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瓦尔登湖》共读第三天 | 有色有味

 悦读读书 2020-08-04

读书会正在开展#和我共读一本书#活动,本月共读《枪炮病菌与钢铁》和《瓦尔登湖》。我们逐日将两个群内打卡集锦刊发出来,作为记录,也方便其他书友欣赏。

第 三 天

导读:

早上好,各位。

从5:30一6:55我都在安静地看着书。我竟然看到了p80页。虽然在后来的一刻钟里稍有些浮躁,但放在以前,我是没有这么大耐心并深入到读书当中去的。在过去,我也许会在这一个半小时去干家务了,并且觉得时间过得好快,而今天看书得到的收获好像让时间变慢了变长了。可能也是由于今天休息,可以放松心情,不必想着要去上班。

既然今天休息,那么就辛苦大家多读几页到p80页,我们把第一篇节俭篇看完。

今天提2个问题是:

1.梭罗的生活方式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2.你对慈善这件事怎么看?

打 卡 集 锦

紫星:

在这一段中,作者详细的描述了他是怎样自给自足的生活的,自己种菜种粮食做面包,做糖浆。作者提到“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我们过简朴明智的生活,养活自己不是件苦事,而是个消遣。”作者希望每一个人都非常谨慎地找到并追随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它父亲的或母亲的或邻居的生活方式。

如果自己所有生活所需都可以自己创造,也是一种很奇妙的经历,大概这是一种极致简单的生活方式,只要最基础的就可以满足。

每个人都应该有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像作者说的,不应该模仿任何人的,但如果是自己认同的也未尝不可。

如果将来我退休了,也许会尝试一下这种生活方式,但只是尝试,我知道我不是这样能远离世俗的凡人,我不可能甘于这样的寂寞,觉得人还是要融入社会。

且不说前两日在群中讨论朋友圈的问题,就个人来说,有几个人可以默默的做着自己的事,完全不介意外界的一切呢?朋友圈的分享不也是一种想和外界沟通的需求吗?

本书的作者可以算是一个非常喜欢独处的人,在文中他表示,独自出行的人今天就可以出发;但是和另一个人一起旅行的人必须等到那人准备就绪,也许要等很长时间才能动身。但尽管是这样一个喜欢独来独往的人,最终不还是写了这本书让大家了解了他的生活吗?

其实看到这里,我突然很想有一次一个人的旅行,不知道能不能成行。(感觉自己也有点像梭罗了,他想到哪写到哪,我看到哪说到哪)

这段文中还提到了慈善,要确保你给穷人他们最需要的帮助,如果你给他们钱,你们自己要和他们一起去花,而不要仅仅把钱一给了事。

这是要表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吗?但是后面看来又好像不是这个意思,我觉得梭罗认为慈善应该是“看人下菜碟”,慈善不能盲目,要看接受慈善的是什么样的人,就像有的沿街乞讨的人并不是真的穷人,有的甚至是靠乞讨过的比我们都好!如果这个时候不记原因的给他们的钱只会助长他们不劳而获的恶习!而且现在也不乏有的慈善家做慈善只是满足了他们的自私心理,如果认为我做了慈善你们就要尊敬我赞美我,从而忽略其他的不堪,那也不是慈善应该提倡的。

以上只是我从看这段文字之后揣测作者的想法,我个人相信大多数做慈善的人还是出于本来的善心的。

冯萍:

作者描述了自给自足的一种生活状态,自己种菜,种甜玉米,种枫树取枫糖浆,自己做没有酵母的面包,化繁为简。

这让我想起了两种生活状态:

一是现在的西方国家全职妈妈们自己开垦个小菜园,家家院子里有果树,吃的东西都是妈妈们自己做的。

二是三十多年前的我奶奶家屋后菜园子里种的一园子新鲜蔬菜,前院子里养的鸡鸭鹅,都是自给自足啊!

但是不一样的是作者只是过简单的生活先满足基本生存再追求精神满足。而我奶奶那代人辛辛苦苦地只是为了生存。                   

关于慈善,我感觉大家都有一颗善良的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负面信息听的越多,人们会变冷漠了。

安然:

今天谈论主题一:何为节俭?

梭罗指出就是直面生之必需品。让身外之物和生活充满了美,就如同贝类动物的壳一样浑然天成,不去过份修饰。

节俭,是为了让生命不要受到物欲的禁锢。

主题二:慈善。

 梭罗理解的慈善应该是授人以渔而不应该是授人以鱼,你给穷人钱,其实他也许并不是又冷又饿,而只是肮脏邋遢,破衣烂衫,举止粗俗,间或这些只是他博同情的道具,让你主观的相信自己的判断,被人利用骗取了你的同情心。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职业乞丐。

人应该有爱心,有功德心的,小区中那个慈善总会的捐衣箱,我总是将家中闲置的衣物洗净包好,送进去,我相信会有真正需要它们的人。

路边地铁里抱琴弹唱的年青人,我也总会默默地在他的琴盒里聊表寸心,残疾人的路边表演我也无法做到见之不理。很佩服江一燕的年年支教,这是大爱,不是作秀,而我只是普通人,只能在小事上尽一点绵薄之力。

莫问前程: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时的饮食所用基本食材如下:自己种的土豆、玉米、豌豆,采买的大米、蜜糖、黑麦、玉米粉、猪肉。

对照网络上流传的五彩斑斓的膳食搭配图,梭罗两年多的生活一直坚持如此简单的食谱,不禁让我为他的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捏把汗。

然而连梭罗本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获取必需食品所费的周折是何其之小,人可以像动物那样非常简单地进食,但依然会保持健康和力气。

反思自己的生活,饱食终日四体不勤,健康和力气绝比不上这个粗茶淡饭辛勤劳作的男人。至简的生活也使得梭罗能够更加专注于对真理的探寻。

这让我想起另一位英国的哲学家德里克帕菲特,此人秉持着和梭罗相似的生活态度,一样的衣服买十件,去食堂每天都点同样的菜,就是为了把这些琐事删繁就简,精力更多地花在哲学思考上面。

借用心流理论来说,梭罗和帕菲特想必在各自生活中总是能进入全情投入,高度专注充实而愉快的心流状态中,这样的状态本身就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受此启发,我也很想抄起奥卡姆的剃刀,将自己的生活再剃剃干净了。

对于梭罗所讲述慈善的话题,我想他大概是想说,行善本身是一种行为,而行为背后的动机,有真心的善意,也有道德优越感的满足,他对前者尊重,对后者抨击——老子压根儿就不需要,哪来的回哪去吧。

这可真是不知好歹喔,可这看起不知好歹的态度却也能给我们些启示,那就是在我们关爱他人的时候,要试着去设身处地理解对方真实的需要,如若只是一厢情愿的话,那些以爱的名义伤害对方的事情大家想必都见过不少。

个人并不认为经营慈善事业需要揣测行善者的动机,毕竟公益事业的目的是让急需援助救济的人们确实得到帮助。而且慈善事业的良性发展是建立在合理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而并非个人动机。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这话用在这里挺合适。

May:

梭罗不愿意任何人选择他的生活方式,他是希望每个人都谨慎的寻找追寻自己的道路。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就好比我们几个选择在这里读这本瓦尔登湖一样!

其实我想我们里面如果有一个人能过上梭罗这种方式的生活,那他一定不是一个没有钱的穷人!因为这样的生活在当今是最奢侈的!(似乎是个矛盾的病句)

其实,我觉得要汲取的是梭罗那种简单与安宁!而不是学他一天只吃一顿饭,那样身体真的就受不了!

再有对于慈善,我觉得梭罗引用的这句说很好。——“如果你的手头很宽裕就像枣树那样慷慨大方;但如果你手中拿不出任何东西,柏树一样做一个azad或自由人。

领读书友:    言    

图文编辑:毛毛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