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不同 自然出众 深度 | 高度 | 态度 | 温度 作者:三虫书屋 心无禅思,不识朝暮,恍若千山万水深沉在,空漠飞鸿狂野渡,青藤磨墨,风流绝千古。 坐在乌篷船里,在水系发达阡陌纵横的江南行走,摇橹拍打着水面,晶亮的水珠跃上甲板又滑落,恰似远处越歌的音符,随风而来流水而去。发达的水系,连接了所有流水的分支,经过每一个村落,浸漫每一个古镇。生活在水乡的人们,不会去在意出行的工具,除了乌篷船,更多的是一座座小桥,像毛细血管一样,在纤道的骨骼里,粘合了古城的每个细胞。江南的水是玲珑乖巧的,两岸的青山绿荫,只能孤寂地看着她四方悠游。梦在江南里,抑或江南在梦里,那些平常幽静的河流,不会因为岁月的洗涤,而消失在山的转弯处,也不会因为历史的沧桑,而隐约在乡村古镇的深处。乌篷船就这样在古越文明的血脉中,一橹一橹的推动着生命前行,从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他承载着“大禹治水精神”的千年传承,在古城大地上生生不息绵绵不绝。 雨季的江南,行船在此停泊,安昌的民居,依水而建的屋檐鳞次栉比,庇护了多少南来北往的风雨——即使天空阴霾聚集,安昌古镇的深处,依然孕育出无穷的智慧。绍兴安昌,一座江南水乡风格鲜明的古镇,一衣带水,古朴典雅。但这里既看不到明清重建的印迹,也看不见被战乱抹去的岁月,那是始建于北宋的古镇,如今都留在了历史文献中。 走进古镇,至今还留有一些历史的记忆点,其中最著名的,也是最能代表绍兴人文的,就数“绍兴师爷博物馆”了。安昌古镇是绍兴师爷的故乡,古人有云“天下师爷出绍兴,绍兴师爷出安昌”,光这里走出去的师爷就多达一万多人。 在博物馆里重要的位置,摆放的居然不是明清绍兴第一师爷乌斯道的头像,而是明朝著名文人徐渭徐文长。看着他的画像,这个被称为大明第一才子的人,他才是绍兴师爷的鼻祖。 作为绍兴的大才子,科考却总是落榜。落魄无奈的徐渭,却受到了总督胡宗宪的赏识与器重,被聘为幕僚后,他为抗倭平寇屡出奇策,功勋卓著。再加上为主代笔《上白鹿表》取悦龙心,从而恩宠有加。虽然师爷也是文人,但终究没有考取功名,没求得一官半职来光宗耀祖。如此的心理落差,以及甘为人后捉刀的现实,实在是抹不去中国知识分子心中的那点硬伤,以至于在师爷群体里,依然可以看见踌躇满志时的卑微身段。师爷,虽然存在于体制外,但却是体制内的一个重要部门。体制内选拔的人才,并不是理政治市的专业官僚,所以必然会聘请职业经理人,他们被统称为师爷。而绍兴师爷们凭着“精于辞章,能言善辩” ,居然形成“无绍不成衙”的行业垄断。师爷这碗饭,也真不是一般人可以端着吃的。绍兴师爷要做好,有三条标准,即“须胸中有经济,通达时务,庶有文藻,肆应不穷;又必须二十内外,记诵难忘,举一隅二反三;更须有天生美才,善于应酬,妙于言论。” 如此而言,师爷的入行门槛非常高,拜师入行学习三年,淘汰概率高得惨不忍睹。入了行须严格遵守四大行规:第一,立心要正;第二,尽心尽责;第三,尽官敢言;第四,勤事慎事。因此,要出名真的很难很难。绍兴师爷在清朝政治舞台上的高潮出现在雍正、乾隆时期,乘当政者急需大量人才之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纷纷投入官府,并得到各级行政官吏器重而地位日隆。邬斯道为这一时期师爷代表人物,以丰富的政治阅历和官场经验,不仅赢得幕主田文镜的宠幸,而且为雍正帝所看重,从而成为绍兴师爷公认的祖师爷。随着清末洋务运动的兴起,师爷这个行当,也走完了他的历史进程。至于绍兴师爷的后人们,是否遗传了这一脉的文胆香火,已经无人去考证了。如今的绍兴,依然还保留着许多师爷的故居及坟茔。在平水镇龙头山,埋葬着绍兴师爷汪琡以及他们的祖辈,此处与周恩来祖坟相距不远。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绍兴师爷的箱子里总放着回家的盘缠,合则留,不合则去,这是绍兴人傲岸自尊的丹气。” 近代的绍兴,依然保留着中国人文重镇的特质。近百年来,多少古越儿女传承着“崇文重礼,耿直勤勉”的师爷文化一脉,又把中国知识分子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刻进了骨头里,成了抹不去的文化烙印。绍兴的文人,成就了历史的多姿多彩,也担起了家国脊梁的道义与责任,这样的人生价值,显然是与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在千年古越的历史与文化中,个人的命运早已与之血脉相连,不管沉浮与沧桑总是让人脉搏喷张 …… 【作者风采】三虫书屋:1967年秋出生于上海,一个文字游戏者。文字形式多样,风趣幽默,充满哲理,崇尚写作是自由的,思想是自由的,形式是自由的,风格也是自由的理念,作品以城市与人文为切入点,创作以散文诗歌与杂文见长。 社长总编:那年 副 社 长:若惜 风铃 社长助理:陌柳 烟雨 编 委:陌柳 若惜 蓝莲花 暗香 听雨 紫嫣茜雪 森林狼 风铃 墨言 念家乡 爱我中华 笑舒云袖 摄影部长:森林狼 宣传部长:杨彰 宣 传 部:古三槐 常贵佳人 杜萍 正方 金牌主播:沧海 风华正茂 彩衣纷飞
知知 紫嫣茜雪 淡静若水 冷月 墨香彼岸 天蓝蓝 翠翠鸟 指尖轻语 技术合成:若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