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演义》共读集锦12 | 悦读读书

 悦读读书 2020-08-04

★ 七月共读 ★

《三国演义》

作者: 罗贯中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领读者:李大刚

领读者说

第23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邢刑

书接上回,曹操为与袁绍决战之前解决掉自己的后顾之忧,派刘晔成功二次招降张绣。孔融推荐祢衡去招降刘表,但祢衡难入曹操的法眼,最终被黄祖所杀。太医吉平欲毒死曹操,事情败露,衣带诏小组被灭。

本回有两件事值得关注:

1.贾诩劝张绣降曹不降袁。贾诩可谓三国时期洞见人性的第一高手,向张绣列举了须降曹的三个原因,言简意赅但又切中要害。

2.祢衡的性格缺陷。祢衡年少时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气(有一位神童),过目不忘、善写文章、长于辩论。

由于年轻时与他辩论的无论从地位还是学识都不如他,久而久之,祢衡的辩论优点变成为盛气凌人的傲慢和急躁的缺点,而他自己还浑然不知。东汉末年的情形,祢衡的性格缺陷就成为了致命伤,死时年仅26岁。

第24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书接上回,曹操斩杀董承等五人后,又残忍的杀掉身怀有孕的董妃。然后,转头攻打徐州的刘备。刘备劫营不成反而丢了小沛,只好去投袁绍。

本回细细品味有以下两点

1.曹操进攻徐州时带的武将:张辽、许褚、于禁、李典、徐晃、乐进、夏侯惇、夏侯渊,几乎是曹操所有的武将家底,对于徐州可以说是志在必得。因为徐州地理位置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与袁绍之战前必须解决徐州的隐患。

诡异的是,刘备只身能够在曹操八员大将的包围圈中逃走,而恰好是投奔袁绍的方向,而八大将也并没有赶尽杀绝,之前提到的第三个脑洞,第一次应验。

2.曹操进攻徐州,献城的是陈登。陈登作为双面卧底,先后坑掉了吕布和刘备。之前的种种行动,陈登被认为是辅佐刘备之人,而实际上陈登内心只忠于朝廷,曹操既然奉了天子,所以就代表着朝廷,陈登父子的自我定位是徐州卧底。

打卡集锦

一2一

祢衡出场,先是孔融一篇长文表示赞赏,出场后却感觉打开方式很奇特,他确实够毒舌,钢则易折,最惋惜的是被黄祖给斩了,这样的人在乱世最好隐居山林,否则太容易招祸了。

再看吉太医,真是让人敬佩,也是刚正不阿,但这部分情节特别像王允用貂蝉的情节,都是没有兵权的大臣用自己能调动的一切力量来谋划,成功了不容易,失败了更显悲壮。

衣带诏的班子暴露了,而原因在演义里也很常见,打家奴,家奴不忿背叛告发。曹操的反应太残忍,杀了怀孕的董贵妃。处理了内部问题,曹操转向外部。先攻刘备,所以命途多舛的皇叔又败了,弃妻小,匹马投袁绍,太凄凉了。

还有有趣的一个点,曹操攻徐州,陈登献了徐州,不知道之后他还会干出啥事来?从某个角度上来说陈登的善变有点像吕布,但因为他所图的不同于吕布,莫名的有点可爱。

高高兴兴

本回把人性的观察写得极其精彩。


曹操的厉害之处写的很漂亮。一是曹操放祢衡。刘表都看出来,曹操借他手杀祢衡了,“祢衡数辱曹操,操不杀者,恐失人望”


最后刘表借黄祖手杀了祢衡。祢衡名仕不如流氓快刀。


曹操算袁绍,“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这句话把袁绍算得特别到位,多谋而少断,袁绍的特点,遇事慢半拍。所以有决策力还是很重要的。


为什么不在袁绍方向多放伏兵?遂望青州路走,被李典拦住,玄德匹马落荒望北而逃。


说明,第一,曹操是有部兵的,李典勇不可挡。第二,布兵夹于两敌之间,布太多也容易腹背受敌。这和放衰神去投袁绍没关系。    

灵玉

张绣在贾诩的建议下再度投降曹操。一方面,说明曹操肚量大,长子侄子及爱将都折在张绣手里,居然还能容纳之。另一方面,说明贾诩情商高。作为张绣的首席谋士,贾诩耐心的分析军事形势及人品性格,舍弃袁绍而投奔曹操。

祢衡有智商无情商,完全不懂人情世故,就是一个狂。跟情商在线的贾诩真是鲜明对比。感觉孔融推荐祢衡时就没安好心。作为祢衡的好友,孔融应该熟知其脾气秉性,肯定会在曹营惹祸上身。

结果果然把曹操集团的首领武将谋士得罪个遍。要不是曹操爱惜名声,直接就斩了。于是派去刘表那里做任务。刘表也不是废物,看出了曹操借刀杀人的意图,又派到野蛮人黄祖那里,祢衡卒。

董承冒着抄家灭族的巨大危险依然不着调。还喝酒,还留宿外人,还说梦话。果然“偶然”吐露了反曹的秘密。还好留宿的吉平医生也是反曹人士,否则已经直接团灭。不过结果依然没有变化。董承先生在和另外几人密谋时,居然被仆人听到。


仆人与董承闹矛盾,居然没被砍,也没被认真关好。于是仆人随随便便轻轻松松的逃出来直接向曹操举报。团灭,七百人全挂,还包括怀孕的董皇后,真惨。不若是提前知晓结果,不知道董承还想不想非要凑齐十人。

刘备马腾均在衣带诏上签字,因此也是曹操追讨对象。首先便是徐州的刘备,地理位置近,且根基未稳。果然刘备打了败仗,三兄弟再次被打散。

刘备只身投奔袁绍。蜀国之基业最是艰难。目前刘备也先后投奔刘焉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可见其隐忍的功夫。    

你不懂

曹操不计前嫌,将与自己有杀子之仇,并且使其痛失典韦爱将的张绣招安,纳入旗下,不得不感叹一句:曹操肚里也能撑船划桨。

张绣的归降,首功归于贾诩,而曹操又是爱才之人,所以贾诩封赏执金吾与张绣的扬武将军不相上下,按照三国演义的一贯套路,孰知贾诩与曹操是不是早已暗通款曲,将张绣引入局中呢?!


恃才傲物、狂熬不羁的祢衡,几经辗转,最终惨死在野蛮军阀黄祖的手下。关于祢衡之死,让我们不能不联想到曹操是不是在借刀杀人,我们一味的如此认为,可能也有些冤枉了曹操。

也许在曹操内心,虽想杀之而后快,可是并不想让自己担上小肚鸡肠、陷害贤良的恶名,于是只想眼不见为净,正好借此机会恶心一下对手。

要说借刀杀人,似乎安插在刘表身上更为合适,而更多责任在祢衡自己,其一情商欠缺,其二摆不清自己的位置,以自己的贤名为依仗,以曹操刘表等人的口碑做赌注,可是遇上黄祖之类对此毫不在乎的粗人,只能算是咎由自取了。


我们不得不佩服曹操的情报网,衣带诏之事败露,董承、王子服等人被清算,纷纷成为刀下亡魂。刘备失却徐州、小沛,败投袁绍,又一次失其所有,一切归零,毫无基础的草根要想立足,其任重而道远兮。    

娜娜

刘备如脱笼飞鸟一去不返,孔融出计,先招安张绣,刘表,后方稳定,度过隆冬不利作战时期再征讨玄德。于是三国一颗明星再度上台来到观众面前——鬼才贾诩。


有一种说法,贾诩虽然字文和,所行之事所谋之策却是“乱武”。之前李傕郭汜在董卓伏诛后仓皇逃窜,贾诩献计收拾残兵反攻长安,杀出一条生路,献帝再度成为傀儡皇帝。

贾诩对自己处境认知非常清晰,为在乱世中保全自己,无所谓对汉室的忠诚,但在返回长安时还是尽力阻止了李傕郭汜的残杀,推掉了封赏。


转投张绣,最放光彩的献计就是劝服张绣在袁绍和曹操中选择了曹操。双方同时来使,贾诩不问张绣,当面扯碎袁绍书信,斥其为“兄弟不能容,何能容天下国士”,此处感觉很微妙。

虽然对张绣和贾诩的相处着墨不多,敢于在主公面前先做决断,帮领导破釜沉舟而又相处甚欢的谋士,三国里没几个吧?贾诩对张绣的性格了解甚深,可做将才,没有领袖的逆鳞,对自己足够信任,才可以如此夸张表现。

从操三便,解了张绣疑惑,也是对曹操性格充分了解。天下归心用人之际,张绣归顺,曹操必然不会计算之前丧子损将之仇,而张绣和贾诩也在曹魏集团的未来战功磊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