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们还记得日报君之前 写了关于相江路的推文吗 在后台我们得到了不少热心街坊的“纠正” 这位“老街坊”也笑称 留言湘江路的其实是真正老增城街人! ⇪ 准备好爆米花和瓜子 一起来听小编讲故事可好? 连接光明路与新桥路的相江路 长725米宽8米 是建国初期增城最繁荣的街道 在相江路,立在路边的路牌上写着“相江路”,往北是“相江北路”。但沿路往北走,却有几间以“湘江”命名的商店,譬如“荣和湘江日杂商店”“湘江渔具店”“湘江商场”,而店铺墙壁上的门牌号却又是“相江路XX号”。 在手机地图上,发现不少商铺的地址仍标注为“湘江路XX号”。 是“相江路”还是“湘江路”? 小编在区民政局地名办了解到 ▼ 增城地名委员会于2002年6月6日下发了《关于更正相江路、相江北路路名的通知》,正式将“湘江路”和“湘江北路”更名为“相江路”和“相江北路”,此后10多块路牌、800多块门牌、户籍登记、产权地籍登记也随之进行更换。 “相江路”来源与增城名人崔与之有关。崔与之(1158—1239),中新镇坑背崔屋村人,南宋著名的拨乱治国能臣、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 民间流传的一种说法是,由于读音相同,大家将“相”(第一声)误以为“湘”,多年来以讹传讹,便流传了下来。 2001年,在增城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新塘代表团提出将“湘江路”“湘江北路”改回“相江路”“相江北路”的提案。 为了提高地名的历史文化品味,充分反映当地历史、文化、地理和经济特征,借以教育子孙后代,也为了更好地服务我区经济发展,此提案被采纳,自此统一将“湘江路”“湘江北路”改称为“相江路”和“相江北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