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画】吴小军:通麦天险

 龙溪文学驿站 2020-08-04

   龙  溪  文  学      

第 271 期

来稿须知

没在其他微信公众号首发的文字均可。拒接一稿多投!


通麦天险

吴小军

乡城到波密的这一段川藏线,真是悬崖峭壁与汹涌澎湃江水间的一线。一边是激流磅礴的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另一边是风化疏松,壁立千仞的泥石山。这条线,若隐若现。不仅因山体的重重遮挡,也因不时可见滑坡的泥石将路掩住了。沿途除了修路的军人,每辆车都逃一般飞驰而过。
飞驰的还有我们的车。司机姓肖,三十岁左右,一头很精神的短发,婴儿肥的圆脸上有两块可爱的高原红,四川人,一口川普抑扬顿挫,颇为悦耳。他是我们一家三口和另外两名游客一行五人团包车的司机,也兼导游。他驱车一路飞奔,把我们晃得个个头晕目眩,脸色铁青,肠胃里翻江倒海。
我儿子有些晕车。我说,肖师傅,求求你,开慢点。
肖师傅两手把着方向,为难地说,不能慢,右边的悬崖峭壁随时可能有山体滑坡,石块飞落,走快点是为了保命!
肖师傅又说,其实,这不算什么,前面的通麦天险才叫险恶。
早闻川藏线上第一险是通麦天险,那也是父母当年入藏的必经之路。到了。车子在路边停靠好后,我们走了下去。平心而论,路还不错。水泥路面,右边的山壁也都作了加固处理。我们的车停的路边,是平整出来的一小块空地。
看,那就是通麦特大桥。肖师傅走到我们前面带路,指着一座上红下白的大桥说。
没看到什么险呀。一团友说。
现在是没那么险了。这座通麦特大桥是2015年底通车的,它是双塔双跨的特大桥,前面的隧道避开了泥石流区,当然就不会像以前那么险了。肖师傅说。
看那,还有两座桥。儿子下了车,精神头又上来了。
可不,那两座桥比这座特大桥小,简陋,位置也低矮得多。最旧的一座,是极简易的铁索桥,桥面垂下去,最低处几乎贴到了帕隆藏布江汹涌的江面上。
肖师傅说,2000年易贡藏布江上游发生了特大山体滑坡,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在堵塞了六十二天后溃坝了,洪水冲垮了这里五十年代建的一座大桥。这座小的悬索桥就是当时318线惟一通道。中间这座,是保通桥,可以行车,也是2000年建成的。
以前,车也从那座桥上过?在得到肖师傅肯定后,大家看着桥下的湍急的水流,听着隆隆的水声,有些心惊了,那可真是险。
是啊,一次只能过一辆车,两边都有部队守着呢。肖师傅说,车从上面过,桥晃得厉害,很可怕的。
那后来为什么没用了?我问。
用不了了。肖师傅指指脚下,又指着对岸,看,都是疏松土质。以前包括咱现在站这边,只有一条车道,地基是靠木头垫出来的。咱这一大片是亚洲第二的泥石流区,一下雨就滑坡,桥两边基础给冲掉了,成危桥了。
这里就是通麦坟场?妻子倒吸了一口凉气。
是啊,前面是老虎嘴。肖师傅指着远处突出的峭壁说,旧路经过老虎嘴,一边是下坡,一边是上坡,上下是相互看不见的。会车的时候,右边的车一个轮子会悬空出去,稍有不慎就落下江里去了,以前江边很多汽车残骸的。
老虎嘴,想想都心惊。
肖师傅说,中间的桥,本来设计是使用八年的,一直用了十三年。2013年8月2日,因为桥体垮塌坠了辆车,死了四个人呢,其中有两个是徒步的游客。
啊,同行的人发出惊叹声。
现在好了。肖师傅笑道,以前这十四公里路,要走两个小时,现在,十多分钟足够了。
我们真幸运。妻子道。
肖师傅看了她一眼,说,修这座特大桥,还有个故事,大家想不想听听?
想听想听!一行人都挺好奇。
我的指导员叫陈福。肖师傅说。
你是退伍兵?一位团友插嘴道。
对。肖师傅挺直了腰身,眼里突然有了特别的光。陈指导员的未婚妻叫旦美芳。那年,我们嫂子旦美芳就到了这里,桥垮了。我们单位接到协助武警部队修路的任务,陈指导员也到了这里。嫂子看到了陈指导员在对岸,但过不去,就在当地老乡家住下了。一直到9月10日,大桥抢通,他们就在这里举行了婚礼。
好感动啊,好浪漫啊。妻子是团中惟一的女性,总是更容易感动。
来,这边。肖师傅示意我们跟他走。在经过了一片格桑花和几头小牛后,他在江边一堆石头旁停下了。他指着石头堆前面说,这里就是2000年被冲垮的那座桥所在的位置。
看不到什么痕迹了。一团友道。
是啊。肖师傅蹲下身子,拾起边上的石头往那堆石头上堆。每次到这里,我都会在这玛尼堆上加几块石头,就是怕有一天找不着地方了。
这桥?有人忍不住问道。
这桥是三十多年前我父亲进藏时走过的,是我母亲去部队探亲时走过的。这里,他指着身旁平坦的那块空地,也是我参加指导员婚礼的地方。看到我们美丽的旦美芳嫂子,我才深深知道了军人背后亲人深沉的爱,也才深深知道了母亲当年的不易。我退伍了在拉萨市的旅游公司开车,每次经过这里,都要到这里加块石头,也算是对包括我母亲在内的所有军人家属的致敬吧。
我眼前浮起一个场景。四十一年前,一个身子瘦弱的女人抱着一个女孩从广东搭火车到了成都,又从成都搭货车进藏。此时,她们的车正轰鸣着经过这里,左边是噬人的江流,右边是埋人的泥石,脚下是木头垫出的路基。女人眼中,却是坚毅的眼神。那女人,就是我的母亲;那女孩,就是我当时只有三岁的妹妹。
我对儿子说,那也是阿公阿婆和小姑当年走过的桥的位置。嗯,儿子懂事地说,我会记住这里的。我们一家三口蹲下身子,默默地往玛尼堆上放着石头。是啊,在西藏,哪一处天险变通途,没有军人的牺牲,没有军人家属的牺牲呢?
(校编:肖桂芳)

作者简介

吴小军,广东省作协会员,广东省小小说学会常务理事,惠州市小小说学会副会长。作品发表于《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南方日报》、《作品》、《羊城晚报》等数十家报刊。曾获“文化杯”全国小说奖,出版个人专集二本,有作品入选高中语文试卷阅读文本。

顾   问:申平(广东省小小说学会会长)

主   编:毛小玟(龙溪文学会会长)

副主编:金文发(龙溪文学会副会长)

编   委:钟子阳、梁汉林、枫叶、黄嘉兰

主   播:叶志平、庄建慧、葛奎兵、长安

               玉兰、李淑转、姜敏

排   版:李修鹏、肖桂芳、侯荣玉

    作者福利    

欢迎来稿 !平台所得打赏全归作者。打赏金额低于五元(含5元)不发放,用于平台管理。朗读类、音画类作品,打赏由作者与播音、音画制作人员五五分成。打赏在七天后以红包形式发放。七天后未到账或有打赏,平台不再处理。

投稿类型为美文、诗词、小说、历史、音画、娱乐、摄影,书画,文学评论等。

请自选原创作品,最好已经在纸刊发表且未在公号发过的文稿,百字内个人简介,直接粘贴。长篇小说可以附件形式。拒绝一稿多投。投稿后请主动加微信131033570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