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老师讲作文64】组合优美,结构精致|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0-08-04

组合优美,结构精致

——片断组接式作文写作指要

湖北 黄华斌

【写作导语】
初中生作文,最易于掌握也很流行的一种结构文章的方法叫“片断(事例)组接”。这种写法,就是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生活画面或片段巧妙的“剪辑组合”起来,用以表现某一主题。这种构思,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取材广泛自由,也不完全需要承上启下的过渡。它集中而快捷地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瞬间与画面,将生活中的真善美丑与作者的喜怒哀乐清晰而简洁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构思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段落铺排式、日记式、镜头式、小标题、数字字母串连式等应用广泛。
这样的作文,更要讲究组合的艺术。“组合”,主要指内容材料的链接,表达方式的融合、开头结尾的呼应。
内容材料的组合,要讲究联系紧密,层次感强,主题突出。
表达方式的组合,要力求叙议结合,丰富灵动,感悟自然。
开头结尾的组合,要坚持首尾圆合,前呼后应,表达精致。
组合的结构,从形式上要句子流畅、整散有序,层次清晰,优美的组合,精致的结构,自然成为文章的鲜明亮点。
【方法示例】
典型组合1:美句领衔
这种组合,用结构相似的美句领起文章中的每一个板块。这些美句既可独立成段,也可放在段首。如2009年遵义市中考满分作文《我读懂了这样一种自然之语》:
我曾读懂了这样一种自然之语,它来自林间吹刮着的无止息的风。时而呼啸,时而轻柔、旋转、跳跃、尽情尽兴地舞蹈。风儿改变着周围的事物,也被它们改变着。它就这样轻声低喃着从我耳边掠过。噢,我读懂了它的话: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若不能改变结果,那就努力完善过程……
我曾读懂了这样一种自然之语,它来自那永远不愿平静的海。……
我曾读懂了这样一种自然之语,它来自春夜里的细雨。……
我曾读懂了这样一种声音,它来自交织回旋的雷电。……
我读懂的这一种自然之语,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啊,它代表着坚持,领导着光明,带来了希望;它带领着我飞向那自由神圣的天空,寻找我丢失的翅膀。
就是这样一种自然之语,让我品味这一声,沉淀着这一生……
这种组合,最突出的表达效果就是给人鲜明的内容与清晰的思路。
典型组合2:妙语作结
这种组合,与美句领衔相反,在每一个段落或板块的末尾用结构相似的总结句收束。这些妙语可放在段尾,也可单独成段。如2009年江苏南通中考满分作文《我们一起走过》:
“我说你是人间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从我遇见你开始,你似乎一直在为我编织文学的梦。那时懵懂的我,总爱听你念绝句,听你把满天大雨划为古韵,把水墨画画在心里。是红楼梦吗?是苏小妹吗?是陆游吗?是李太白吗?太多太多了,让我觉得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就像一场属于文学的盛大的桃花宴,甜美而滋润。这样的你,这样深沉,儒雅,才华横溢的你。
“凝望里,你被望成千翼之鸟;聆听里,你被听成千孔之笛”。……这样的你,这样热情,奋斗,诲人不倦的你。
“说是那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那辽远的海的相思,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这样的你,这样循循善诱,让我铭记的你。
亲爱的老师,请允许我最后改变舒兰的《乡色酒》来感谢你陪我走过这三年:
三年来,你用文浸染了我,我正年少韶华正好,你浓,春色也浓;三年后,我在考场回忆你,你是一杯清水酒,你满,思念也满。
这种组合,叙议结合,或画龙点睛,或直抒胸臆。
典型组合3:定点铺排
这种组合,围绕一个点,或一根线,用相似的句段表现出来,铺排成句式整齐,语言优美的文章或段落。常见的形式,有以题为线,贯穿全文,反复咏叹,构成文章的抒情主题。片断示例:
 “老师,节日快乐!”曾预想着无数个对您说这句话的场景。放学回家悄悄走近您;或是在您为我泡牛奶时;也有可能是在吃饭途中。可是只有种种假设,死要面子的我终未说出口,可能是太亲近了吧。
我还是后悔了。在我用您的手机给陈老师发短信祝福她的时候我后悔了;在给学校的老师行礼的时候我后悔了——我为自己死要面子的性格后悔了。今晚,我要对您说节日快乐!我又一次假想着您听到之后的反应:您应该是笑靥如花地说:“谢谢,我宝贝儿今天怎么这么乖!”或是又惊又喜的笑而不语?想到这里,小小的甜蜜涌上心头。
——选自学生习作《妈妈,教师节快乐》,作者:易艳呈
典型组合4:镜头剪接
这种组合,直接将同一主题下的几个生活画面或细节剪辑组合,用数字或字母或小标题或日记形式标明思路。它的主要笔墨集中在叙述事例,描写画面,少抒情议论。给人以集中、鲜明、深刻的印象。例如2009年遵义市中考满分作文《我读懂了亲情》,用“小时候,会怨你”、“懂事些,会怪你”、“而现在,会爱你”这三个短语作小标题,分别叙述三个经历,以时间为序,记叙和母亲在一起的生活画面,从“怨”到“怪”再到“爱”,“终于读懂了亲情是有爱的地方,而且满满的都是爱。”情感变化的过程叙说得自然、亲切、感人。
要注意的是,这种组合,可各自独立,但不能是同一个层面或同一个角度的内容,应该是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的、立体的表现主题;另外,片段或画面的排列也必须要有一定的逻辑性,或纵或横或层层深入,不能混乱无序。例如2008年高考佳作《怀想天空》,分别以“一个人的天空”、“三个人的天空”、“一群人的天空”为小标题,层层递进地推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丛飞、缆车事故中的一家三口、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群体“微尘”的形象,精选三幅画面,以叙带议,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将“爱的天空”拓展演绎到了极致,令人拍案叫绝。
镜头组接,要侧重于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描写,再现生活的原味。如下面的习作,组合“盖新房”、“表妹出生”和“棉花丰收”三个画面,表现“九月丰收”的主题。第一处片断就散文出浓浓的生活气息,显示出细节描写的魅力:
家里早已“过期”的小平房终于“退休”了。
动工那天,父亲请来许多亲戚邻居来帮忙拆房子、下瓦。下瓦的人从屋顶一直排到了屋下离房子很远的地方。他们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脸上洋溢着欢笑,将瓦你递给我,我递给他,整个一人工传送带,好不热闹。正当大家都干得兴起时,父亲呆望着老屋,脸上掩不住一丝丝的失落。“你爸这个人感情丰富得很呢!”母亲常说。的确如此——毕竟这老房子为我们遮风挡雨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据说这房子是父亲年轻时亲手用泥砌起来的,这可是他的心血啊!这是他多少年来所依靠着的一个家。
拆完了房子,父亲和母亲又忙活着去削砖上的泥,曾经一点点辛苦砌上去的泥,现在又要将它一点点削去。不知父亲会作何感想?
终于,在一个月的努力后,新房盖成了。父亲站在新建的院子里,仔细而认真地看着每一个角落,怎么也看不够似的,久久伫立着,嘴角始终上扬着。我知道,父亲心里一定是自豪的。
——选自习作《又是九月秋风起》,作者;丁焱辉
运用组合法构思作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具有建筑美。但要注意几个片断篇幅基本相当;结构句式稳中求变,同中有异;片断数量适中,三四为宜;散而不乱,同一主题。
【佳作展台】
又是九月秋风起
作者:郭 粹
九月的天,晴朗,祥和,少了些许六月的多变,热烈;九月的风,凉爽,舒适,少了些许六月的暴躁,奔放。如果说六月是收获的季节,那九月则是开拓的时令。当秋风吹起的时候,就预示着要开始奋斗了。
经历茫茫学海摸爬滚打,停下脚步回头望,走过的路让人难忘。
简单的,无忧的,天真的,快乐的,我那平平淡淡的小学。
惊喜的,自在的,感动的,收获的,我那苦乐交织的初一。
丰富的,不解的,喧闹的,冲动的,我那动荡不安的初二。
回忆那个傍晚,素不相识的我们组成同班,很幸运的成了前后座。我从乱糟糟的书堆缝中看见一只黑黑的手在桌上捣鼓着,接着映入眼帘的是一张乐呵呵的脸,我也友好地将嘴角扬了扬,她却低下头轻声说:“你不高兴哦!”我直起身子刚想解释,她留给我的只剩那根长长的马尾辫,和满腹的歉意。想不到和挚友的初识,竟如此简单。
回忆那个午后,酷热的天让人惰性大发,以至新学期的第一天就晚点。我轻手轻脚地走到教室门口,鼓起勇气,平静且洪亮的叫了声“报告”,随即迎接我的是齐刷刷地几十双眼睛。我埋着头等候发落,直至温柔的女声响起:“进来吧!”好奇心驱使我向讲台瞥了一眼,她仿佛不生气,我这样提醒自己,尴尬地挪进教室。后来知道,她是真的不生气,她成了我们最欢迎的温柔的老师。
回忆那个早晨,积蓄了一肚子不满的我们终于”爆发”了,于是效仿着古贤上演了一幕现代中学生版的“公车上书”。一位满心不悦的同学在众目睽睽之下哭着冲出教室揭发了我们。随之是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渐近,老班那怒火中烧的面孔出现在讲台.可是依然没能阻止信件终要去校长办公室的决心。事情最后不了了之,不过轰动了全校,重新让大家认识了叛逆的我们。
草生草长,潮起潮落。而今,在这个崭新的九月,我又启程了。秋风指引着我前往下一个站点——中考。但愿这一路会顺畅,明年的六月会收获热辣辣的果子。
又是九月秋风起,无限生机在六月!
亮点评述:
秋风为媒,勾起的是温暖的记忆。这篇习作运用片断组接的模式,回忆三个时段的学校生活的同学师生之间温暖画面。三个画面各有特点,细微之处勾勒出成长的轨迹。
(本文已刊于《语文周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