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课 琅琊榜

 悦读读书 2020-08-04

一、难得不水的国产电视剧

最近补课,看了上一年(额,没错,确实是上一年)的年度大戏“瑯玡榜”--世界上另一个我说可以看看这部剧。有她的首肯,这部剧是一定要找来看看的—我相信她的眼光。

她的推荐果然不错,这是一部一点都不水的国产电视剧;不仅如此,整部剧里也几乎没有无聊的煽情。整个剧一共54集,如果按照普通的拍法,估计怎么也能拍成80集,但是它却没有。

举个栗子。老国王一行春季围猎,誉王乘机谋反,攻打九安山行宫的那段戏。(本来写了一段,然后发现,光叙述太罗嗦,还说不清楚,应该做个表格来对比一下本剧和普通剧的差别,嘿嘿,上表格)

场景

瑯玡榜的拍法

普通电视剧的拍法

靖王主动承担了去搬救兵的工作

只交代了有一条很险峻的路是近路,走这条路的话可以节约至少一天的时间,靖王的戏就没了。

靖王的搬兵之路肯定会被重点描写,山势险峻啊、差点没掉下去啊,balabala……最少也能抻个一集

蒙挚将军率领众人死守的戏

这出浴血奋战的戏拍得也比较写意,但观众同样也能感受到惊心动魄。

会详细描绘双发的攻防细节

第三天的时候,救兵来了

先来的却不是靖王,而是霓凰郡主的先头部队,而且郡主还首先控制住了局面;靖王则在后面收尾,扫除余孽(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倒好像郡主抢了靖王救驾的风头)。

必须是靖王在最关键的时刻拍马赶到,解救了马上就被捉住的老国王。

靖王活捉誉王

靖王劝了一句,希望誉王缴械投降;誉王没听,举起了刀……接下来就是靖王禀报老国王,活捉了誉王

靖王和誉王必须是连说带打,然后誉王败、被捉

接下来,就是老国王和誉王父子对话的一场戏,拍得比较细致,表现出了父子二人感情上的各种矛盾、纠结。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来,就光这一段,如果按照一般电视剧的拍法,至少可以多出三集。而导演在这里选择了克制。类似的情形,在整部剧中不止一处。只清楚地做了交代,让观众看明白,却并未铺展开来。比如交代了选择谁做了靖王妃,却没有描述靖王的大婚;交代了重审当年冤案以及如何为蒙冤的人昭雪,却略去了审案的过程和平反的仪式……



二、润物细无声地言情

不做无聊的煽情,也是这部戏好看的原因。看似轻描淡写,不经意间,却已让人泪流满面。比如梅长苏那含笑的眼泪;比如蔺晨相当淡定的讲述将林殊削皮挫骨的治疗过程,听者无不感受到梅郎遭受的痛苦;又比如,静妃为梅诊脉之后,忍不住泪水狂流……所有这些,导演都没有刻意渲染,反倒可以使观者念念不忘。感人细节如此之多,却不觉粘腻,实属不易。

三、人生教科书

喜欢这部戏还有一个原因—剧中娓娓道来各种人生道理。

首先是:有些事,只能自己独自承担,旁人无法替代。比如景睿,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后,多么痛苦无助,其他人可以理解,但终究无法替他走出心里的深渊;又比如靖王,随着越来越位高权重,越来越多的主意无法与他人商量,只有自己定夺;再比如梅长苏,作为死过一回的人,浴火重生,个中苦痛与挣扎,旁人又怎能体会?


既然终要独自承担自己的人生,那么就要向静妃学习:不仅能对付身边的苟且,还要相信诗和远方(每个人心里的诗和远方不尽相同,请自便)。佩服静妃心胸、眼界之高远。在宫闱之内,隐忍克制、不站队、不抱怨、不蝇营狗苟;又坚持修习自己的专业,把自己修炼成为行业专家;顺势而为,在适当的时候,展现能力。静妃,要是在今日之职场,也该是能赢得一席之地的吧?

小聪明不可取。毕竟,小聪明终敌不过大智慧。比如静妃的宫女小新,也许是因为年纪太小、心气太高,一旦受人指使,便迫不及待跳出来,上蹿下跳如小丑。岂知所有行动都被静妃识破,只得惨淡收场,早早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哈哈哈。沉住气!年轻人更该如此。

周围有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一个人的层次,用现在时髦的词来说,叫做格局。看看靖王和梅长苏的周围,蒙挚、霓凰、静妃、蔺晨,都是义薄云天、能力非凡的人,有了这样的一群人的帮衬,实现目标是早晚的事。由此可见,朋友圈是多么的重要。



四、演员和角色

好吧,终于说到演员和角色了。最喜欢的是靖王,简直太帅了!身材挺拔,整个人透着干净纯粹。一身正气,性格坚毅。为了心中的信念,忍辱负重,再配上一些些傲娇,完美。

好吧,我承认光顾着看他的颜了,以至于好多戏的内容倒没怎么记得。倒是不太感冒的胡歌的的戏,记住了不少。

梅长苏,是个外表病病殃殃,但内心强大的复仇王子(个人觉得:胡歌自己由于遭遇过车祸,可能更能够体会那种死过一回的感觉,对于梅长苏的病态的外表和对抗疾病的态度,都演绎得颇为到位)。一个复仇者,定然是心中藏着仇恨的。如果光有仇恨,人会变得容易失去理智,进而疯狂;而疯狂,往往会导致最后的灭亡。梅长苏却冷静睿智,最终得偿所愿,为蒙冤的赤焰军伸冤昭雪,这是为神马?除了仇恨,他的心中始终有爱、有信念。

对待朋友,披肝沥胆。就拿救卫筝的桥段来说:在得知卫筝被抓的第一时间,就安排了营救,是用行动默默地为靖王分忧;营救未果,又知道靖王的耿直脾气,马上就派人去拦截;又未果,靖王在大殿之上,冲动之下,被誉王装进了圈套,誉王同时还成功地离间了靖王和梅长苏;梅长苏劝靖王考虑大局、不要冲动,被不明就里地靖王斥为权谋算计,并摆臭脸绝交,被误解的梅仍拖着嬴弱的身体站在风雪中争取与靖王沟通的机会,终于将他拦住;虽然明知解救卫筝是不智之举,可为了昔日战友,还是亲自制订了营救计划,用自己的人手去救人,终于救人成功,用一系列的表现诠释了愚蠢莽撞与机智勇敢的区别。

以上种种,有智慧、有担当、有坚持,难怪众人都愿意团结在这位宗主身边。梅宗主用行动告诉我们,怎样做才是一个好朋友。主动替对方着想,在被误解的时候不赌气、不辩解,放低姿态,寻求有效沟通。有朋友如梅长苏,此生无憾!

除去主角之外,这部戏的配角也很有光彩。印象最深的是言氏父子。言候因为内心有愧于故人、又没办法改变现实,于是远离朝堂,甚至都忽略了亲情;言豫津吃喝玩乐,看起来纨绔子弟,心里却也渴望父爱。

这部戏,线索颇多,但每一条线索的铺陈都有条有理。开始时,言氏父子感情疏离,连大年夜都不曾一起守岁。接下来,通过梅长苏的科普,豫津得知父亲年轻时也曾有过蔺相如似的不辱使命,想是心中会多出对父亲的一份尊重。后来,梅宗主见言候,晓以大义的同时,言语中示意言候没有给儿子以父爱,是做父亲的失职,从善如流的言候,听了劝告,与儿子共度佳节,通过沟通,拉近了父子关系。等到梅长苏第二次拜访言候,商谈大事的时候,父亲决定不避讳儿子,让他一起参与,从此父子二人同心协力。等到春季围猎,誉王谋反之时,父子二人已经是同仇敌忾、并肩作战了--危急时刻,豫津站在护驾的第一现场;在一群待在二线的老弱病残人等中,言候第一个宝剑出鞘,又复当年忠勇。



虽不是主角,着墨不多,但这两个人的形象丰满:言侯始终是个重情义明大义的人,虽然淡出十几年,但本性未改;豫津表面上嘻嘻哈哈,却也是个有风骨的世家子弟。最让人感动的是父子关系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夸张地煽情,只是轻轻地娓娓道来,不疾不徐,但足以使观者感动。

还有好多“配角”,也都生动活泼,各有特色:呆萌任性却武功高绝的飞流;不懂政治性格直率的蒙大将军;玩世不恭医术高明的世外高人蔺晨;还有忠实于梅宗主的一干教众。就连所谓的反派人物,也都活灵活现。


 

老国王权力熏心、狡诈多疑,但同时,他还是一位父亲,并未完全失去人性。有一场戏印象深刻:太子被禁足东宫,闭门思过。老国王想念儿子,以赏花为由去看太子。本来是心软了,儿子但凡表现得好一点,就会放他出去;没想到这厮太不争气,在太皇太后的国丧期间歌舞玩乐,犯了大忌。在门外听到歌舞嬉闹声的老国王,气得冒烟,想踹门进去,但又因为怜惜儿子,不想把太子置于死地,又气又怒地转身下台阶。然后,就华丽丽滴摔了个狗啃屎!狗啃屎有木有?感觉这个镜头太精彩了--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一个老父亲对孩子又爱又恨,又无能为力。这个演老国王的演员,好多地方都很出彩呢。

又比如被围困在围猎行宫里那场。本来是又气又慌又怕死,在最紧要关头,言侯亮剑之后,老国王也宝剑出鞘。本来就是曾经征战过的人,虽然养尊处优若干年,但被逼到绝境的时候,还是会仗剑以待,显示出了性格中强悍的那一面。也正是这一面,才让他当上了国王。所以才说,剧中人物形象丰满,有血有肉。就连“反面角色”,也有人性的一面。最难得的是:人物个性地展现,都不拖泥带水,有时只用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镜头就表现出来。不过,这老国王有个毛病:愤怒的时候,喜欢朝别人扔东西,剧里至少扔过三次。嗯哼,要注意形象哦,这也太没范儿了。

想一想:这其实是一部男人戏。不管“好人”还是“坏人”,男性角色普遍更丰满。剧中着力描述的是父子情、兄弟情、战友情。相对来讲,本来是女主角的霓凰郡主,不是特别出彩。只能说刘涛的表演中规中矩,没有太多特点。另外,霓凰看着年纪明显比林殊大,跟剧本设置得有冲突啊。



要说整部戏里最出彩的女性角色,非静妃莫属。前面已经说过一些,这里还要再做点儿补充。静妃相当聪明细心:单凭一本游记里的批注,就认定了现在的梅长苏是之前的林殊;而且了解梅长苏的心意--不想让靖王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尽管靖王有所怀疑,向她求证,依然保守了这个身份的秘密。自从知道了梅长苏的身份,便尽其所能给他以母亲般的关怀。亲自诊脉之后,确实了梅的病情的严重程度,眼泪如泉涌,心疼,也是母爱的一种表现。既像母亲,又像朋友,我觉得:静妃才是梅长苏的红颜知己,霓凰不能算。这个角色之所以这么有光彩,真是跟演员本身有很大关系的。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戏啊(哈哈,其实人家灰常端庄,动作慢慢地,说话也缓缓地)。按照常理来讲,导演一定会更加重视林殊和霓凰的戏份,而静妃这个角色,应该是一份意外之喜吧?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在这里应验了。

写得算是告一段落了。后知后觉也非全无益处--大家早都看过了,可以随便剧透。哈哈哈!写了那么多,感谢能看到这里的每一位。

以上。

p.s. 昨晚跟一位久未联络的朋友聊了一会天。他在湖南,这个周末来北京,不是为了游玩,是来参加一位好朋友的追悼会。他们多年前微博上相识,渐渐成为朋友。她因为抑郁症,前几天离世。他专程赶来,送她最后一程。好几天之前,得知她故去的消息,我就知道他一定会来参加这个告别仪式的。怕他伤心,没敢问。昨天,终于趁着他在候机的时候稍事安慰了一下。当时很想说:她能有你这样的朋友,值了。但是,终究觉得这么说太过艳俗,还是把话咽了回去。正好前面说了好多朋友的话题,就在这里说一下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