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伴君如伴虎,年羹尧不明白帝王心术 ,吃西瓜吃出了杀身之祸

 历史笑春风 2020-08-04

在清朝雍正朝的初期,有一位雍正极度信任的重臣年羹尧。这个年羹尧在少年时却是个顽童,他喜欢舞枪弄棒,可就是不喜欢读书。他的父母为此十分头疼,也给他找了许多名师。可是年羹尧又十分聪慧,这些老师教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他气走。就在年羹尧父母为难之际,有一位隐士主动上门要求教年羹尧。

这位老师要求将自己和年羹尧关在一个庭院之中,除了送饭,任何人不得入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老师并不去管年羹尧,只是一天到晚自己读书。年羹尧得到了机会,整日里自由玩耍,不过也有玩腻的时候。他看老师成日读书,就感到十分好奇。于是,他就问老师,读书有什么意思,你天天读书也不烦。老师回答他说,这是因为书中有着无数做人的道理。

于是年羹尧便缠着老师想要读书。就这样一来二去,年羹尧改掉了顽劣的毛病,开始了读书学习的日子。在日后,学有所成的年羹尧考上了进士,成为了雍正皇帝手下的得力干将。

雍正夺嫡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公案。由于康熙皇帝对接班人问题的处理失策,使得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拉帮结派,明争暗斗。最终,皇位落入了四皇子的手中,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可是雍正继位并不为其他皇子认可,为了压制反对势力,他也不得不采取相应的手段。

其中的一位反对人物就是雍正的一母同胞的兄弟胤禵,此人英勇善战,担任清朝的抚远大将军,为清朝平定西北立下了汗马功劳。在雍正继位后,马上就将胤禵召回京城,而他留下的军务交给年羹尧办理,随后年羹尧又接任了抚远大将军的职位。

当时胤禵在西北已经建立了很大的功勋,雍正如果要撤换他,就必须要选择一位在能力上超过胤禵的人才行。如果在接任之后,才干不能胜任,不但会给国家造成损失,也会对雍正本已不佳的形象造成更不利的影响。所以,年羹尧接任抚远大将军的职位,实际上是十分艰险的,可谓杀机四伏。

不过,年羹尧凭借着自己的才干,顺利完成了雍正的重托。他不但顺利的接管了胤禵的军队,还为雍正扫平了清朝西北的边患。凭借着平定西藏、青海乱事的战功,他被加封太保、一等公,成为雍正的宠臣。可是,让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仅仅过了几年时间,雍正三年九月,雍正下令尽削年羹尧官职,捉拿进京。十二月,以年羹尧有九十二条重罪,赐年羹尧狱中自裁。这样,年羹尧的人生从与雍正极度的宠信,变成了极度的仇恨,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在年羹尧和雍正之间,有着很多故事、传说。其中的一个传说就是雍正犒劳年羹尧军队的故事。说的是当年雍正前来年羹尧的军营中阅兵,这个时候正值炎热的夏季,骄阳似火。雍正看到年羹尧的军队军容整齐,士气高昂,十分高兴。他看到天气很热,于是便下令军队暂时解散,将自己带来的西瓜分发下去,让军士们解渴降暑。

但是,让雍正感到诧异的是,虽然自己的命令传达下去了,可军队却没有一个人动。看着依然整整齐齐的军阵,年羹尧有些得意的对雍正禀告说,这些军队是自己训练的,他们只听从自己的号令。没有自己下命令,任何人都指挥不动他们。果然,在年羹尧的指挥下,这些军士才敢移动,去吃西瓜解暑了。

雍正看着这些军士,心里陷入了沉思。这些军士不听从自己的指挥,只听从年羹尧的命令,那他们岂不是自己用钱给年羹尧养的私兵吗?年羹尧如此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只顾培植自己的势力,他究竟想要干什么?从此雍正便对年羹尧产生了疑心,最终导致了年羹尧的被杀。

当然,这个故事是一个传说,不见于正史。可我们从这样一个传说,也可以看到年羹尧之所以被杀的真相。正是年羹尧不懂得这中间的道理,才使他走上了灭亡的道路。

我们看年羹尧的少年时代,就知道他是一个比较外向,不喜读书的人。他的老师确实对他的成长起了关键作用,可是他的老师只是治了他标,没有治他的本。年羹尧读书是从好奇开始的,他并不知道读书的根本意义。与之对照的,在历史上还有一个人,那就是汉初三杰的张良。

当年张良也是一个官二代,他为了报亡国之仇,居然敢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可以说,在胆大妄为上,张良和年羹尧都是一路人。可是,张良在行刺失败后,四处逃亡,却遇到了他真正的老师,黄石公。

这个老人对张良的教导别具一格。他先是把鞋子故意踢到桥下,让张良去捡,然后又让张良给他穿上。在张良做到后,老人又让他五日后的清晨到桥头相会。可是,五日后张良去的时候,老人已经到了。老人很生气的教训了张良,再让他五日后相会。五日后,张良鸡叫时分就到了,可是老人又早到了。老人再次教训了张良,让他五日后再来。这一次,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在张良到了一会儿的功夫,老人就来了。这次老人表扬了张良,并给了他一卷《太公兵法》让他学习。从此,张良潜心学习,终于成为了汉初三杰之一,帮助刘邦平定了天下。

我们从黄石公教导张良的故事,就能够看到年羹尧的不足。黄石公在授给张良兵书之前,来回的折腾张良,其实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磨练张良的心性,将张良身上遗留的官二代的傲气磨掉。他让张良正视自己,也正视这个世界。在这个基础上,才教给张良《太公兵法》,因为黄石公知道,如果张良还是博浪沙那时的心性,他的才能越高,下场也越可悲。

张良在明白这个道理后,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就彻底改变了。他做任何事情都十分谨慎小心,在汉初三杰中,韩信被杀,萧何被抓,要数张良的处境为最好。这与他的老师当年从根本上改造他的性格有关。所以张良在功成名就之后,就去修道云游,远离权力是非,这才保住了他自己。

而年羹尧的老师却没有做到这一切。年羹尧的老师不能改变他性格中最根本的东西。这使得年羹尧的性格一直是那种胆大妄为的性格,不知道退让。这让年羹尧一旦得志,就在所有的事情上都飞扬跋扈起来。年羹尧自以为是雍正的嫡系,他为雍正夺位和巩固西北立下了汗马功劳,便开始为所欲为起来。最后终究触动了雍正的疑虑,埋下了灭亡的祸根。

其实,在雍正的心中,有着他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一切要以他的王朝长治久安为准。在刚开始的时候,雍正需要年羹尧的才能为自己效力,对年羹尧的所作所为采取宽容的态度。可是,如果大局已定,那么年羹尧的作用已经不大的时候,他就开始对年羹尧的一些做法感到不可容忍了。

就拿年羹尧的部下吃西瓜这件事,如果发生在平定西北的战事正酣的时候,估计雍正不但不会怀疑年羹尧,还会褒奖年羹尧治兵有方呢。在历史上,汉文帝到周亚夫的军营阅兵,也出现了与年羹尧一样的情况。周亚夫的部下直接将汉文帝挡在了军营门外,说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皇帝的诏书。就这样,汉文帝还是对周亚夫褒奖有加,将他推荐给自己的儿子。

到了七国之乱的时候,汉景帝按照汉文帝的推荐,起用了周亚夫带兵平定了叛乱。可是,一到天下平定,汉景帝就忍受不了周亚夫的性格。最终,汉景帝以谋反的罪名抓捕了周亚夫,逼得他在监狱中绝食而死。

而年羹尧根本就不知道周亚夫的前车之鉴,可见他的读书学习也就学了个皮毛。正是他不懂得君王的帝王心术,才不知道收敛,触碰了雍正的逆鳞。在年羹尧已经危害到了自己的国家政策,影响到自己朝廷的长治久安的时候,雍正就毫不留情的下了狠手。而到这个时候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遭受祸殃的年羹尧,也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