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的一位男性朋友突然又泛起了焦虑,每天都会来找我倾诉各种的人生烦恼。那时候的他忽然间意识到自己已并非20多岁的小男生,年龄顶着一个3字头,压力说来就来。 然而,最近他却好像开悟了一般,生活又回归到了踏实进取的状态。 我问他经历了什么?他说:“最近读到了一本书,心里很多的纠结和情绪都解开了。” 读书,治愈了他的年龄焦虑。 在知乎中有一个热门的话题:很多读过的书都忘了,那读书的意义在哪里? 其意义就在于:它能够悄无声息地就将你所有的彷徨和不安给治愈。 30岁以后,读书和不读书的人,人生境界是截然不同的。 读书,使人明智季羡林曾经说过:“书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 小时候,我们懵懂无知,对世间事一概不懂。彼时的读书,是为了开智,让我们能拥有更高的智慧去应对人生中的事情。 长大了以后,我们自认全知全能,对世间事装出一副“我都懂”的模样。此时的读书,是为了明智,让我们明白自己并非最聪明的那一个。 人最大的错误认知就是:小时候以为自己懂得多,长大后以为别人懂得少。 这就是一种知识上的缺乏和无知。 英国著名的诗人雪莱曾说过:“我们读书越多,就越发现我们是无知的。” 而三十岁之后,我们需要这种“无知”来保卫自己的人生,无知能够让我们对知识怀有渴望、对新生事物的发展保持学习的态度,对他人怀抱足够的敬意。 当你真正了解到自己的无知以后,才是“明智”的开始,也是你人生不断进步的开始。 读书,能够让你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接触到更多你不了解的领域,让你学会如何以谦卑求知的心态,去过好自己的每一天,不自大,不轻视、不鲁莽。 读书,改变你的思想模式和思考逻辑。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不是身体和年龄上的成熟,而是你的思想变得成熟起来。 徒长了年纪,思想却很停留在幼稚状态的人,不过是一个巨型宝宝罢了。 思想成熟的人,眼里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他们对待世界的看法也不一样。 读书,能够改变我们的思维和想法,让你脱离原本的思想模式。 高尔基有一句名言:“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读的书多的人,常常会在书本内容的改造下,变得乐观、积极,从容、豁达。他们也许曾经受困于自己的生活现状而变得自怨自艾,但总能从书中汲取到力量,重新寻找到生活的方向。 培根说:“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好的阅读能修正你的思想逻辑,让你学会用更多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件的事情,让你学会最优化的去处理一件事情。 聪明人,懂得利用书本的知识来更新自己的思想体系和思考逻辑,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高级。 读书,拓宽你的人生阅历如何能够在平庸的生活里,让自己的见识和阅历变得丰富起来? 读书可以,书本里记载着各种各样的人间事物,你能够透过书本,遇见各种不同的人事。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指出:“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尽看天下事,才能看懂天下事,人的一生时间和经历都是有限的,为何有的人阅历却如此丰富,对待生活发生的事情,总能够以从容的心态去对待,妥善处理? 多读书,能够让你熟知天下事,知道了,日后也就不那么惊慌失措了。 《圣经》里有一句话,把人世的事情点明得一清二楚:“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今日事,不过是过去事的一次次重演和再现,我们能够从阅读中了解到过去事,了解到过去事,自然也能轻松看懂现在事、未来事。 人生阅历的增长,是经历、是见过、是了解,虽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那么,在躬行之前能有所见识,也能少走很多错路。 我虽未经历过世间事,但我通过读书,也算是见识过这个世界。 读书,增加你的灵魂重量都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有趣的灵魂,定然不是单薄寡淡的,他们熠熠生辉,他们广袤无垠。 而有趣的灵魂,需要用读书来滋长,用阅读来浇灌。 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讲过:“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读书对于我们而言,也许能够即时的解决我们一些人生的困惑,也许能够赋予你未知的知识,也许能够让你在文字中与他人产生共鸣。 更多时候,读书的内容是潜移默化的,当时我们无从察觉自己的变化,但这些都将化作养料,滋养着我们灵魂的成长。 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气质从何而来?就是从读书而来。 读书,能够让你的灵魂变得更加自由,能够让你通过书本的大门和不同的思想发生碰撞和交流。 你见识得越多,灵魂的重量也就越重,个人的谈吐和举止也会不自觉的变得睿智、儒雅起来。 这就是读书对于灵魂的塑造力,对于你个人形象的改造力。 余秋雨说过:“阅读最大的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如果过了30岁,请记得多读书,它能解你很多的彷徨和不安。 如果你尚未到30岁,也要记得多读书,它能让你的人生过得更从容镇定。 |
|
来自: 昵称49668458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