诗词,人人能诵,但却能完整地描绘他的雄心壮志以及隐忍无奈。

参考资料:《三国志》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