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性》共读打卡集锦4|悦读读书会

 悦读读书 2020-08-04

本月读书会共读《第二性》

领读者为——小贝多芬

本书共读于2017年8月6日始

本次为2017.08.09第四次打卡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导读

历史唯物主义给出了一个真理,人不是动物,而是一个历史事实。劳动工具的发明,到对生产资本的占有,到对人力这一资料的占有,从而形成了奴隶制。

在私有制不断发展过程中,阶级在变更,但剥削本质并没有改变。但是这种建立在资本上的剥削并不能解释女性在家庭中、社会中的地位。

生物学论证了男女在基因层面,是没有主次之分的;精神分析的进步在于承认了个体经验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是历史事实,然而体力、性欲和生产资料都不能作为单独的原因,导致女性是他者这一现实。作者坚定了从存在主义探索这一问题的自信。

打卡集锦


1

七月

波伏娃对女性现状成因的分析,第一部分定义为命运,隐含人为设置,与无以抗衡的历史宿因。

遵循存在主义的思考模式,存在先于本质,作者首先把女性作为存在的独立个体,而不是任何现象本身,进行观察。

男女个体生于世间的各种差异表现,从生物学考证,并未找到初始依据,两性对于人类繁衍进化有着合作与对等的作用,因此也决定了其种间初始的关系理应相对独立且对称存在。即导言所述互为主体此者的关系。

这一结论的推证,令波伏娃得以界定,女性他者成因的归属,非生物自然本源因素,实为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其根本是社会因素所形成。

这为命运部分二三章,开辟了更具针对性的战场:社会溯源

波伏娃觉察到当时社会对于女性本质分析,影响甚广的两种不同视角观点:佛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和马恩为代表的唯物主义学说。

显然,波伏娃对两种论调的态度并不尽同,与性决定论的决绝对抗,和唯物经济决定论盟友般,包容之否定。

波伏娃称唯物主义妇女观是一种进步,但并未触及问题本质。

不过,即便如此,作者依然毫不留情的将两者统统打入一元决定论的缪源中 。面对一元决定论竖起宣战的大旗,存在主义本质具化的形象再一次被飓风驱散迷雾,越发清晰的显现出来。

历史上的存在主义学说并不是一成不变,期间同样遵循从混沌到清明,从单薄到完善的不断进化过程。

波伏娃与萨特的存在主义观,最鲜明的特质为其极力推崇的自主选择以达成的个体自由。这寓意着被定义和定义的的主体都是个人,而定义本身又被视为一种主观行为。

萨特在晚年的补充道出存在主义的现实意义及本质:存在的本质是虚无,经由自主选择,实践得以实现。人的存在即为行动,停止行动就停止存在,知识不改变存在,改变存在的途径只有行动,人是行动的整体,一个人实现自我多少,也便意味着他存在多少。

也因此针对一元决定论的决然对立,与批判,正是二者存在主义哲学的理论核心。波伏娃强调的个体意识受社会群体影响,进而趋同,最终迷失的复杂性。强调考量的前提,放诸历史背景之中的整体观察,强调个体主观能动,变化的特质。

人不是被过去或者现在所定义的,人的定义是未来,对未来自主的预期设计。存在主义基础上的自由,意味着人作为主体的动态变化,意味可以体验的无限可能,意味着自我超越。

而超越的过程,是对未来憧憬中,经由实践得来,它并不遵照任何理论被决定。先期发生和存在的即为过去,过去也便归入历史,而不再成为目的。

任何基于过去断言而推演的意义,并以社会影响作无形锁链,都是无视个体独立的人性,都是妄图把鲜活的人禁锢在樊笼之中,都是不完整甚至荒谬的。

而这种存有根本缺陷的论证,抛开阴谋的蓄意行为且不论,无论生物学,精神分析学,或是唯物主义,其主观一元决定论证的错误。势必导致客观事实的失真,女性的自我意识因由此而被蒙蔽,自觉放在低处,再放低,直到落入边界线之下,成为不对等的他者。

看波伏娃的第二性,对第二次女性主义思潮变革,所带来的改观,陷入思考,思想是什么,她究竟能形成怎样的影响?人类所有变革,是否能归为意识的终极变革。

当思想影响的仅为个人,它或许只是方法,而一旦波及许多人,甚至一个群体,她撼动的或许可以是一个旧有的世界,那些沉寂的机体随之唤醒,涌动着无穷的能量。

预期,设计,未来,自主,还有自由……很久之前那个年代,波伏娃的这些熠熠泛光的闪烁智慧光芒的小火花,曾经怎样涤荡着一些的心田犹如黑暗中的引路人,一盏高高擎起的明灯,为那些迷茫不自知的女性带来新生的觉悟与希望,以光辉的信仰信念支撑着桎梏下黯淡无光的他们,卸去重负,在阳光的照耀下,轻盈的舞动,展露出无比欢畅自信的笑颜~

2

上官婉儿

来到了历史唯物主义部分,耳熟能详的观点重新在女人这个话题上滤过,熟悉的味道,却不一样的感觉。波伏瓦在反驳历史唯物主义经济一元论观点时,也带着我们检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去除国家的美化和干扰,尤其直观暴露了历史唯物主义在实践中的荒谬。

回到女人这个话题本身,一个从根本上就有局限性的理论,无法解释女人这个现象的全部。生物学提供了事实的基础,精神分析法引出存在处境对本体的影响,历史唯物主义进一步确定本体论的重要性。作者说,只有存在主义能整体理解生命的特殊形式。如此,也只有存在主义能向我们展示女人这个现象的本质吗?存在主义究竟是什么?在查阅很多资料后,依旧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希望在作者的论述中能看清这种方法,拭目以待吧

3

娜娜

与精神分析相比,唯物史观承认了人在世界中的本体意图。女人对自身的意识不是由性欲决定的,而是取决于被技术史不断推进改变的社会经济结构。但波伏娃同样批判了唯物史观的一元化:它将必须解释的人类历史如何从群体制过渡到私有制问题回避了。

它同样不能解释女性劳动能力本身的局限并不是被压迫的理由。回到作者观点:经济状况不能紧闭一个具体的女人,身体,性生活,技术只有在以存在的总体观点把握时才是具体的存在

4

Giraffe

首先,历史唯物论的阐明的真理:人类不是一种动物,而是一个历史现实。作者是认同的,人类社会是反自 然的。这也符合作者在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得出的结论。

根据生物学男女的身体差异,女性屈从于物种;从生理上的差异到女性精神分析,女性因自身不同于男性而自卑。这两者都没有从根本说明:为什么女人在人类社会中被认定为他者。必须需要回到人类的讨论这个问题。

恩格斯认为女性不平等的原因是人类技术的发展、阶级斗争。从群体制到私有制,女性从平等位置变成男性的私有物。男女要平等,必须要女性回到法律、公共职业中(显然我们现代的女性已经回到公共职业中)。但是关于社会体制的过渡女性是怎么奴役化的,恩格斯没有回答。而且,恩格斯宣称社会主义共同体取消家庭,这显然是可笑且不可行的。

作者认为,在社会属性变化同时,男女的分工也发生改变。群体制,女性跟男性的社会分工不同,形成两个阶段,形成平等。私有制,男性的主体意识开始不断扩张,女性同其他物品一样,成为他者,男性在他者上 找到自己的价值。女性同男性不是阶级斗争,女性因生育以及劳动力对于男性而言,有其存在的必然因素。 男性主体意识扩张意识,得益于女性的主体他者意识的淡薄。恩格斯取消家庭制度显然是不可理的,尤其是在女性生殖的问题上。

同样,不会拒绝生物学、精神分析和历史唯物的贡献。只有在人的以存在的总体观点才能具体存在。体力、 男性生殖器官、工具的价值只能在价值世界中才能确定:它受到朝向存在超越自己的生存者的根本计划的制约。

编辑:灵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