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点评全国一等奖微课《植物的分类》:对比方法很好,但是没用好。

 微课进行时 2020-08-04

这是一节标记为“全国微课一等奖”的微课,至于是哪类比赛一等奖,不得而知。也是一节亮点与遗憾共存的微课,我们先来看一下微课内容:

微课《植物的分类》

▲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在大约30亿年前,最早的生物诞生了,此后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生物超过10亿种。

▲其中有一种生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与有机物,它们可以维持其他生物的生活,这种生物就是植物。

▲据植物学家统计,自然界中已知的植物多达30万种,遍布在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环境中。

▲在植物家族中生活着三个各有特点的小家庭,他们就是苔藓植物家庭、蕨类植物家庭和种子植物家庭。这三个家庭谁更厉害呢?那来比一比吧。

▲首先出场的是我们的苔藓植物家庭,他们可是植物家族中的元老哟。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之一,分布非常广泛,被称为植物界的拓荒者。

▲“苔痕上阶绿”说的就是苔藓植物了。我们常见的地钱、葫芦藓和小墙藓都是苔藓植物。

▲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发现苔藓植物的茎非常弱小,而且没有疏导组织,叶片为绿色,小而薄。

▲别看它的叶片这么小,作用可大着呢,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又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咦?怎么没有看到苔藓植物的根呢?其实在苔藓植物的叶片下面藏着很多这样像根一样的结构,但是它们并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仅仅只起着固定植物体的作用,因而它们被称为假根。

▲正是因为这些特殊的结构,所以苔藓植物普遍体型娇小,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第二个出场的家庭是我们的蕨类植物,它们诞生于距今约35000万年前的古生代中期。现存的蕨类植物有诸如肾蕨,铁线蕨等。

▲相对于苔藓植物来说,蕨类植物植株更高大,活化石桫椤甚至可以高达6米以上哦。

▲大部分的蕨类植物都分化形成了根、茎、叶等器官。

▲因为有疏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在叶片的背面,我们常常能看到许多这样金黄色的球形结构。

▲很多人把它当成了虫卵,其实他们是蕨类植物用于繁殖后代的孢子囊群。当孢子成熟以后,散落开来,落在潮湿的泥土中,就能长成新的植物体了。

▲最后上场的是我们的种子植物家庭,这个家庭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成员都能用种子来繁殖后代。

▲但是他们的种子结构并不完全相同,像花生这样的种子,外层有果皮包被的,我们称为被子植物。而如同松子这样,种子裸露在外,没有果皮的,我们则称为裸子植物。

▲大量的裸子植物生活在中生代时期,他们曾与恐龙一同称霸地球。不过现存在世的仅有800余种,据目前统计的数据而言,我国占据了250种之多,被誉为裸子植物的故乡。因为数量稀少,很多裸子植物都成为了珍稀树种。例如水杉、银杉、苏铁等。

▲相较于裸子植物而言,被子植物出现得更晚,直到新生代时期才开始称霸大陆。但他们却是植物家族中最高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现存的被子植物大约有25万种。

▲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开花,种子外面有果实。常见的诸如玉米、苹果、向日葵等等。

▲在这轮比赛中,苔藓植物虽然出现时间最早,但个体矮小,结构简单,因此排在进化树的最末端。蕨类植物出现相对较晚,结构进一步完善了,所以排在苔藓植物的上端。最后出现了种子植物,结构最为完整,自然排在了最上面。其中被子植物又以绝对的优势战胜了我们的裸子植物,成功位列进化树的最顶端。

▲因此,恭喜种子植物获得本轮比赛的胜利。

下面我们点评一下这节微课:

一、整体评价

本微课题目是《植物的分类》,内容也是围绕植物的三个分类展开的,扣题很好。微课的结构也很清晰,引入植物的概念,然后分三个类型介绍:

1.苔藓植物:通过放大镜观察苔藓的叶片和假根,指出它们的作用。

2.蕨类植物:介绍根、茎、叶和孢子囊群。

3.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分别介绍。

最后将三种植物进行比较,分出一二三名。

二、微课素材

微课采用网上视频素材和实拍讲解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制作,几乎每句话都有对应的素材内容,课件制作者是非常用心的,制作这节微课也花费了不少时间精力和财力。

不过这些都用在了表面——即微课画面的呈现效果上,微课内容设计出上存在着不少问题。

三、有待提升的地方

(一)整节微课平铺直叙,没有重点。

微课罗列了植物的三个分类,介绍每种植物的特点,然后举出相关植物。如同学生自己在读文字资料一样,没有突显重点,也没有提示学生哪些是重点。

(二)知识点有,但是“教点”和“学点”很少。

微课归根结底是辅助学生学习的,要设置一定的“教点”,即教会学生一些知识和技能,也要设置一定的“学点”,告诉学生要学什么,最好还要通过练习巩固这个“学点”。本节微课的讲授植物的分类,那么“学点”就是,如何区分这些分类?微课就要告诉学生或者引导学生把握这些分类最本质明显的区别。但是本节微课将“区别”散落于讲述中,没有集中起来。

(三)举例不典型,不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在讲授种子植物中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时,分别列举了松树的松子和花生。在生活经验中,这两个的区别不明显,还容易混淆。不如把花生换成苹果,这样就能很好地区分裸子与被子了。

(四)对于易错点,微课没有深入。

在讲授被子植物时,列举了花生、玉米和向日葵,这些植物很容易被当做和松子一类,属于裸子植物,微课就有必要展示一下他们的种子内部结构,让学生消除疑惑,掌握这些易错点。但是微课制作者没有深入,只是浮光掠影的举例。潜台词,大概是说:记住这些归类哦!如果一节微课只是把文字材料读一遍,知识掌握全靠学生的悟性和死记硬背,这样的微课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五)“比一比”的创意很好,但是没有用好。

在介绍过植物的三个分类后,教师说:“这三个家庭谁更厉害呢?那来比一比吧。”

这个比较法,最适合概念的区分了,所以说微课制作者选择了一个好方法,但是好方法却没用好,没用足。

首先,比一比谁厉害,这是个模糊的概念,厉害是什么含义?是指体型,还是坚韧度?厉害的标准是什么?这里很难确定,教师也没有明确。

正是因为没有明确,在接下来的“对比”中,出现了混乱。讲授三个分类时,对比的是他们的高度,最后总结时,对比的是他们的结构的完整度。前后错乱,让对比失去了“明晰分类”的作用。为了突显高度对比甚至出现了“被子植物是最高的”这样有违常理的话——谁都知道花生不会比松树高。

所以要想用好对比,就要先定好对比的规则,比如从体格、完整度、分布范围、属种数量上对比,而且每讲完一种,就要对这几个规则量化,最后将他们展现在同一个页面中,这样高低立判,学生也能获得完整的知识树。

四、最后说一下知识部分:

1.裸子植物中的“子”大概等同于“子女”的意思,不是词缀,不能读轻声,应读成luǒ zǐ 。

2.并不是所有的被子植物都是最高的,它只是最高级的。

3.苏铁是濒危树种,但不是珍稀树种。

对于这节微课,你怎么看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