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竟然是在年末最后的几天,因为看了一本《活着》的书,而让我这个即将奔五的人有了更多的感触,于是用了几个通宵,写下了看完这本书后的感想,也算是给过去的2019年一个交代吧。看余华的《活着》有感不知为何,这一两年来我空间的日志会大大减少,突然间就没了感觉,写点东西就像是遇到了自己不爱吃的饭 ,越咀嚼越无味。于是,干脆自己自嘲自己:许是年龄大了,没有了冲动感,那就干脆不写。直到有一天,我陪孩子去省城参加面试,坐的是小城到省城的火车,路途不长,时间却有余。在火车上,看手机很是悠闲,人也不多。但看了不到半个小时,眼就困了,于是对孩子说:“要是这次出来拿上一本书就好了”。“我给你买的那本《活着》书你看了没有?”孩子马上回答我。“走马观花看了一下,就记住书中一个人物,叫什么福贵来的”,我又回复孩子。“都两年了,你还没看完,也是的”,孩子这样对我说。说来也是惭愧,在去年的父亲节,孩子送给我一本书,书名叫《活着》,我接受了她的礼物,就随身带到单位,往桌子上一扔,竟然搁置了又一个父亲节已经过去了,我还没有看完,或者说,干脆就没有打开它,也是到现在,也没有理解懂孩子为什么送了我这一本叫《活着》书。年末岁初,因为身体的原因,需要到南方一个城市去接受检查,路程比上次去省城远多了,时间竟需要十来个钟头。于是早早把出行的行李准备好,当然也准备带上那本叫《活着》的书。从小城到南方的城市需要倒两车才能达到,这中间就有了大把的时间来消磨,也是没想到《活着》竟然是在火车上和商场休息处,还有候车大厅看完的,时间太长,看了两遍,光作者五篇自序也看了三遍。啰嗦了这么多,也该切入正题了。作者的五篇自序有中文版、日文版、英文版、韩文版和麦田新版,占了六七页的篇幅,详细介绍了写作的经过和书中人物的命运安排,并介绍说这《活着》用第三人称就不如用第一人称来写。第一人称的叙述,福贵就是“我”,福贵的讲述里不需要别人的看法,只需要他自己的感受,所以他讲述的是生活。如果用第三人称来叙述,如果有了别人的看法,那么福贵在读者的眼中就会是一个苦难中的幸存者。书中人物福贵是一个自小生长在福窝里的人,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富二代。他和他爹都是一个德行,十足的纨绔子弟,他祖上留下财产被他爹败坏了一半,他自己就觉得自己不能次于他爹,他要步入他爹的后尘,这也就是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他败坏的家产一点也不比他爹少,吃喝嫖赌,样样在行。他爹骂他,他娘护他,他自己觉得此时不败坏,更待何时,于是,一连串的事儿就来了:把他爹活活气死,把仅剩的房屋、土地都靠赌博输出去,输给龙二后,直到自己感觉有家不能回,穿上绸缎衣裳,已经不符合他有钱人的身份时,也才明白了自己确实一无所有了。从曾经的老板到了现在的下人,地位一落千丈,租了龙二五亩田,自己又不会种,父亲被自己气死,母亲又多病,唯一能帮助自己的就是自己的老婆家珍了,女儿凤霞很小却也懂事。 他老婆家珍是城里人,嫁给他,也没做过粗活儿,下过地,可是到一无所有了,家珍居然没有回城里,而选择了留下来和他一起种田,直到最后自己得了软骨病,才没有下地干活。看到家珍的故事时,我落泪了。不由得想起了我那过早去世的母亲,她善良,不叫苦,从来不知道苦是什么,养育七个孩子,白天上地干活,晚上洗衣做饭,还要给自己的孩子们在昏暗的油灯下缝补衣服。年纪不大,却让病魔过早缠身,我不知道她们的活着究竟是为了啥。福贵的母亲病了,为了给母亲买药,到城里后却糊里糊涂被抓了壮丁,去了前线,认识了老全和春生,答应一起活着回去,还要和他母亲买药治病。战争不是人能左右的,但有时候也让人心存侥幸,战争胜利后,春生从国军变成了解放军,后来干的好,一路高升成了县长。福贵只要求回家,于是,部队给了路费,当回去后,才发现,母亲早已去世,女儿凤霞也因为一场病成了聋哑人,为了不让女儿受罪,就想让别人来把女儿领走,但是凤霞在领走后,过了几天又跑回来了,也只好留下孩子不再送人了。福贵看到母亲也去世,老婆有多病,女儿也成了聋哑人,就绝不能再让自己儿子水根再受罪了,就把儿子送到城里去上学,后来却因为县长的老婆生病在医院需要大量的鲜血,学校组织去献血,好多人血型不符,只有福贵的儿子合适,却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因为抽取大量的献血,被要了命。福贵去城里找,得知县长又是在战争年代的认识的春生时,他竟然没有发火,选择了默默的抱着儿子回家,埋在了自己父母身旁,却又隐瞒了自己的老婆,骗她儿子只是有了病,需要慢慢治疗,岂不知,每天从固定的一个地方回来,他的老婆家珍已经察觉到了,福贵,背着老婆到墓地看儿子,此时的心情,谁又能理解。儿子去世,女儿凤霞长大 ,虽然是聋哑人,却精明的很,找了一个有点残疾的城里人组成了家庭。此后,福贵的家庭条件才渐渐好起来,没想到老天就是不照顾好人,凤霞在医院生孩子的时候,保全了孩子,自己却死掉了,这让福贵和家珍,还有凤霞的丈夫二喜,再次受到了打击,二喜也是个好男人,没了老婆,就抱着孩子去福贵哪里住,由于要干活养家,孩子就由福贵和家珍看着。二喜在一次干活时,不幸被一辆货车在卸货时被夹死了,福贵得知消息,再一次受到了惊吓,但这都没能让他倒下去。家里只剩了家珍和二喜的孩子,他给他起了个名字叫苦根,因为孩子从小没有母亲,父亲也死了,姥姥一直有病,福贵觉得孩子太苦了,就起了此名字。家珍是在一个中午过世的,她经历了大小姐的富贵身份,贫穷人家的慈母、贤妻身份,但由于过多的劳苦,没让家珍在最后的时刻,过上幸福的生活,太善良了。福贵身边的人,就剩外甥苦根一个可以和自己作伴的人了,这孩子好像也是继承了凤霞和二喜的优点,从小就聪明,懂事,早早地帮助福贵干活,但是毕竟年幼,又加上那个年代的条件有限,孩子经常吃不饱,每天喊饿,福贵就煮了豆子给孩子吃,结果,孩子在吃的过程中,太饿了 ,福贵发现孩子在炕上时,已经奄奄一息了,福贵说,孩子是吃了太多的豆子撑死的。不是孩子馋嘴,是因为太穷了,煮了豆子吃,把孩子给害死了。福贵身边的人渐渐的都离他而去,往后的日子就靠他一个人过了,想想自己的一生,身边的人都是自己送的葬,全都是自己亲手埋的。自己在枕头底下压了十元钱,当别人看到时,就是自己死了,也不会让别人白埋他的。自己买了一头牛,也给它起了名字叫福贵,他觉得自己就像那头牛,那头牛也像他,有时候偷偷懒,也是幸福了。福贵,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需要勇气的。那么,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人生多彩,世态万千,我们有幸经历这一切,不得不对生命的磅礴肃然起敬。活着,是一张通往死亡的单程票,它无法退票,生命于人,无论高贵或是低贱,富有的,贫穷的,都只有一次,这一次可能是悠长的,也可能是短暂的。无论怎么样,我们都要善待这一次,善待自己的人生,善待自己的生命。余华说过:“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国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去忍受,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活着,就有希望,就是一种胜利。没有比活着更简单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难的事。只有活着,一切才有希望。只要活着,一切都会更好。后记:篇幅有点过长,大概可以看个明白,如果要弄懂活着的意义,就去买本余华的《活着》看看吧。草于2020年元月三日发布于 01-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