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蜗居 愿做你心灵的归宿 期待浅秋的黄昏 遇见你 一席茶一卷书 半墙碧山 还有久远的故事 文/彩云追月 人这辈子历经沧海桑田才算的上真正活过,看惯了世态炎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累了,心累了,身体也累了。今天是七夕节,不由的想起王维那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突然间,特别想家啊!想自己曾经那个安静又带着泥土气息的——生我养我的家乡!梦中便常有故乡的轮廓和儿时的影子。那一桩桩满载牵念的旧事便会悄然地走进梦里,让我醉在浓浓的乡愁里。 梦里,我家还是五间古色古香的木结构平房,门窗油的崭新。屋内陈设摆放整齐,正中摆着一张红漆的八仙桌,一家人围着桌子有说有笑地吃着白米饭。我想起亲爱的爸爸妈妈,爸爸一生跟泥刀、石砖和混泥土打交道。他一年到头,每天早出晚归,一手握着一把小小的泥刀,另一手捧着一块块砖头忙着给人家建造起一座座洋房。由于长年累月地操劳,爸爸的双手已粗糙得像老松树皮,手背裂开了一道道口子,手掌也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妈妈每天忙里忙外,辛勤地在田间劳作,柴米油盐,洗衣做饭,操持着整个家。她微微下陷的眼窝里,一双深褐色的眼眸,悄悄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但是整张脸又是那么坚毅和沉着。 梦里,我想起小时候的街坊邻居,一户户一家家地挨着,像个温暖的大家庭。有句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乡亲勤劳善良,朴实大方,感觉十分亲切,邻里间和睦相处,互相关心,见面总是很有亲切地互相打招呼。乡亲们喜欢互相串门 ,嘘寒问暖。孩子们也总是在一起欢快的做游戏,跳房子,捉迷藏……嬉戏疯闹。尤其难以忘怀那些男女老少在大树下纳凉,欢乐的谈笑声弥漫着整座村子。如今,虽然当年的男男女女已是两鬓斑白,但老爷子们性格依然豪爽奔放,妇女长辈们还是那么热情好客。种种场景,回忆起来,让人倍觉温暖。 梦里,我想起一群小姐妹们。姐妹之间真心诚意,互诉衷肠,互相帮助。小姑娘们淳朴可爱,一个个精明能干。小时候,白天一起认真读书,傍晚一起用心割草,周末忙着帮助父母做家务。长大了,姐妹们常常围在一起谈笑风生,为自己心爱的人织着毛衣,纳着鞋垫。那屋门前清清的小河,是我们每天聚会的场所。早晨,小姐妹不约而同来到小河边一起洗漱刷牙,洗脸洗衣。那屋后茂密的小竹林是我们最留恋的地方。每每大热天,两三个小姐妹便捧上一本心爱的小说,走进属于我们的那片天地,在那里读书,心中充满着无比的遐想。 梦里,我看到姑娘和小伙子们偷偷地谈着恋爱,那里有多少醉美的时光。白天,他们辛勤耕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夜晚,就会有情侣们双双对对的出现在乡间大路上,他们无限羞涩的依偎在一起看着露天电影,在黑暗中窃窃私语。他们也会徘徊在林间小道,或在路边的大石头上、草地上停下来,卿卿我我,甜言蜜语,各自谈论着自己美好的理想。朦胧七夕夜,他们迷恋着美丽的夜空,亮晶晶的星星像宝石似的,密密麻麻地撒满了辽阔无垠的天空。乳白色的银河,横贯中天,牛郎和织女一年的相思之苦早已按耐不住,成群的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桥,喜鹊桥上,他俩又见面了。他们情不自禁地观赏着牛郎与织女鹊桥相会,心中充满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梦里,家乡风景如画,鸟语花香。春夏秋冬各有特色。房前是一片绿油油的菜园,里面种着黄瓜、豆角、茄子,春秋有吃不完的蔬菜。屋旁种着几棵果树,桃子树,枣子树,柿子树。枣树开花的季节,树上的花苞儿怒放了,开得十分茂盛。金黄色的小花散落一地,变成了一个花的世界。秋风吹过的季节,枣子成熟了。瞧,一颗颗枣儿像是一个个红的"玛瑙"挂满枝头。这时,大家拿着长竹竿把枣子打下来,顺手捡一颗枣儿放进嘴里嚼起来,你会觉得满嘴的香甜。柿子高高地挂在枝头,远远望去,只见一个个红柿子把树压弯了腰。红通通的柿子犹如一盏盏灯笼…… 从梦中醒来,泪水就会模糊了眼睛。想起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很向往那种世外桃源的生活,我明白,这辈子只是一个梦想,永远都不可能实现了。离开家乡已三十年了,回乡的次数日渐稀少,但心中对故乡的那份情却愈渐浓烈。望着家乡那一轮弯弯的月亮,心中无限惆怅,朦胧中是挥不散的乡愁……
彩云追月,本名浦云仙,浙江省海宁市人,一名退休教师。从小爱好唱歌、写文字,喜欢用歌声表达心境,用文字诠释人生。已有十多篇文章公开发表在《天天快报》、《湖南文艺》、《荒烟茶生》等文学平台。写作感言:墨香里写人生,文字里见真情! 蜗居编辑部核心团队 主 编:那年 执行主编:墨言 首席顾问:梅笛、一叟 编委成员:若惜、陌柳、一帘幽梦、乐水、风铃、森林狼、烟雨、冰月、诗与远方、晨 诵读嘉宾:子龙、婉彤、舟歌、子墨 ![]()
4、不接受图片和链接式文字,所有稿件为中文简体投稿,另附作者简介50字以内,个人近照一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