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弹指一挥间,“5.12”是一个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这是一场刻进骨子里的悲痛和感动。 2008年的“5.12”,正值高中,那时没有地震的概念,不知道地震为何物,或许这是缺乏地震认识的共性吧。当地震来临时,我和我爸在阳台上看楼下的人狂奔,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不知这群人为什么要跑,只感觉楼在跳动,在看了大概30秒以后,我爸拉起我也往外跑。 2008年,我所在的18县小城市,还处于开发中,广场不够宽阔,应急避难场所不知在何处。我们是非重灾区,所以我们都以自救为主。那时,学校停课了,家里不能住,只能去街上搭帐篷,但那会家用帐篷还不普及,临时性避难点也容不下这个百万人口的小城市,许多居民都在学校中自建地铺。所谓地铺,其实就是在楼道、操场摆上自家睡觉的家伙,那时,第一次,发觉家里的亲情还是很浓厚的,一大家族人都齐聚在学校的楼道里,从姑姑、姑父,到表哥、表姐,集体睡大通铺。晚上醒来,就能看到天上的星星,“蚊虫与跳蚤齐飞,蝉鸣与蛙叫一体”,真有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当然,还有身上那数不清的大疙瘩。 四川人的乐天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并不会因为苦难,我们就只剩下泪水。那时,智能手机不普及,晚上也没有电视看,有家也不敢回。特别是长辈关于“唐山大地震”的经验,告诉我们,晚上是最恐怖加危险的,所以宁愿晚上睡露天,白天回家补觉,也绝不晚上睡屋里。于是,晚上讲鬼故事、大合唱歌、烧烤,这些娱乐活动都能在学校的大操作上看见。甚至半夜,余震来了,总会有人扯着大嗓门喊“震了,震了”。白天回家,必然是要倒立一瓶矿泉水在桌上的,一旦水倒,第一反应就是跑,当然也可能是被风吹倒的。眨眼间,十二年过去了,每当回忆地震时,总有说不完的话。有人永远生活在了失去亲人的阴影中,也有人对地震心生恐惧,逢震必跑。也有我这种乐呵呵的二货,每次地震了,在家里不动,跑不跑,取决于楼下烧烤摊是否出摊。地震,也让我学会了敬畏自然,让我更有了求生欲,地震时的一点晃动,我们都能感觉到,朋友圈的地震消息来的比国家地震网的还快。四川人天性乐观,我们一边调侃自己,一边关心着灾区的朋友、亲人,给他们心理疏导,告诉他们避震方法。这些,都是我们亲历“5.12”的人,用血和泪换回来的经验。十二年过去了,生者依旧坚强,愿逝者安息,那些刻骨铭心的痛,深植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