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炳祥:人到中年

 龙溪文学驿站 2020-08-04

   龙  溪  文  学      

第 290 期

来稿须知

没在其他微信公众号首发的文字均可。拒接一稿多投!


人到中年 

王炳祥

日子,犹如秋天枝头摇曳的落叶,先是一片一片地飘,然后扑簌扑簌地往下掉,慢慢地聚成一堆,变成了年龄。一晃一晃,中年就跌跌撞撞来了。

看似遥不可及的中年,毫无征兆,悄无声息。用修水话说:人到中年,黄土渐渐地埋到胸口了。心突然咯噔一下,但不得不承认,一辈子被岁月砍去一大截了。

人到中年,体态逐渐走向臃肿、油腻,形如井底之蛙,阔嘴,暴眼,便腹。你会发觉,曾经美妙的岁月,因为风雨与沧桑,渐渐枯萎、风干,变成了中年的模样。

中年是怀旧的。

人到中年,各种聚会接踵而来。大家一见如故,追忆往事,不免要怀旧一番,或悔恨,或欣慰,什么都有。你会无端地感慨,心突突地狂跳:怎么一下就老了呢!

乡愁,是人到中年无法割舍的情怀。王家大屋,承载着我的童年,我的欢乐。砍柴,放牛,三伏天搞“双抢”,历历在目,永不磨灭;屋场湾、禾井丘、绣花墩,这些不起眼的小地名,永远烙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每当夜深人静,我会把过往打捞起来,拼凑成一些冷冷暖暖的文字,这些文字不紧不慢,不急不躁,只要轻轻触碰,就能抵达灵魂深处,叫我流泪。

中年是焦灼的。

所谓中年,不仅仅指年龄,更多是一种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状态。人到中年,所有的重担全部落在你肩上,你必须咬牙坚持,苦苦支撑。

象我,母亲老了,孤零零地呆在乡下,无力照料;孩子大了,女儿即将步入大四,儿子在攻读研究生,往后还要就业,结婚,生子。面对无休无止的压力,你恨不得一个人当两个人使,一分钱掰成两半来花。

张爱玲说:“中年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中年,在寂寞中行走,在负重中前行。

中年是惊恐的。

人到中年,开始谈论健康关注养生。测血压,量体温;吃什么养胃,喝什么清肺;每日坚持运动,防止骨质疏松老化;打开收藏夹,不是祖传秘方,必定是民间偏方。

人到中年,开始规划、描绘自己美好的晚年时光。幻想着陶渊明云雾缭绕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犁田,种地,披星戴月,荷锄而归,何等的悠闲与惬意。

人到中年,明天与意外,你不知哪一个先来。昨天,我的一位朋友,刚入不惑,事业有成,因过度劳累诱发心肌梗塞突然撒手归西,含笑九泉。谁曾想到,很多的中年仓皇收尾,很多的中年不说再见。

中年是沉默的。

年轻时因为倔强,凡事不放眼里,诸事论个输赢,结果四处碰壁,落得满身伤痕。人到中年,没有了年少轻狂,也不会故作惆怅,不争不抢,不显不露,远离纷纷扰扰。

打开微信,年轻人的朋友圈是彩色的,晒美食,晒旅行,晒成长,晒快乐;我的朋友圈是黑白的,不悲,不喜,不纠结,不矫情,没有风花雪月,只剩细水流年。

人到中年,沉默是唯一的表达方式。苦,点一支烟,累,闷一口酒。你似醉非醉,双眼迷离,侧耳倾听远处建筑工地传来秋裤大叔低沉略带沧桑的嗓音:每天都很累,倒头就已睡;我也想歇歇,那样有多美;满身的疲惫,谁人能体会……

终有一天,不再漂泊,我将回到千里之外的故乡,回到王家大屋。我渴望家中有一盏灯,暖暖地点亮,永不熄灭。我知道,只要灯在,母亲就在,母亲在,就一定在喊我回家,等我归来……


(校编:毛小玟)

作者简介

王炳祥,男,1975年生,江西修水人,现移居深圳,中共党员,山谷诗社社员。曾在《修水报》《山谷诗苑》《大鹏湾》《江门文艺》《佛山文艺》等报刊。江山文学网、古城旧梦、宁州拾遗公众号发表作品若干。

顾   问:申平(广东省小小说学会会长)

主   编:毛小玟(龙溪文学会会长)

副主编:金文发(龙溪文学会副会长)

编   委:钟子阳、梁汉林、枫叶、黄嘉兰

主   播:叶志平、庄建慧、葛奎兵、长安

               玉兰、李淑转、姜敏

排   版:李修鹏、肖桂芳、侯荣玉


关于福利

欢迎来稿 !平台所得打赏全归作者。打赏金额低于五元(含5元)不发放,用于平台管理。朗读类、音画类作品,打赏由作者与播音、音画制作人员五五分成。打赏在七天后以红包形式发放。七天后未到账或有打赏,平台不再处理。

投稿类型为美文、诗词、小说、历史、音画、娱乐、摄影,书画,文学评论等。

请自选原创作品,最好已经在纸刊发表且未在公号发过的文稿,百字内个人简介,直接粘贴。长篇小说可以附件形式。拒绝一稿多投。投稿后请主动加微信131033570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