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铁株:望丛祠里杜鹃啼

 龙溪文学驿站 2020-08-04

   龙  溪  文  学       

第  257 期

来稿须知

没在其他微信公众号首发的文字均可。拒接一稿多投。

望丛祠里杜鹃啼 

       周铁株

多少回,古蜀国的先民向我邀约。似曾相识的旧梦,竟是如此的遥远和神秘。

古蜀国有祠,望丛祠;望丛祠有君,望帝和丛帝。只因遥隔着历史长河,我惟有在拐弯处鞠身。

追索血脉衍传,我更愿意确认言说不尽的血缘密码,给来去如风的魂灵献上一炷清香,或许是我的心愿。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成都西去二十余公里,郫县城南。春雨如酥之际,杜鹃鸟啼叫、杜鹃花染红之时,望丛祠里,我用心谛听,注目凝视。

曾以谦卑的态度,我亲近过不可数计的名山,崇仰过许多伟人的雕像,感受到它们的伟岸和尊严。那么,望丛祠呢?观其形,殿堂楼榭、雕神铸像、古柏森然、草欣花薰,但我更看重历史深处蕴藏着的文明火种。

二陵一处,望帝陵和丛帝陵相望,故而,祠门不是单开单向,而是对称开为东西二门。一祠开二门,一祠祭二祖,在中国独一无二。走进望丛祠,也就走进了曾经的上古社会。古蜀国大约始于距今3600年前的商代,至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其间共1270余年,历经了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五朝蜀王,其中前三朝均在岷江峡谷,过着菇毛饮血、刀耕火种生活,因那时是有文字以前的时代,《易系辞》阐明:“上古穴居而野处……上古结绳而治”,故文献渺征,李白在《蜀道难》就曾喟叹:“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杜宇称帝号望帝,因见蜀地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宜于农耕,便率族迁居郫邑,结束了居无定所的生活,并教民务农,建立了较先进的农耕制度,渐渐地国力富强,不断向外扩张,稳固根基。但当时蜀地为岷江水患所困扰,望帝命时任国相的开明(鳌灵)主持治水,开明不负重托,经过数十年的治理,开山垒石,引岷江水东入沱江,又凿金堂峡使沱江畅通,终使成都平原初步消除了水患,也为后来李冰父子在都江堰的水利工程打下了基础,至今福衍后人。望帝是个爱才的君主,他感于开明之功,效法尧舜禅受之义,禅位于开明,自己却隐居西山去了。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古蜀文明出自《水经注》及《蜀王本记》,基本是由望帝开始,近年在郫县城北发掘出来的古蜀城基等遗迹,证实了蜀王杜宇教民农耕、开明治理水患的故事并非神话。

望帝杜宇在郫邑建立了蜀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帝都杜鹃城,郫县因此别名鹃城。

杜宇这位古代贤君之所以受拥戴,是因为他把蜀民带进了农耕文明,济苍生,安黎元,更为了蜀国的繁荣昌盛,毅然放弃庙堂之尊隐于下位,大善大爱的普世主义精神升华了他的人格,确立了他在历史上的人文定位,纪念祠中,东祠门上书“功在田畴”、西祠门上书“德垂揖让”的评语最贴切不过,体现了儒家“崇德贵民”的核心价值观。不难想象,当时西蜀的山川舆地,从贫穷荒寒发展成年丰人乐的“天府之国”,万民对望丛二帝的存心淑世多有颂声载道。

历史记忆,是我们后来者的责任。然而,随着时序迁流,又有多少人记住泽被生民大智大爱者的功绩?后人津津乐道的,多是望帝“山海经”一般的华彩悲情。

关于古蜀先祖望帝禅让及归隐西山以后的事,古文献和历史传说记叙各异。其一说是开明去治水后,望帝与开明妻子朱利私通,后惭愧让位于开明。望帝禅位后不久亡去,魂化杜鹃飞回帝都,啼叫“归来啦,归来啦”,朱利见此鸟悲啼过度吐血而亡,痛哭泪洒杜鹃鸟,鸟儿瞬间化作万千杜鹃漫天飞舞,遍地哀鸣,朱利也化成杜鹃,边飞边叫“哥哥,哥哥”。其二,私通的谣言传到退位的望帝那里,望帝感到莫大冤屈,死后化作杜鹃悲啼,“不如归,不如归”,悲怆得令人落泪。其三,相传望帝西征时遇仙人所化之美女,封桂阳妃,望帝死后化作杜鹃,寻妃不见,遍野苦啼“归—桂阳,归—桂阳!”声嘶啼血,哀怨凄绝,血染嘴红,落地成花,称杜鹃花,唐代诗人李商隐喻其“望帝春心化杜鹃”。晋代左太冲《蜀都赋》也言及:“碧出苌弘之血,鸟生杜宇之魂。”

距离产生美,神话也产生美,而且有更多的诗性表达。因了种种传说,历代文人把杜鹃定位为悲鸟,一种为情而死的象征物,千百年来演绎出许多动人诗作。李白唱过蜀地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杜甫却低吟“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然而,劳苦大众不大理会那些喂不饱肚子的浪漫绮情,而更愿意相信,望帝携妻隐退后仍劝民种植,故夫妻双双化成杜鹃鸟,每到春季,他们领着所繁衍的后代成群飞抵,“布谷布谷”之声不绝于耳,蜀人闻之曰“我望帝魂也”,因此有“布谷处处催春种”之说。

凡爱民者,民亦爱之。

民间用修祀祠的方式报德,把望丛祠视作最宗祖的圣地。据悉,望丛祠始建于1500年前的南北朝,历来被誉为蜀中第一祠。为纪念望丛二帝的伟大功绩,历代官宦都要定期进行牲醴之祭,大体在春秋二季,春季在三月初三,以此拉开春耕序幕;秋季是九月初九,庆祝丰收。每逢端阳节,附近民众还聚集在望丛祠举行盛大的赛歌会,自古迄今已成古风遗俗,而且是汉民族惟一的赛歌形式,呈现出母体文化的特征。此刻,望丛祠里仿佛仍回荡着悠扬的歌声:“望丛赛歌歌声扬,妹在台下瞅情郎。妹要赛歌上台唱,莫把好歌肚里藏。”赛歌台上都是当地农民,他们懂得感恩,感念远古圣贤化作杜鹃世代守望,殷殷至诚催人耕种,由此,世世代代的蜀人,都传下了不打杜鹃的规约。正因了望帝深沉的悲悯情怀,才有了这千年的古祠,才有了香火的缭绕不息,同时寄托了世俗庸众的期盼,对清朗乾坤的怀想和永固久安的祈求。

二帝功绩,遗爱在民,被后人尊为“天府前驱,蜀中先导”,作为蜀人先祖在文化上得到高度认同。望丛祠里,大殿供奉着二帝的铜铸坐像,他们正含笑翘望蜀地烟云。殿后子规园是占地宽广的园林,均按望帝教民务农、丛帝率民治水之意,精心布局成池榭拱桥、楼阁亭台,临水处就势建成稻菽楼、观稼亭、怀圣亭、听鹃楼、饮绿轩、洄澜阁、建福亭,而望帝陵和丛帝陵状若山丘彼此守望,坟上数百株古柏侍卫着坟冢,“古柏伴蜀魂”的景况便有了沉重凄切的意味。那里,成群的白鹭起起落落,神奇的还在于,据说它们从不飞到别的地方而永远在此栖息。

子规园里弥觉幽寂,只有不多的几位游客在徘徊。兴许是远离大都市,望丛祠如同郫县小城一样,无尘无染少有俗世的浮华之色,让人不由得顿起怀古之幽情。园内蝉声聒噪,杜鹃嘤鸣甚切,杜鹃花袅娜团簇,回想那不老的传说,你大可以在此感悟人生哲理,追问生命的意义。

一部断肠史,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赋与了杜鹃鸟许多称谓,杜宇、杜子、蜀魂、望帝、蜀鸟、子规、催归、布谷、伯劳等等,而杜鹃花又名映山红。“花木无语却有情,此情惟有花木知”,在绮丽秾郁的子规园,可是佛家所言的一花一世界?跳跃林间忽隐忽现的杜鹃鸟,为爱而伤声声见泪,这又可是来自别样时空的世外之音?哦,一切景致皆情至,肠已九回,哪堪杜鹃彻耳!“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自此,那些杜鹃常常翔舞在我的梦中,声声呼唤着我的灵魂。

步出这个精神圣界,恍惚中我从半残的春梦醒来,似觉笼了满袖的鹃啼……

作者简介

周铁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青年文艺学会文学顾问兼专家指导团成员、广东佛山市顺德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佛山市作家协会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入编《中国散文家大辞典》。在二十多个省(区)近百种报刊发表作品逾百万字,出版多部,作品入选多种权威选本。在各种文学评奖活动中获奖数十项。  




关于我们:

顾问:申平

主编:毛小玟

副主编:金文发

视编:李修鹏

编委:小阳、梁汉林、黄嘉兰

主播:叶志平、庄建慧、葛奎兵’

评刊:汪良媛

关于福利:

欢迎来稿 。打赏所得全归作者。

另打赏金额低于五元(含5元)不发放,用于平台管理。朗读文,打赏按作者,诵读者五五分。音画视频制作文,打赏按作者,诵读者,制作者平分。

打赏七天后红包方式发放。七天后未到账或打赏均不处理。

投稿范围:美文、诗词、小说、历史、音画、娱乐、摄影,书画,文学评论等

投稿注意事项:自选原创作品,最好已经在纸刊发表过的。未在公号发过的文稿,百字内个人简介,直接粘贴长篇小说可以附件形式。拒绝一稿多投。投稿后请主动加微信:1310335703.联系。

投稿请在主题栏注明投稿龙溪文学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