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时汉阳凤栖山,如今仅存梅岩石,多少风流竟沦落到仅余残石一方

 空谷罗汉 2020-08-04

上千年的汉阳老城终是开拆了,今天有空路过,只见残砖碎瓦,一片荒芜,让人百感交集……临时起意去看看那个闻名已久的梅岩,搜寻良久,也只找到一片残岩,更让人生出许多的感慨——

古时汉阳凤栖山,如今仅存梅岩石,多少风流竟沦落到仅余残石一方

汉阳老城里的“梅岩”传说由来已久,得名为700多年前安南(今越南)王陈益稷在此置办过安南国王府,因此地山岩色红似梅,故安南王自称为“梅岩叟”。

《汉阳县志》则载:“在凤栖山(今天的凤凰山)南麓石壁上,刻有‘梅岩’两字,字大如斗,遒劲有力,还题有‘汉阳令赵时题’等六个小字……据说那山上历朝历代还曾建过十几座亭台楼阁,此山也一直是古汉阳城的风景名胜之地。

凤栖山旧时十分有名,其得名是因为传说古有凤凰栖于此山林之中。但以现在人的眼光看,这就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小山包,高也不过二三十米,由于被四周的楼房遮挡,以至于现在的年轻人压根不知道繁华闹市里竟然还有此古迹。

古时汉阳凤栖山,如今仅存梅岩石,多少风流竟沦落到仅余残石一方

因为旧城拆迁,我这才得已重见这块梅岩石。这才发现,石头虽然还是红色的,只是已不似记忆里那般鲜艳了。许是经历了太多的沧桑,就连石头也开始褪色了吧。

让人失语的是,大名顶顶的梅岩石边竟然是此前居民加盖的杂物间。其残破衰败之像,如果不是有人亲口告诉你,这的确是一处古迹,只怕是再也没人会信!

放眼望去,如今的凤凰山上所有古建筑早已不复存在,已盖满了一幢幢各自用铁栅栏圈禁的私家别墅。

查阅过一些文献,都说此地惟有“梅岩”二字犹在,仍显雄厚俊逸,但找了一圈却早已不见身影。倒是在这块岩石背后的山坡上,杂草丛生处,一块约几平米的石壁上,隐约可见几个字影,但由于无法靠近,终是不可得见。

古时汉阳凤栖山,如今仅存梅岩石,多少风流竟沦落到仅余残石一方

清《汉阳县志》说:凤栖山在府治后,因山为城。想必,显正街上正在施工的那块空地就是以前的汉阳府衙了吧。如今真的是啥也没留下了,只剩下拆除后的一片片残砖瓦砾。

想我汉阳建城上千年,海拔43米的凤凰山一直是其制高点。历朝历代,山上曾先后建有秋兴亭、双松亭、吸江亭、涌月亭、荷花亭、寥廓台、先春楼、熙春楼、五美楼、水明楼、东山飘然楼、三山阁、凤栖阁等众多古建筑。

但如今,除了这片残破的山体,那些美好的过往甚至连痕迹都已不复存在。

古时汉阳凤栖山,如今仅存梅岩石,多少风流竟沦落到仅余残石一方

以前读书,看到过古人描写“秋兴亭”有这样的词句——“下瞰长江,远对大别”,为当时汉阳郡“一郡伟观”。如此风雅如今也只能靠想像了。下瞰长江早已不可能,因为附近多的是比它还高的楼房,远对大别(现在的龟山)也不可能了,它北侧临街的任何一幢楼房都要比它高啊。

新中国建立后,为修建长江大桥,凤凰山尾部凹谷也早已被取石劈开,建成一条“阳新路”。现在山东侧的山尾还有一个巨大的土包,存在于汉阳区政府旧楼的大院之中,游人已不可进。

东侧山顶呢,原建有些两层别墅,供建设武汉长江大桥的苏联专家居住,后来逐渐也就变成了一些私人领地,市民再无亲近可能。

唉,一声长叹,明初汉阳十大名景之一,不少诗人曾来此吟诗作赋之地,如今竟然沦落到如此境地。

古时汉阳凤栖山,如今仅存梅岩石,多少风流竟沦落到仅余残石一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