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风吹拂,硝烟不再

 龙溪文学驿站 2020-08-04

夕阳的余辉静静地泻在平缓的河面上,岸柳、桥梁以及高大的楼房便倒映于翠绿的波纹里荡漾。两岸长长的河堤上,三三两两的男男女女,穿红挂绿,悠哉游哉。还有恋人凭栏伫立,窃窃私语着。晚风吹拂,柳枝与少女的秀发一起飘舞。云淡风轻,一派安宁、祥和。

这就是黄河故道徐州段傍晚时的城市景象。

小学六年级,我有幸在邻居处借到一本繁体版《三国演义》,第一次知道了徐州这个地名。陶谦三让徐州、吕布夜袭徐州、刘备巧夺徐州、曹操攻陷徐州等等情节精彩纷呈。

徐州,这座古老的城池被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

1938年,中日会战徐州,国民革命军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第一次大捷,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激情。

徐州,这座古老的彭城,在民族解放斗争史上,为中华儿女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徐州,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历史上,以徐州为中心而最有影响的一次战役,当属能够决定国共两党生死存亡的淮海大战(国民党称“徐蚌会战”)。

徐州,我一直心有所向。201681日下午,我们冒着炎炎烈日,跨进了红色景点“淮海战役纪念馆”。走出纪念馆时,已是日薄西山了。

我们漫步于长堤,却不能集中精力欣赏周边的景致。

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历史阶段,淮海战役决定着国共两党的命运,决定着中国的前途走向。此次战役,是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一次经典战役。此次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国民革命军80万,人民解放军60万加民兵40万。如此规模宏大的拼杀,惊天地,泣鬼神,在整个中国战争史上都算得空前绝后。此次战役,人民解放军伤亡10余万人,国民革命军伤亡及被俘55万,真可谓尸横遍野,血流成溪。其惨烈的程度,不压于世界历史上的任何一场战役。

小时候最钟情于战争片,因为“越打越好看”,对参战双方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是好人还是坏人的层面上。“好人”遭遇不幸或者阵亡,心里自然会难受一小会儿,相反,“坏人”被打死了则会拍手称快,而且被打死的“坏人”越多、死得越惨,越觉得过瘾,根本意识不到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也是活生生的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更意识不到他们的死亡同样会有人难过,有人悲伤,有人痛苦。

抗日战争结束后,如果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能够以国家利益为重,对生命多一分敬畏,淮海战役以及之前、之后的一连串内战是可以避免的,成千上万的生命是可以不需要因此被葬送的。可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少部分人为了一党一己之利,仗着自己兵多将广,武器精良,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而策动内战,从而将千千万万鲜活的生命送进了阎王府。

权力是个好东西。不管当时的国民党有多么漂亮的借口,他们挑起内战的用心,只能归结于不愿意分权于人民的专制之心。最终,令他们想不到的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不仅被赶到了孤岛上,还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

解放战争开始时,人民解放军120万,国民党军430万。就当时而言,国民党军不仅人数占优,武器也是美式装备。按一般思维来分析,双方的力量对比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国民党军可以说是稳操胜券。这也正是他们要不顾一切发动内战的客观原因。

可是,经过两年的对决,人民解放军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增加到了280万,而国民党正规军则减少到了365万。人民解放军解放的城市也由464座增加到586座,相应地国民党统治的城市则由1545座减少到了1423座。到淮海战役之前,国民党军已由初期的全面进攻到重点进攻,再由全面防守转变为重点防守。兵败如山倒,其大厦将倾之颓势已现端倪。

表面上看,如此出人意料的战局让人不可理喻,然而,细细想来却在情理之中。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兵再多,将再广,武器再精良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人心向背才是决定战争走向的主因。

在纪念馆里就展列有这样一幅感人的图片。当桥梁被敌方炸毁,人民解放军冲锋受阻之际,为了争分夺秒地消灭敌人,解放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义无容辞地跳进冰冷的河水里,用血肉之躯筑成桥墩。他们拼尽全力,视死如归,让成百上千的战友从肩膀上飞奔过去。河水被战士的鲜血染红了,不少战士因而永远闭上了眼睛。

这,就是人心所向;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有了信仰,就不会仅仅围绕自己的得失而行事,就不会把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摆在第一位。

“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为着共同的目标,人民解放军个个同仇敌忾,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共同的信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年代,这样的信仰应该是贯穿了始终,因而能够由弱小到强大,直至取得最后胜利。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承认不行,不服也不行。

在人类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并不少见。蒋介石们自恃强大,却忘掉了老祖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告诫,非要逆历史潮流而行,失败则是他们必然的结局。淮海战役真切地诠释了这一条历史规律。

80万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被60万武器低劣的人民解放军全歼,全世界都为之惊讶、为之不解,为之叹息。

浏览完淮海战役纪念馆,我也为之叹息,叹息在这次战役以及三年内战中阵亡的双方将士。是他们,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挺身而出,抗击着外族的入侵。没有他们的舍生取义,中华民族必将遭受灭顶之灾。然而,他们没有牺牲在抗击外辱的战场上,却倒在了兄弟阋墙的内耗中。

呜呼哀哉!

战争,是人类的灾难。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党派与学派、阶层与阶层之间,不是非得要用武力才能解决争端。和风能够吹散硝烟,世界需要的是和平,国家需要的是和谐,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是和睦。

夕阳西下。徐州黄河故道的桥梁上,车如水,人如流,其间穿插有身着白色短裙的青春少女,迈着或轻快、或悠然的步履。这是多么美妙,多么祥和的画面呀!


蒋成林,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万盛经开区作协会员。业余喜欢阅读间或写作,已完成知青小说集《青春八年》,游记散文集《足迹》在不断增量中。另有少量小小说、故事、杂文等文学作品发表于市内报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