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明锋:扫墓琐忆

 龙溪文学驿站 2020-08-04

   龙  溪  文  学       

第  246  期

来稿须知

没在其他微信公众号首发的文字均可。平台所得打赏全为作者所有。

扫墓琐忆 

 文/徐明锋

 

    “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诗人杜牧仅用寥寥28字,写尽人们对故人的怀念和哀思。一首《清明》短诗脍炙人口,传唱千年,时时拨动着人们柔软的'心弦。

        每年清明节前夕,奶奶就早早开始准备祭祀用品,替代冥币的火纸,三磕三拜的香,驱妖降魔的鞭炮,还有给故人晚上照路的蜡烛,油灯,用白纸裁剪的“清明吊”,如此等等。这些只是一般人家的基本祭祀用品,有钱人家还要扎纸糊的童男童女,纸牛纸马,金元宝,仙桃供果等。

       祭祀品准备停当,接下来就是给祖人准备阴间流通使用的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币最大面值只有十元币,老家人称“大票子”。现在看来稀松平常的一张纸币,那时可金贵的很,许多家庭都没有。为了让地下的先人富足有余,大人们都会腆着脸求人借回一张“大票子”!

       复印使用前要先净手,凡事都讲究心诚则灵,然后,将买回的冥币放整齐,再把十元人民币铺上摆正,两手用力按压。我记得,一张火纸正好四张十元人民币大小,经制作的火纸每张就相当于四十块钱。还人家钱时,连声道谢的脸上布满歉意,好像占了人家多大的便宜。

        一切准备就绪,扫墓工作开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坟是和封建迷信联系在一起的,是被禁止和受批判的。那年月,没有如今名目繁多的假期节日,大人们都有事情要忙,弟弟妹妹年龄尚小。于是,每年上坟扫墓的任务就落在奶奶和我的肩上。

         十来岁的年龄,正是贪玩好动季节,走那么远的路,有时还要攀登又窄又陡峭的山坡,面对一堆茅草丛生的黄土丘,里边躺着的人我从未见过,作揖磕头,口中还念念有词,既累又无趣,我也不愿意去。每当这时,奶奶就会给我精神、物质双重奖励。奶奶会拿出过年时晚辈给她拜年珍藏的糕点,几粒白白圆圆酥焦的“金果”,几块薄薄的饼干,或是给我冲一杯浓酽的糖茶,千方百计讨我欢心。

         “糖衣炮弹”打完,奶奶又给我精神上的许诺。她说:“你听话,跟奶奶一起去上坟,说明你心里有老袓先,老祖先天上有眼,地下有灵,会保佑你无病无灾,长大了当官儿”!

        懵懂少年,不知官儿为何物,与好吃的糕点比官儿差远了。

        记忆中,上坟是奶奶一生中走的最远的路。奶奶生于清末年间的一九零七年,缠足是她们那代女性的必修课。为了满足男人们的畸形审美观,天下妇女皆以“三寸金莲”为美,殊不知,那是一种摧残身心的人间酷刑!奶奶两只脚除大拇脚指外,其余四指均向内弯曲翻转,肉粽似的小脚象踩高跷一样杵着地,走路时经常发出“咚咚咚”的响声。

       上坟扫墓是奶奶一生中最最重视的节日,不管刮风下雨,再苦再难都抯挡不住奶奶祭奠亲人的坚强信念!

         陪伴奶奶上坟,一年又一年。

        也许是金诚所至,金石为开, 奶奶的预言果然灵验,当兵的第四年,我被部队提拔为军官。奶奶对组织的培养,首长的教育及自身的努力视而不见,只强调突出上坟与做官的因果关系,用我成功的例子,教训了许多不愿参加扫墓活动的子孙们。

        奶奶,2020年的清明节马上就要到了,您要又一次原谅孙子的不孝,因武汉新冠病毒疫情的肆虐,偌大的武汉封城,政府要求我们“宅”在家里,孙子不能到您的坟头掬一捧新土,焚一柱细香,磕三个响头,只能在千里之外遥祭,将您慈爱的音容笑貌一遍又一遍的回忆。

     奶奶,孙子对您说。如今,您的孙子也有了孙子,我还要祈求您在天之灵,像徐家的祖先一样,保佑我的家人岁岁平安!

作者简介

 徐明锋,1956年生,湖北省郧西县人,1974年12月入伍。喜爱读书写作,1980年起发表新闻、杂文、散文随笔、小小说等作品千余篇,出版《寻找岁月的影子》一书。 现居武汉。




关于我们:

顾问:申平

主编:毛小玟

副主编:金文发

视编:李修鹏

编委:小阳、梁汉林、黄嘉兰

主播:叶志平、庄建慧、葛奎兵’

评刊:汪良媛

关于福利:

欢迎来稿 。打赏所得全归作者。

投稿范围:美文、诗词、小说、历史、音画、娱乐、摄影,书画,文学评论等

投稿注意事项:自选原创作品,最好已经在纸刊发表过的。未在公号发过的文稿,百字内个人简介,直接粘贴长篇小说可以附件形式。拒绝一稿多投。投稿后请主动加微信:1310335703.联系。

投稿请在主题栏注明投稿龙溪文学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