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分五彩《美的沉思》共读13 | 有色有味

 悦读读书 2020-08-04

17年的寒月里,我们大家一起共读勋爷的《美的沉思》,透过勋爷的眼睛去启发我们对美的感知和认识!

《美的沉思》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领读者:Lucia媛

 时间:2017年11月6日开始

领读者说

第十三章

墨分五彩──宋代的水墨革命

“墨分五彩”为中国水墨画的技法之一。从书法到绘画,跟随水墨文人画的主导地位的奠定而逐渐提升和被运用。如果说文化人画就是很主观的表现形式,是一种纯粹的观念哲学。

那么墨分五色也是同样很主观和感性的。墨即是色,五色为“干、湿、浓、淡、黑”或也称“焦、浓、重、淡、清”。

绘画的褪色从晚唐到五代一直对比出现。从唐代王维和宫廷画家的风格对比;再到五代“黄徐体异”的出现;直至宋代色彩褪去,水、墨占据主导地位。

勋爷认为水、墨的交互运动和地理景物的实体离不开关系。中国的水墨交融最终大放异彩于南宋四家,并传至了日本。在水墨的酣畅淋漓上发展到水墨写意的这一流派对比南宋四家更具表现力。

颜色的褪去不光体现在绘画中。我们前面讨论也提及过的,从唐三彩的富丽堂皇过渡到素雅的宋代汝窑,定窑。许多年后国外建筑界,设计界出现的“少即是多”的理念,其实早在我国这一时期,艺术家们就已认识到。

名词解释:

黄徐体异:黄指的是黄筌,主要代表为勾勒设色的花鸟画。画风工致富丽,细腻逼真。被称之为“黄家富贵”;徐指的是徐熙。擅长汀花野竹,水鸟渊鱼。其特征落墨为重,略施颜色。

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其特征吸收山水画传统,强调以书入画,发挥笔墨作用,达到诗、画、书融为一体。

打卡集锦

娜娜

由唐入宋,人物画逐渐式微,南宋文化中心南移,画家们的创作对象从华北平原的磊磊高山变为江南烟雨水乡泽国,我们印象中“国画”的水墨丹青始兴。

蒋勋讲中国绘画升高为哲学,从唐人到北宋借绘画展现苍茫宏大的宇宙与人的精神世界观,又呈现出反绘画、反写实、反模拟客观、反形式色彩的纯粹观念。画法上由笔及墨,笔墨结合。

自唐以后,中国绘画努力摆脱色彩,人物山水画皆从色彩过渡到水墨,说明中国人对客观对象从外在追逐到内在静观的过程。

与西方绘画重在原样还原眼前景物,画作展现画家的眼睛相比,中国画刻意将写实推展到抽象,在单一的墨色中以浓淡创造绘画色彩。

“是故运墨而五色具”把色彩从光中分离出来当作一种观念来处理。中国书画同源,书法给了画家无数灵感和先行的启示。线条勾勒转向面块晕染,泼墨山水在唐朝已蔚然成风,王维之后,中国绘画走出了纯粹的文人绘画。

北宋米芾将绘画技法从传统局限中解脱出来,不再以单一线条统一,而是以“纸筋”“蔗滓”追求更丰富的质感,善于晕染的生纸也替代了长于表现精细线条的矾纸和绢,成为新的绘画素材。

李唐的《万壑松风》与《江山小景》相比,后者画面从堆叠塞满转为平旷空灵,虚实关系有了全新的尝试,这一派的水墨交融使南宋绘画产生了灵动诗意的画面。

“色即是空”,宋人爱上了“无色”,于简淡中包含了无穷境界。

amanda

这一章内容丰富,读的有点累,但是却解决了打开这本书之前,一直困扰我的问题。艺术创作,怎样才能摆脱纯粹的描摹,机械的复现。

宋代文人给出了他们的答案,并由此引发了中国艺术史上的一场革命,是一场由艺术上升为哲学的革命。褪淡了色彩,模糊了线条,泼墨潇洒,破墨灵动,不限“外师造化”,更重“中得心源”。

文人的智慧与情怀,激情与不羁,写在了“紧劲连绵,循环超乎”的书法中,更绘入了浓淡干湿变化莫测的水墨画中。

为了追求水与墨的融合,绢与矾纸可弃,纸筋、蔗滓、莲房皆可代笔,只求那份灵动诗意。“理有在者,可以尽察,不必求于形似间也。”快哉!

勋爷说,革命性的艺术难以获得当代的肯定,其实科技、学术,未尝不是如此? 

张彦远的书评价张躁的作品,不能称之为画,“不堪效仿”。一百年后,五代的荆浩终于给予张躁应有的高度评价“旷古绝今,未之有也”可见,无论作学问抑或做艺术,最大的困难不是艺术与学术本身,而是寂寞、贫困与离经叛道的压力,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啊。

本章结尾,勋爷拿出了佛教的哲学观,色即是空。认为宋元艺术家已认识到“空、虚、无是更大的含容与可能”。这是经过唐代文学、禅学的发展与革命,使得画家的精神进入静观世界的结果。“

为了开拓更高意境上的玄想,让色彩退淡,让形式解散。”由水墨画道尽空与色,大家风范尽显。

紫星

本章第一句就提到,由唐入宋,中国的绘画也从人物画的主流过渡到山水。而且中国的山水画意不在真实描摹现实风景,而在于用绘画表现山水的意境,就是勋爷所说的,经由宋元人的静观沉思,已从绘画升高成为一种哲学。

中国这种水墨画的绘画技法,借助于书法中用笔在纸帛上擦渲顿挫,造成浓淡干湿各种墨的变化的革命成果,也把“笔”“墨”结合起来,成为中国绘画的主要核心,慢慢褪去了色彩,只用墨的浓淡干湿就可以表现山水的层峦叠嶂,云雾缭绕。

真正“墨”与“水”更直接地交互运动,要到北宋南宋之交才正式完成。这种山水水墨画的绘画随着中国的文化中心的南移,也得到了新的发展,江南那种烟雨蒙蒙的自然景观给画家以灵感,这类的绘画跟自然气候也不无关联。

北方风沙凛冽怪石突兀、棱角分明,怎么也比不得江南雾气缭绕缥缈虚无给画家营造的将水墨结合能充分发挥的氛围,这种技法也更加适合江南的烟嶂之气,而技法的改革也带来了用纸的更替,逐渐用生纸代替了矾纸与绢,生纸能更好的让水墨晕染开来,而成为新绘画的素材。

色彩上由瑰丽繁复富丽华贵的唐三彩,过渡到清淡素雅用色似有似无的定窑、汝窑,仿佛也是一种心境上的沉淀。

嘻嘻

这一章看完最想了解的就是中国画里的线条和色彩。谢赫六法里讲的是骨法用笔、随类赋彩。

用笔最主要的就是线条的塑造。说到顾恺之的画是游丝描,但如铁丝无变化,叫做“铁线”。所谓铁线,就是一条基本一样粗细的线条,意如一根铁丝。

讲到吴道子叫做兰叶描。所谓“兰叶线”,就是一条不断地变化着粗细的线条,意如视觉中兰花叶的叶面和叶背的转折。

唐以前,基本上是铁线类的时代,直至吴道子创而为粗细递变、圆润飘逸、似断还续,神完气足的“莼菜条”,时称“疏体”,兰叶线的“兰叶描”才告初具。

用色也是从五色到彩色一直到用墨,水墨互动。用中国特制的烟墨构成的“水墨画”成为中国画特有的一个画种。墨可分作墨、淡墨、浓墨、极淡墨和焦墨五墨,即焦墨(原墨)一浓墨一重墨一淡墨一清墨五层次。总算明白墨分五彩的含义。

文中提及的一个个大家,只好留待慢慢学习了。努力的从画中去体会勋爷讲的意境。要说喜欢,相比较隋唐辉煌灿烂的错彩鎏金之美,还是更喜欢宋代朴丽典雅的出水芙蓉之美。

  1. 美的沉思  共读01

  2. 美的沉思  共读02

  3. 美的沉思  共读03

  4. 美的沉思  共读04

  5. 美的沉思  共读05

  6. 美的沉思  共读06

  7. 美的沉思  共读07

  8. 美的沉思  共读08

  9. 美的沉思  共读09

  10. 美的沉思  共读10

  11. 美的沉思  共读11

 12. 美的沉思  共读12

编辑:灵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