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曾经历,不成经验

 快乐的阳光679 2020-08-04

      “ 未曾经历,不成经验”,一直都很喜欢这句话。尤其是孩子现在大些了后,觉得这句话尤为重要。

        常常听老人们说起某某的孩子18、9岁了,父母还不让孩子做家务,还叫老人们帮孩子做。一方面觉得很奇怪,另一方面觉得这做父母的太过于迁就溺爱,剥夺了孩子最基本的能力-----动手劳作的能力。孩子不得其利,反得其害。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很简单,心灵手巧,同理,手巧而心灵。很多成长的经验,成功的感觉,必须要孩子亲身经历。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是这个道理。 看过很多报道,家境不好的孩子能吃苦、能坚持、有毅力、体贴父母,其实这都是他们自己经历后的结果。

        某天在教训儿子东西用后到处放没收拾时,儿子跟我说了一句“我现在这样,还不是怪你啊”。才发现,确实自己太多时候的大抱大揽、“顺便”做了,让儿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虽然一直推崇“只要是不正确的事,第一时间扼杀在摇篮中,同时教给正确的做法”,但很多时间觉得事情小,孩子小,长大自己就对了。就在这样的怠慢松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里,在孩子“妈妈,你帮我放一下嘛”;“妈妈,你帮我拿一拿嘛”的看似自己的举手之劳间,让孩子形成了你不帮他,那就随手放的坏习惯。当然,类似的小坏习惯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养成了,而且还不只一两个。所以,当孩子这一次对我说“我现在这样,还不是怪你啊”时,我就开始时刻提醒自己,不再帮他拿这样放那样了,他要是不高兴,我就会用这句话还他。他现在大了,也知道妈妈同样的会跟他“不讲道理”(儿子经常说我不帮他是不讲道理)。由此,也再次体会到了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同样的道理:别看某些事情小,就任由孩子作为,也不要以为某些事情小,而取而代之,帮孩子做了。你做了,他以为轻而易举,时间久了,更是习以为常,会认为本来就不是自己的事情,本来就理所当然该是老爸老妈的事情。

        记得自己十多年前和家人在去西昌的火车上,因为将一个要扔进垃圾桶里的瓶子给了一个老态龙钟、满手皱纹、满脸沧桑的老婆婆,后来她在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的车厢里找到了一个座位,硬要我去坐,我不好意思的拒绝了,因为我没有理由让自己去坐她找到的位置,而让她站着,后来她告诉我她马上就要下车了,接着她提着一袋子的废品转身离去,我要拉住她时,她旁边的乘客告诉我说她是这一趟车的常客了,既然让我坐就不要再推让了,不要辜负了她的好意。再后来那位乘客告诉我老人说我给了她一个瓶子,所以她要给我找个位子。这件事,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恋恋不忘,就只是因为一个废弃的瓶子,而换得了一个让我轻松10多个小时的位子(10多年前成都去西昌的火车要开13个小时才到达)。一个没用的物品,一个是10多小时的轻松,这是多么不相等的两样东西,而在他们之间竟然也能划上等号(我至今一直还惊诧于此)。

         如果我没有经历这件事,我可能到现在还不能体会助人为乐后的那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喜悦、更不会懂得对他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恩之情。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助人为乐以及感恩之心都是极其重要的。当你给别人帮助时你真的能给自己带来快乐,你体现了你的价值:你之所以存在,必有你存在的理由,你的存在能让你身边的人快乐。同时,我们要教会孩子感恩,正如梁继璋先生对他儿子所说“没有人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你妈妈”。而当你懂得感恩之时,你会认识到他人对你的关爱,对你的友好,给你带来的温暖,让你知道:你并不孤单,也不寂寞,因为有他们与你一起同在,于是,再苦再累的日子也要勇敢地度过。

      正因为我经历了,所以我才有如此的体验。那么,对于孩子,也是一样的了。

      然而,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体验,而是没有让他去体验。就象我家儿子,我一直觉得儿子很多事都是要靠我们喊的,经常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但上星期六,儿子让我刮目相看。儿子爸爸因为肺炎住院,星期六朋友要来家中,上午我得在家做些准备,所以前一天晚上,我就告诉儿子,让儿子在医院照顾他老爸。儿子还是很懂事,平时周末早晨不睡到十点半,不连呼带叫的喊他是坚决不会起床的,但这个星期六早晨,儿子比我们都起得早,然后吃了早饭带上作业去医院陪他老爸了。陡然间发现,其实孩子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般幼稚,那般不理事儿,实际上是平时我们什么都给他考虑好了,什么都给他说了讲了,他自己也就懒得思考,懒得行动了,其实是我们抢走了他参与的机会。不是他不行,而是我们太行了,所以说“笨妈妈有聪明孩子,懒妈妈有勤快孩子,弱妈妈有强儿子”,就象卢勤老师说的“你要做高山,让孩子做上草,孩子永远都是小草;你要做大伞,让孩子做小鸡,孩子永远是小鸡;你做小草,让孩子做高山,孩子就能长成高山!你做小鸡,让孩子做大伞,孩子就能成为大伞,给孩子一个空间,孩子就能够顶天立地!”看来是言之有理的。

      孩子的路要孩子自己走,孩子的事要孩子自己做,让孩子自己经历,积累经验,做错了,重新做过便是。毕竟,我们是不可能能替代孩子一辈子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对孩子的祝福:祝他在亲身经历中,健康快乐的茁壮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