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节令,撰联相贺,是我国延续多年的习俗。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除了春联长盛不衰,其他节令联创作式微。所以这里把春联单独列出,其他传统节日联和现代节庆联也略做介绍。 一、春联 春联是楹联中的大宗,也是最接地气的楹联门类。张贴春联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节日民俗之一。春联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春联因为要粘贴在宅室门边柱子上,有长度的限制,一般不宜太长。有四言联,可贴在小门或窗户边上: 三阳开泰; 万象回春。 长度上以七言、八言、五言较合适: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色一家。 爆竹一声,人间改岁; 梅花数点,天下皆春。 文明新世界; 锦绣旧江山。 如果是高门大户,可以用长一些的春联: 花胜锦,草铺茵,看不尽春光百五; 凤朝阳,龙起蛰,好共登云路三千。 从内容上看,有描写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的: 又是一年芳草绿; 依然十里杏花红。 有把“小家”和“大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 山川秀美人康乐; 社会和谐国太平。 家有老人的,可用这副春联: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经商人家,多用这副春联: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文人自撰春联,喜欢用个性化的语言,如《对联话·杂缀一》载王湘兰撰春联: 室中大有人在,胸中大有事在; 昨日谓之旧年,今日谓之新年。 近年来流行生肖春联,每年有大量新作问世。如羊年春联: 马尾松劲承雨露; 羊毫妙笔点春光。 猴年春联: 羊毫点缀千秋业; 猴棒辟开万里程。 鸡年春联: 丽日当空春不老; 金鸡报晓我争先。 生肖春联开掘十二种生肖动物的寓意,切时切景,生动活泼,因而深受大众喜爱。 春联往往配用横批。横批一般为四字吉祥语,最好与所配春联内容相关。如: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横批:户纳千祥 春联面向民间,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有些春联上下联语意合掌,有些则平仄不协,也无须太过讲究。 春联因每年更换,一般用黑墨写在红纸上,讲究一点的用洒金纸或有各种吉祥图案的红纸。如果是年前家中有人去世,有些地方是从当年起三年不贴红春联,或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用绿纸,第三年用黄纸,第四年才恢复用红纸,故白绿黄三色的对联俗称“孝联”、“孝春联”。 春联贴于大门两侧,横批贴在门楣上。门上也可贴斗方,用红纸裁成正方形,按菱形书写和张贴。其内容一般也为四字吉语,与横批类似。楹联属传统文学范畴,上联居右,下联居左。横批按传统中式写法应该从右往左写,与楹联相一致,但如今也有不少人按照西式写法,从左往右写。 总之,春联无论从内容、格律方面还是陈设方式方面,都要照顾到广大群众的习俗和喜好。 二、其他传统节日 除了春节外,古代在立春、元宵、端午、重阳、中秋等节日都有撰联的习俗。如《楹联丛话》载:“福州乡俗,每逢端午节,既于朔日悬蒲插艾于门庭,五日午时,又必用红笺书对句,贴于楹柱,谓之午时书。” 元宵节对联,一般围绕花灯来写: 一帘春色门垂柳; 万斛珠光地涌莲。 及时大放光明夜; 与物同游浩荡天。 火树光腾城不夜; 银花焰吐景长春。 端午节对联的内容,则多和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以及悬蒲艾、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相关: 艾旗招百福; 蒲剑斩千邪。 千古诤臣罹祸; 尔今屈子开颜。 结艾钗头轻战虎; 夺标船首惯成龙。 重阳节对联则以赏菊、登高、敬老等为主题: 劝君一醉重阳酒; 邀月同观敬老花。 黄菊绮风村酒熟; 紫门临水稻花香。 年高喜赏登高节; 秋老还添不老春。 中秋节对联自然以赏月庆团圆为主题: 天上一轮月; 人间万里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 万家箫管乐中秋。 这些传统节日对联,如今很少像春联那样书写张贴,但找到了另外的载体,比如手机短信、微信等,用作节日问候,尽显“文化范儿”。 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也都有相应的对联,如立春联: 太昊司权,寒收北陆; 勾芒布令,春迓东郊。 立夏联: 衔杯倾绿蚁; 煮豆爱青蚕。 立秋联: 问时已流七月火; 得信先通一叶桐。 冬至联: 且喜一阳今始复; 方知大造本无私。 三、现代节庆 楹联兼容性强,表达当代内容,也能应付裕如,别具特色。如劳动节对联: 克勤称美德; 劳动最光荣。 石榴开花花胜火; 劳动造福福无边。 三八妇女节对联: 丹心悬日月; 巧手绣春秋。 五四青年节对联: 青春红似火; 大志壮如山。 数风流还看当代; 好儿女志在四方。 教师节对联: 栋梁撑大厦; 桃李遍中华。 国庆节对联: 同心兴大业; 携手振中华。 与所要表达的内容相适应,现代节庆联较多地使用新词汇,风格以通俗易懂为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