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锯山斫树与“九牛漕(cào)”

 jhliyilin 2020-08-04
锯山斫树与“九牛漕(cào)”

作者:邓荣生

“锯山”平江方言应读作盖山(gài shān),是一种专业从事砍伐(伐树)和木材前期加工的特种行业艺匠师傅,其归类还是木工类,属正宗鲁班弟子。“锯山”尽管是木工艺匠类,但是其大部分产品都是半成品,是唯一一个不直接生产加工工具、农具或家具,又是市井和乡村广大百姓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艺匠师傅。

在古代社会,无论是大户人家新建房屋,打造船舶,还是新置嫁妆或新添农具、家具等都必须先请“锯山”师傅伐木。否则,材料没有干枯或木板等材料没锯出来,木匠师傅是不会进门加工的。因为,即使上门了没有材料加工,不是浪费了时间吗?

“锯山”师傅的首要任务是“斫树”,即:砍伐树木,“斫树”要根据主家的用材安排和斫树所处的林山来进行。相传,大山里的树木是由“山神”管理的,是不可以随便砍伐的。如果乱砍滥伐是会触犯山神的,民间将这叫作“患煞”。“患煞”既可冲犯主家,也可冲犯伐树者。所以,“锯山”师傅进山后首先要举行“开山”仪式,即:伐树前要进行“出煞”,也叫出“斫树(伐木)煞”。“锯山”师傅出煞比较简单,几片神纸三根香,一只雄鸡,手拿斧子,外加一张木马也就可以了。在出煞前找好一块能防山火的地方,由最有权威的师傅出面,身站木马旁边,左手拿鸡,右手握着斧头,点燃神纸、神香,口中念念有词:

“手指南天门,鲁班仙师下凡尘。

鲁班仙师来到此,手执提锤八百斤。

手执提锤因何事,班师伐木保清平。

上请鲁班先师,下请四海龙王。

东请二十八宿,西请王母娘娘。

南请监杀使者,北请退煞童郎,中请八仙。

台上金鸡,好似鳯凰。

金鸡一声如雷叫,凶神恶煞定消亡。

不怕凶煞高万丈,金鸡一叫自然藏。

吾奉先师亲传授,再把凶煞遣四方。

天煞遣归天煞去,地煞遣归地下藏。

年煞、月煞、日煞、时煞,有此雄鸡木马担当”。话音刚落一斧头砍向鸡头的颈部,出煞就算结束,接下来就可以漫山遍野的开始斫树了。

在大山中砍伐两三尺围的树木,对于“锯山”来说是小事一件,这只是普通的斫树,普通伐木也就用普通办法即可。但是,很多地方须要用大树,如:制造水鼓转动轴(一种木制利用水能的动力)、油榨等是需要特大树的。它不但要求树大,还必须保证达到一定的长度,这就给“锯山”师傅提出了斫树和运输两大难题。大树全都是古树、甚至上千年或更长时间的古树,这种树大都生长成“土地老爷”树或庙前、后的“老爷”树。还有的生长在古井旁,旧宅边。据说:这些古树因年载久,生长周期长,不但体积大,而且冥冥之中都给它们赋予了灵性,民间称之为“神树”或某某“精”树。据说,树干较光滑的古树是“蛇精”树,炸皮树或外表比较粗糙的古树属“灵官”树等等……。查资料得知:“灵官”是道教最崇奉的护法尊神,道教有五百灵官的说法。

所以,“锯山”师傅在斫树前就要断定树的大体年龄,搞清所砍的树是属什么“精”,然后针对性地制定斫树的方案。有经验的“锯山”师傅还必须做好如下几步的事:

一、作好评估。1、详细研究所要伐树的地形,评估工作面是否安全。2、所砍伐树的倒向,评估树倒下后对周围是否造成破坏性。3、所砍伐的树如何搬运出去。

二、斧砍测试。在树的下部砍三斧,看以后的三天是否会有什么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可以砍,可有的树有大量的水(树浆)流出,传说是眼泪,是不能砍的。

三、放线测试。在树五尺以下用墨斗“放线”,并在第二天早上查看“线”是否还在,接连放三晚。如果三个晚上的“线”有一个晚上被“收”(看不到线),是可以砍伐的,只是提示要注意。如果接连两个晚上“线”被“收”,说明这棵树的“神”或“精”本领比“锯山”大!“锯山”是斗不过“神”“精”的,此树不论主家出多少钱也是不能砍伐的。否则是要出大事的,轻则大病,重则家破人亡。

即使是通过连续三个晚上的“放线”,认定该树可以砍伐,也还是要对该树传说中的“神”“精”作好安排,请它们另处安“身”,这叫“安位”。在进行“安位”前要作好一些准备工作,如:雄鸡、米、神纸、神香等,这时“安位”和“出煞”可同时进行。“安位”和“出煞”当然是由本领最好的师傅主持,在一块绝对不会引发山火的地方点燃香、纸,口中念道:“天皇皇,地皇皇,此处正好设坛场……。千年的柴火炭,万年的米和粮,上界仙民不敢吃,下界凡人不敢尝,离俗鲁班弟子出煞时……”。接着撒米、裂鸡(拧下鸡头)。继续念道:“此鸡不是非凡鸡,乃是王母娘娘报晓鸡。日在昆仑山上叫,晚在王母娘娘面前啼……。”这些程序进行完了以后就可以开始斫树了。

树砍伐后,由于用途的不同,有的需要剬成五六米长一筒。特别是制作油榨的树,它要求要有木质密度非常高、硬度好的结实树木,加上刚砍伐下来的树含水量特别高,估计这一筒树少也有两三千斤重。没有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的古代,加之山区地势陡峭,没有道路,完全靠人工运输的情况下是如何将两三千斤重的庞然大物运出来的呢?据说,好在“锯山”师傅会“九牛漕”可以帮助搬运!

“牛”力大无穷,如果是聚“九牛”之力,就可想而知其威力之巨大了。“操”平江方言,系“推动”“助力”的意思。传说中“锯山”师傅的“九牛漕”是一种巫术,民间称为“法术”。当重达几千斤的物件要运输时,“锯山”师傅就会利用“九牛漕”协助工人,就能轻而易举地将大树筒帮助运走,而这一法术据说只有“锯山”和部分“榨匠”(专业制作油榨的师傅)或少数“石匠”掌握。相传古代运输重而大的物件时,都是由“锯山”师傅的“九牛漕”协助完成的。传说,“九牛漕”除能协助搬运大件外,某些加工过程的大件移动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譬如一两千斤的大树筒要变换位置或要移动,又因受条件的局限无法请别人帮忙,这时“锯山”师傅利用“九牛漕”法术就可以一至两人轻松地将该件移动到位。

那么古代是如何利用“九牛漕”协助人工搬运大件的呢?据业内人士回忆,在没有起吊机和运输车辆的农村,唯一选择就是人工搬运了。以三千斤以内重量的物件为例,应当选择十六个气力大、个头大小差不多的精壮劳力当肩。除必须要有木杠和麻绹(一种鸡蛋大小的棕绳)外,还必须有多根饭碗粗细、一至两米长短不一,内行人称之为“牛”的硬木条;十六个“当肩”的精壮劳力每人手拿一根与肩同高、约六至八公分粗的硬木条,并在硬木条顶端挖成内圆形,以便于运输途中体息时搁垫扛承重用。

准备工作就绪后,在“锯山”的指点下,在搬运物上找好“力点”,并合力用麻绹捆绑好“牛”和扛肩上的“木杠”。平江人将这一过程叫作“翻牛”,一切准备做好以后一十六个当肩人分前面八人,后面八人,并找好各自的抬杠,等待统一的起肩信号。

这时“锯山”师傅在旁边面朝搬运物件,点燃神纸、神香等,口中大声念:“一祭牛,二祭线……,轻似芒龙快似箭。摇什么头?摆什么尾?摇头摆尾登正位……”。接着将雄鸡裂头,用酒、米撒向搬运件……。此时的“锯山”师傅一声大喊“起”!听到“起”的口令以后,蓄势待发的十六个大力士一齐将庞然大物抬起。此时“锯山” 师傅便往被搬运物件上一坐,再次大声喊道:“走”!说来也奇了怪了,一个人均百多两 百斤的庞然大物就这样一阵风似地被运走了!

据当年参与搬运大物件的老者回忆,当时他们正当壮年,单个最大承重都可以在二百八十斤左右。但这么多人一起扛这样的大物件是不一样的,因搬运东西时人数过多,没有道路可走,有的可走在小道,有的只能在水田里走;有的在高处,有的可能在低处。受条件不同影响,所以受力点(人)就不同了。没有一定的方法是不可能搬运这样的大件的。“九牛漕”除讲究方法和技巧外,对“锯山”的“法术”更多的是敬畏和不可理解。

(作者系加义镇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