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完结)《浮生六记》共读集锦16 | 悦读读书

 悦读读书 2020-08-04

六月共读

《浮生六记》

作者:  沈复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领读者:青团子

  是年九月,余从石琢堂殿撰赴四川重庆府之任,溯长江而上,舟抵皖城。皖山之麓,有元季忠臣余公之墓,墓侧有堂三楹,名曰“大观亭”,面临南湖,背倚潜山。亭在山脊,眺远颇畅。旁有深廊,北窗洞开,时值霜时初红,烂如桃李。同游者为蒋寿朋、蔡子琴。南城外又有王氏园,其地长于东西,短于南北,盖北紧背城、南则临湖故也。既限于地,颇难位置,而观其结构,作重台叠馆之法。重台者,屋上作月台为庭院,叠石栽花于上,使游人不知脚下有屋。盖上叠石者则下实,上庭院者则下虚,故花木仍得地气而生也。叠馆者,楼上作轩,轩上再作平台。上下盘折,重叠四层,且有小池,水不漏泄,竟莫测其何虚何实。其立脚全用砖石为之,承重处仿照西洋立柱法。幸面对南湖,目无所阻,骋怀游览,胜于平园。真人工之奇绝者也。

  武昌黄鹤楼在黄鹄矶上,后拖黄鹄山,俗呼为蛇山。楼有三层,画栋飞檐,倚城屹峙,面临汉江,与汉阳晴川阁相对。余与琢堂冒雪登焉,俯视长空,琼花飞舞,遥指银山玉树,恍如身在瑶台。江中往来小艇,纵横掀播,如浪卷残叶,名利之心至此一冷。壁间题咏甚多,不能记忆,但记楹对有云:“何时黄鹤重来,且共倒金樽,浇洲渚千年芳草;但见白云飞去,更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黄州赤壁在府城汉川门外,屹立江滨,截然如壁。石皆绛色,故名焉。《水经》渭之赤鼻山,东坡游此作二赋,指为吴魏交兵处,则非也。壁下已成陆地,上有二赋亭。

  是年仲冬抵荆州。琢堂得升潼关观察之信,留余住荆州,余以未得见蜀中山水为怅。时琢堂入川,而哲嗣敦夫眷属及蔡子琴、席芝堂俱留于荆州,居刘氏废园。余记其厅额曰“紫藤红树山房”。庭阶围以石栏,凿方池一亩;池中建一亭,有石桥通焉;亭后筑土垒石,杂树丛生;余多旷地,楼阁俱倾颓矣。客中无事,或吟或啸,或出游,或聚谈。岁暮虽资斧不继,而上下雍雍,典衣沽酒,且置锣鼓敲之。每夜必酌,每酌必令。窘则四两烧刀,亦必大施觞政。遇同乡蔡姓者,蔡子琴与叙宗系,乃其族子也,倩其导游名胜。至府学前之曲江楼,昔张九龄为长史时,赋诗其上,朱子亦有诗曰:“相思欲回首,但上曲江楼。”城上又有雄楚搂,五代时高氏所建。规模雄峻,极目可数百里。绕城傍水,尽植垂杨,小舟荡浆往来,颇有画意。荆州府署即关壮缪帅府,仪门内有青石断马槽,相传即赤兔马食槽也。访罗含宅于城西小湖上,不遇。又访宋玉故宅于城北。昔庾信遇侯景之乱,遁归江陵,居宋玉故宅,继改为酒家,今则不可复识矣。

  是年大除,雪后极寒,献岁发春,无贺年之扰,日惟燃纸炮、放纸鸢、扎纸灯以为乐。既而风传花信,雨濯春尘,琢堂诸姬携其少女幼子顺川流而下,敦夫乃重整行装,合帮而走。由樊城登陆,直赴潼关。

  由山南阌乡县西出函谷关,有“紫气东来”四宇,即老子乘青牛所过之地。两山夹道,仅容二马并行。约十里即潼关,左背峭壁,右临黄河,关在山河之间扼喉而起,重楼垒垛,极其雄峻。而车马寂然,人烟亦稀。昌黎诗曰:“日照潼关四扇开”,殆亦言其冷落耶?

  城中观察之下,仅一别驾。道署紧靠北城,后有园圃,横长约三亩。东西凿两池,水从西南墙外而入,东流至两池间,支分三道:一向南至大厨房,以供日用;一向东入东池;一向北折西、由石螭口中喷入西池,绕至西北,设闸泄泻,由城脚转北,穿窦而出,直下黄河。日夜环流,殊清人耳。竹树阴浓,仰不见天。西池中有亭,藕花绕左右。东有面南书室三间,庭有葡萄架,下设方石,可弈可饮,以外皆菊畦。西有面东轩屋三间,坐其中可听流水声。轩南有小门可通内室。轩北窗下另凿小池,池之北有小庙,祀花神。园正中筑三层楼一座,紧靠北城,高与城齐,俯视城外即黄河也。河之北,山如屏列,已属山西界。真洋洋大观也!余居园南,屋如舟式,庭有土山,上有小亭,登之可览园中之概,绿阴四合,夏无暑气。琢堂为余颜其斋曰”不系之舟”。此余幕游以来第一好居室也。土山之间,艺菊数十种,惜未及含葩,而琢堂调山左廉访矣。眷属移寓潼川书院,余亦随往院中居焉。

  琢堂先赴任,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乘骑至华阴庙。过华封里,即尧时三祝处。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拍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殿廷古碑甚多,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华山之脚有玉泉院,即希夷先生化形骨蜕处。有石洞如斗室,塑先生卧像于石床。其地水净沙明,草多绛色,泉流甚急,修竹绕之。洞外一方亭,额曰“无忧亭”。旁有古树三栋,纹如裂炭,叶似槐而色深,不知其名,土人即呼曰“无忧树”。太华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归途见林柿正黄,就马上摘食之,土人呼止弗听,嚼之涩甚,急吐去,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土人大笑。盖柿须摘下煮一沸,始去其涩,余不知也。

  十月初,琢堂自山东专人来接眷属,遂出潼关,由河南入鲁。山东济南府城内,西有大明湖,其中有历下亭、水香亭诸胜。夏月柳阴浓处,菡萏香来,载酒泛舟,极有幽趣。余冬日往视,但见衰柳寒烟,一水茫茫而已。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泉之冠,泉分三眼,从地底怒涌突起,势如腾沸。凡泉皆从上而下,此独从下而上,亦一奇也。池上有楼,供吕祖像,游者多于此品茶焉。明年二月,余就馆莱阳。至丁卯秋,琢堂降官翰林,余亦入都。所谓登州海市,竟无从一见。

领读者说

今日读完卷四 本书结

本书今日将要读完,却有种依依不舍之感。沈复四十有余,已过不惑之年,生活几经挫折,心志也趋于成熟。对于园艺和风景欣赏的描写,体现出其极高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皖山山麓“大观亭”,山亭远眺,“枫叶初红,烂如桃李”。

南城外王氏园,重台叠馆,虚实莫测,花草小池,巧思别致。

登武昌黄鹤楼,叹其“画栋飞檐”。“仰视长空,琼花风舞”,如临仙境。让人想起李白喻雪“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与此时此景相映对看,真是“恍如身在瑶台”。

俯视江中小艇,浪卷残叶,“名利之心”方能在乎?当我们仰视天空,把自己融入自然万物,会发现自己的渺小,世界的美好,任煦日薄阳温润心田,任林涧鸟鸣叫醒混沌。

游幕辗转几地,居刘氏废园,典衣沽酒,酣畅淋漓,遍访名胜,也是随遇而安。住潼关道署,虽“幕游来第一好居室”,心思也一如从前,寄情山水,享受生活。听流水潺潺,“殊清人耳”;观“山如屏列,洋洋大观”。

沈复不再是欣赏风景,而是心中自有风景。所以读者感受到的也已不仅仅是眼前的“美”,不仅仅是身体的“畅快”;是读罢心中的豁达,思想的澄明,那是胸怀之中即有风景。

庄子曰:“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

沈复不是伟男子,不是大丈夫,没什么远大抱负,也没什么崇高理想,但仅其饱有的真性情,也实在是难能可贵。沈复流传下来的书籍只有《浮生六记》,生平资料后也不详,但真愿他守住自己的至情至性,继续做他风雅闲适的奇男子!

小链接:

文中写黄鹤楼楹间有一副对联道:“何时黄鹤重来,且共倒金樽,浇洲渚千年芳草;但见白云飞去,更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据传,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崔颢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又李白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这上下联巧妙的将意境相联,用典不着痕迹,着实隽雅。

今日讨论:

1. 今天所读的部分讲了几处居住处,设计皆很巧妙,如果你自己设计住房,哪个地方是你最在意的,会如何设计?来谈谈你的想法。

2. 沈复生平不详,书中所记后,他又发生了什么,我们大家一起来帮他续写吧!展开我们的想象!

打卡集锦

盘尼西林

浮生后记

嘉庆十五年,秋,突然收到了一封来信,是许久不曾联系的女儿青君。她说,与王家的少爷完婚后,诸多不顺。由于她身体不好,第一次怀孕后不幸流产,转年终得一子,却在出生后一个月染病夭折。

王家认定青君会带来霉运,故下了修书,好在她丈夫从小与青君感情甚好,毅然带着她离开王家。

如今,二人又得一女,还未取名,特此来信征求我的意见。读完信后,我不禁掩面痛哭,一是为青君的遭遇感到难过,二是想起了在另一个世界的芸。随后取出笔墨,回道:就取你母亲的名字,“芸”,如何?

转年春天,不曾想到青君一家三口竟远道而来,说是念我年事已高,怕我孤身一人远在他乡,他们放心不下。我见到稚嫩的芸儿,感到许久都没有这样的欣喜,便答应了青君一同回家。

回到苏州后,我忍不住再去沧浪亭,也许是青君与我分别时间太久,也许是她担心我会思念太重,做出一些傻事,便寸步不离。

于是,一家四口在亭下赏着明月,共度良宵。巧的是,正在我们叙旧之时,远处又有一人轻生坠河。我怕吓着芸儿,便和王家少爷心照不宣的带着青君和芸儿疾步离开。

青君二人白手起家干起了小生意,我对王少爷更是刮目相看,想起当年我与芸也是被迫离家,日子过的却一直清贫,实则惭愧。

待芸儿长大一些后,我便亲自教她读书绘画,她很有天资,早上我将《琵琶行》反复念给她听,傍晚,她便跟随我的脚后,一步一词的背诵下来。那声音,一字一句的回荡在我心间。

安逸的日子并没有让我感到踏实,我一直在盘算着自己该何时离开。青君似乎感觉得到我的想法,便隔三差五的为我做媒。

可怜我这老身子骨,见到青楼中年轻貌美的女子,心有余而力不足,见到同龄妇女,又毫无兴致可言。反倒是另一样东西,让我步入了罪孽的深渊。

鸦片会让我忘记很多事情,但腰中的银两日渐稀薄却是让我很苦闷的。之前还可以凭卖画挣些收入,但后来,鸦片让我根本无心拾笔。

而我又不忍心去向青君二人开口,拖累他们。每次烟瘾发作我只好远离芸儿,可她并不懂得缘由,以为我不喜欢她这个外孙女了,久而久之便也日渐疏远。

在青君二人的帮助下,几经周折,总算戒掉一时鸦片,那痛苦的历程让人心有余悸。次年我们一同周游华山,游人大多只在山腰处打道回府,而我则想尝试“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他们再三劝阻我不要向上攀爬,我却一意孤行,偏要不走寻常之路。

华山的险峻名不虚传,而我的体力也大不如壮年,一个时辰过后,再向山下望去,已毫无退路可言。向上看,山体光滑无棱,就算手脚并用也绝非能触及得到。回身纵观群岭,山如刀锋,威严矗立,云雾缭绕,浮沉其中。

我眯起双眼,沉沦在这空旷无人的景色之中,那些往事又再次浮现我的眼前。突然之间,我很想再喝一碗芸为我做的粥,还有那时与朋友共饮的酒。恍惚中,我看到两只白鹤翱翔在云端,那声声鸣叫,盘绕在耳边,就像是他们的召唤。 

老唐

这一篇最有意思是最后一句

"所谓登州海市,竟无从一见。"海市蜃楼,仙家住地,无从一见了,没缘分呀!加上友人琢堂又送他一房妾仕,又可重续春梦,是不是从此绝了当神仙,隐士的念头!

故事这样收尾,以现在人的观念看来,多少人替芸不值!可古人的观念又是如何……

据说《浮生六记》还有后两记,虽然证明了是伪作,但名是真的,分别是《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前四记我用了人生四味,甜酸苦辣来代表四记的主旨。

其实后两记也可用味道代表,《中山记历》记的是去外国的新奇经历,是一种新鲜有趣,从没品过的味道,就象国人初尝咖喱时一样,可以用一"辛"字,《养生记道》记的是如何修道的,当尝尽人生诸味,最后回归本源,平平淡淡才是真,可用一"淡"字。

这样,《浮生六记》,人生六味——甜酸苦辣辛淡。

在中国,天地四方合称为“六合”或“六幽”,天干地支配合纪每六十年为一周期,称“六十甲子”。

可见六在中国,六有完整之意,所以作者用六记,记录自己的一生。记录一生中最值得记录的六种味道,六种心境。

其实,作者的人生六味,各位书友也都品过。还没有感受过的年轻人,也都作好准备,老天爷是不会让谁挑食的。

Beck

1805年至1807年,沈复追随发小“琢堂”先去重庆上班,后又调到山东工作,一路上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一生只有三个地方没有去过,估计是沈复的小自豪吧。

至此沈复的“回忆录”已经结束,后两卷为他人所写,所以可以不再继续读下去了,说实话自从芸死后,我也就对书中的文字失去了兴趣。即使浪子沈复对所见所闻描写再细致入微,再生动,我总觉得缺少了什么~

总结本书内容,是沈复对自己一生的回忆,沈复也算个才子吧,从本书的文笔和各种典故的引用可以看出来,绝不是庸才,可惜沈的为人处世技能相对差了些。

“花白金招妓”非常明显地暴露了沈复的不成熟,但沈复还有些文人的特质,清高、多情、善良,沈复的一生丰富多彩,充满传奇,浪是浪的些,但也让不少人羡慕其洒脱的生活方式,只可惜苦了芸娘。

芸娘,原名陈芸,聪明伶俐、贤淑善良,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子,一个非常好的伴侣,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能文能女红,对丈夫关怀细致,对生活充满情趣,唯一不足也是不够圆熟,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导致失去公婆的宠爱。

另外对沈复约束不够,过分溺爱,导致沈复不能重视生计,也有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背景有关。总之,沈复和芸的苦难日子正是二人的性格缺陷所致。

总体来说,此书文笔朴实清秀,许多描写细致入微,但又无冗余文字,读起来非常流畅,沈复对芸的描写真情流露,芸虽然也暴露出许多不足,但还是无法阻挡在读者心中的美好形象,得妻如此,夫复何憾?

我也曾对浪子沈复,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情愫,静下心来仔细一想,其实我们不必过分指责别人,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又有谁没有缺点呢?想想如果换位,自己又能做到多好呢?

我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的人,有缺点才是真美,就像苹果公司的logo,是被人咬过一口的。人生也不会完美,总有些遗憾,总有些波折,因为这样才是真正的人生啊!喜怒哀乐,酸甜苦辣~

所以,不必后悔,无需抱怨,坚持正义,坚定理想,坚强的生活。做真正的自己,呵护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享受无憾的人生!足矣~

其实,抛开沈复的缺点,其洒脱的生活态度,还是非常值得大家学习的~

最后,给本书点个赞!

水糖眼

最早是从网上的一些流行句子中知道“浮生”二字的,当时只“浮生若梦”就觉深刻不已,实际只知其表,不知其里。

现查“浮生”一词出自《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以表人生在世虚浮不定之意。其实意思大家都了解的,一眼就能看出来。但这种了解却不是真正的了解。

如果不是经历过深切的波折思考,很难真正想通一些简单的道理,这就跟童年时的遭际现在想来会不可思议一样。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艾玛·雷耶斯的《我在秘密生长》中的童年就不同寻常,但主人公在她小时候毫无任何认为自己的人生是另类人生的想法,就清清白白白白痴痴地接受它们长大。

其实也不仅童年是如此,人生许多事情都是如此,正如多年以后这四个字一样,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是全书开头(中译本),是需要切切实实地走过时间之后才能体悟的,并不简单是几个字而已,这也与浮生之虚浮与浮生之实在之间的矛盾所相伴相生。

没尾了睡觉。

左不过是生活。

笑美

擅比喻可能是一个人的天赋,比如咱们沈公子。“余与琢堂冒雪登焉,俯视长空,琼花飞舞,遥指银山玉树,恍如身在瑶台。”这样流动的文字,若能得之一二,也不枉精读此书了。登黄鹤楼,游览赤壁,想必二人早有约定。

三白对石大官人说:我带上你,你带上钱,咱们去旅行吧!和有意思的人同游,暂时忘却那些有意义的追求,一定是件快乐的事。客居闲来,沈复乐享今宵有酒今宵醉。我不禁反思自己,没工作,没存款的生活我为什么不敢过?内心极度缺乏的安全感到底如何填平?

编辑:灵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