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贺敬之的情书(原创)

 贺承德 2020-08-04


真正的情书,以无“爱”字为尊,以有“爱”字为卑。口口声声说“爱”的人,思想太肤浅了。他似乎没有权利玷污这个纯洁的文字。以藏而不露或藏而稍露的方式,说“爱”字的人,他的思想太深邃了。他忠诚地履行了赞美爱的神圣义务。

贺敬之,就是这样一个深邃的人,就是这样一个大美的人。不信,请看,他写给妻子柯岩的三封情书。

老来并坐洞房中,笑声遥连风雨声。

三十六载紧挽手,再向大理前路行。

这封情书的写作时间是1989年。当时,贺敬之和柯岩正在走访云南。柯岩是贺敬之风雨相伴的妻子,是他最深切的理解者,也是他最坚定的同行者。36年前,即1953年,二人正式结婚,只是领了结婚证而已,连婚礼都没有办。他们把各自的行李都搬进贺敬之的宿舍,就算是走进了婚礼的殿堂。在我看来,这哪里是结婚呀,简直就是小孩子过家家嘛,和上幼儿园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有证为据罢了。其实结婚的是他们的行李,进洞房的也是他们的行李。他们倒更像是在为各自的行李操办婚事的家长而已。但他们一直都相知在心,爱得很深,很深……

从这封情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位老人,静坐在房中,倾听,外面一路走过来的36年的风风雨雨。试想,走出屋门,即使再沐风雨,他们依然会昂首挺胸,把自己铸成爱的雕塑,把自己塑成爱的丰碑。这封情书,和红军长征一样,是爱的宣言书,亦是情的播种机。

贺敬之1924年出生,柯岩1929年出生。从年龄上来看,柯岩比贺敬之小五岁,堪称“大妹子”。可是从战斗力的指数来看,柯岩却分明要比贺敬之高上五个百分点,堪称“大姐大”,有保镖的风范。她大有“谁要是与贺敬之同志过不去,我就敢和他拼命”的火药味儿。柯岩是一棵树,有战士的风姿。柯岩是一团火,有枪支的气魄。这是何等的妖媚呀!

在文革中,贺敬之的脑袋,不是被戴上“黑线回潮”的错误帽子,就是被扣上“右倾复辟”的屎盆子。总之,贺敬之是生不如死呀,长期下放,监督劳动。惟有妻子,不离不弃,同心同德,成为贺敬之不死的精神仙丹。

柯岩80岁生日,贺敬之为妻子写下了这样动人的诗篇——

柯生岩石上,情燃风雨中。

赤诚德才女,何幸偕同行。

赴难共肝胆,文筑独秀峰。

巍巍八十寿,夕返朝霞红。

终生植我心。不老美人松。

在这封情书中,我们分明可以触碰到贺敬之的心声。柯岩是力,不畏艰难;柯岩是火,不惧风雨。能与忠肝义胆的才女共赴前程,此乃贺敬之生命之大幸、思想之大幸、文化之大幸。这封情书表达了诗人对相伴一生、德才兼备的妻子的尊敬和深情。其中最后两句诗,堪称名句,注定可以流传千古。毕竟这是一对革命夫妻,诗篇完美地倾诉着他和她的人生佳话。

贺敬之曾用笔名“艾漠”和“荆直”进行创作。

其实柯岩也并非姓“柯”名“岩”,只不过是一个励志的笔名而已。柯作为一棵小树,要像士兵一样,站在岩石上,就必须给筋骨加油,在石缝中扎下深根,在空气里呼吸风雨。

尤其是在文革当中,贺敬之受到迫害,柯岩是他的“守护神”。如果没有柯岩的坚强的昨天,就不可能有贺敬之的平安的今天。

2011年,柯岩与世长辞,贺敬之就又用一首情书去为妻子送别。别忘了,妻子是和他一起在风雨黑夜中摸爬滚打过来的战友。伤在贺敬之的身上,痛就在柯岩的心上。可是如今呢?伤,降落在柯岩的身上。痛,却烙印在了贺敬之的心上。切记,心痛永远比身痛沉重1000倍——

小柯,你在哪里?

谁说你已离我而去?

不,你我的同一个生命永在!

永在这里——

在战士队列,在祖国大地,

在昨天、今天和明天

永远前进的足迹里……

贺敬之写这封情书的时候,想必题目就是《小柯,你在哪里》吧!诗句一登场,我们就看出了其中的奥妙——贺敬之是柯岩的粉丝。何以见得?最关键的句子当属“你在哪里”。这句诗的前面,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称呼而已。连中学生都知道的秘密,柯岩曾经写过闻名全国的《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在这里,贺敬之只不过是用心给自己的思想动了一个手术。他把“周总理,你在哪里”,改成了“小柯,你在哪里”。这样的修改满脸思念,一笔凄美。

柯岩享年八十二岁,应该算是老柯。但革命队伍永远是年轻。老柯不老,言外之意,小柯还小着哩。“贺敬之这小子是至爱,是深情。”小柯是他的专属名词,定是昵称。用在此情此景,大有点儿用泪水打情骂俏的味道。

情书中其余的句子,我感觉,与《周总理,你在哪里》中的一些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和贺敬之一起,共同歌吟吧: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

是呀,天地因动情而优美,文笔因歌舞而优美。生活因苦难而优美,生命因思念而优美。与其说我们爱写情书,不如说情书更爱写我们。与其说我们爱读情书,不如说情书更爱读我们。

怎一个“品”字了得!我确信,情书就是我们,我们就是情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