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其实你不懂天津人》有感 | 有色有味

 悦读读书 2020-08-04

读完林希先生写的《其实你不懂天津人》,我也有一肚子话说。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天津人,我从小就爱说天津话,小时每天上幼儿园,都要横跨海河,外加路过河东、河北、河西三大区。每次从刘庄桥上路过,放眼海河,心中有着说不出的亲切,也许是因为喝着海河水长大,身体中便与海河流淌着同样的血液。

我眼中的天津人——“哏儿”。

天津又名“哏都”,这说明什么?天津人有趣,爱“找乐”。这一点在天津的民间艺术“相声、快板儿”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天津话版的《猫和老鼠》因其轻快的节奏和幽默的语言火遍全国,其“乐和”的特点是天津特有的。


再来说说相声,相声是种雅俗共赏的民间艺术,它不会像京剧那样,一句话咿咿呀呀个老半天,大部分青年人听不懂,也没耐心听下去,只有老年人对京剧情有独钟,可相声就不同了。

天津卫的相声,讲究三分捧哏,七分逗哏,两人配合须是要默契,就算逗哏者说的再好,捧哏者半句没跟上,台底下照样一片倒好。在这种天津人民的刁钻下,大师马三立,杨华等逐渐将天津传统艺术,在全世界发扬光大。

天津人爱热闹,爱“凑合”。

小时候,我与爷爷奶奶住在下河圈复兴河旁,那可是一个大杂院:开小卖部的、卖烧鸡的、卖烙饼的,各行各业的人都有。邻里之间更似亲人一样,今天我家炖锅牛肉,院里一家给盛上一碗;后天他家煮个玉米,院里一人抱根玉米啃。那份亲切,一直流传到现在。旧时的平房早已拆迁,就算住进了楼房,邻里之间串个门,一起切磋下厨艺,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天津人还注重辈分。

一次正逢太姥姥耄耋大寿,一大家子人全来齐了,浩浩荡荡二三十口人。彼时我年岁尚小,那么多人不知如何称呼,姥姥牵着我的手,一位位引给我看:“这是二姨姥姥,这是舅老爷,这是小老姨,这是四姨姥爷 ... ... ”我听得云里雾里,只好一一微笑打招呼。几年后再见,却仍有几位不熟,甚至因此出过糗事:爸爸对着一位“姥姥辈”叫道:“老舅母”。我却情急下不知该如何称呼,只好也叫:“老舅母”。结果一屋子人哄堂大笑,后来才想起来,应该叫“舅姥姥”而并非“老舅母”。

虽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可较起真来,天津,我了解的并不多,正如这本书所写,其实,我不懂天津人。

2017.8.3 Clarity 天津

作者简介

2002年出生于哏都——天津,现就读于小外。闲暇时间喜欢看看书,发发呆或是吹曲葫芦丝,家有一只萌宠泰迪。人生的幸运是遇到一本好书,希望可以与各位书友共同分享读书之趣~

编辑:跑跑单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