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共读 ★ 《三国演义》 作者: 罗贯中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领读者:李大刚 领读者说 第23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邢刑 书接上回,曹操为与袁绍决战之前解决掉自己的后顾之忧,派刘晔成功二次招降张绣。孔融推荐祢衡去招降刘表,但祢衡难入曹操的法眼,最终被黄祖所杀。太医吉平欲毒死曹操,事情败露,衣带诏小组被灭。 本回有两件事值得关注: 1.贾诩劝张绣降曹不降袁。贾诩可谓三国时期洞见人性的第一高手,向张绣列举了须降曹的三个原因,言简意赅但又切中要害。 2.祢衡的性格缺陷。祢衡年少时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气(有一位神童),过目不忘、善写文章、长于辩论。 由于年轻时与他辩论的无论从地位还是学识都不如他,久而久之,祢衡的辩论优点变成为盛气凌人的傲慢和急躁的缺点,而他自己还浑然不知。东汉末年的情形,祢衡的性格缺陷就成为了致命伤,死时年仅26岁。 第24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书接上回,曹操斩杀董承等五人后,又残忍的杀掉身怀有孕的董妃。然后,转头攻打徐州的刘备。刘备劫营不成反而丢了小沛,只好去投袁绍。 本回细细品味有以下两点 1.曹操进攻徐州时带的武将:张辽、许褚、于禁、李典、徐晃、乐进、夏侯惇、夏侯渊,几乎是曹操所有的武将家底,对于徐州可以说是志在必得。因为徐州地理位置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与袁绍之战前必须解决徐州的隐患。 诡异的是,刘备只身能够在曹操八员大将的包围圈中逃走,而恰好是投奔袁绍的方向,而八大将也并没有赶尽杀绝,之前提到的第三个脑洞,第一次应验。 2.曹操进攻徐州,献城的是陈登。陈登作为双面卧底,先后坑掉了吕布和刘备。之前的种种行动,陈登被认为是辅佐刘备之人,而实际上陈登内心只忠于朝廷,曹操既然奉了天子,所以就代表着朝廷,陈登父子的自我定位是徐州卧底。 打卡集锦 一2一 祢衡出场,先是孔融一篇长文表示赞赏,出场后却感觉打开方式很奇特,他确实够毒舌,钢则易折,最惋惜的是被黄祖给斩了,这样的人在乱世最好隐居山林,否则太容易招祸了。 再看吉太医,真是让人敬佩,也是刚正不阿,但这部分情节特别像王允用貂蝉的情节,都是没有兵权的大臣用自己能调动的一切力量来谋划,成功了不容易,失败了更显悲壮。 衣带诏的班子暴露了,而原因在演义里也很常见,打家奴,家奴不忿背叛告发。曹操的反应太残忍,杀了怀孕的董贵妃。处理了内部问题,曹操转向外部。先攻刘备,所以命途多舛的皇叔又败了,弃妻小,匹马投袁绍,太凄凉了。 还有有趣的一个点,曹操攻徐州,陈登献了徐州,不知道之后他还会干出啥事来?从某个角度上来说陈登的善变有点像吕布,但因为他所图的不同于吕布,莫名的有点可爱。 高高兴兴 本回把人性的观察写得极其精彩。
灵玉 张绣在贾诩的建议下再度投降曹操。一方面,说明曹操肚量大,长子侄子及爱将都折在张绣手里,居然还能容纳之。另一方面,说明贾诩情商高。作为张绣的首席谋士,贾诩耐心的分析军事形势及人品性格,舍弃袁绍而投奔曹操。 结果果然把曹操集团的首领武将谋士得罪个遍。要不是曹操爱惜名声,直接就斩了。于是派去刘表那里做任务。刘表也不是废物,看出了曹操借刀杀人的意图,又派到野蛮人黄祖那里,祢衡卒。
刘备只身投奔袁绍。蜀国之基业最是艰难。目前刘备也先后投奔刘焉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可见其隐忍的功夫。 你不懂 曹操不计前嫌,将与自己有杀子之仇,并且使其痛失典韦爱将的张绣招安,纳入旗下,不得不感叹一句:曹操肚里也能撑船划桨。 张绣的归降,首功归于贾诩,而曹操又是爱才之人,所以贾诩封赏执金吾与张绣的扬武将军不相上下,按照三国演义的一贯套路,孰知贾诩与曹操是不是早已暗通款曲,将张绣引入局中呢?!
也许在曹操内心,虽想杀之而后快,可是并不想让自己担上小肚鸡肠、陷害贤良的恶名,于是只想眼不见为净,正好借此机会恶心一下对手。 要说借刀杀人,似乎安插在刘表身上更为合适,而更多责任在祢衡自己,其一情商欠缺,其二摆不清自己的位置,以自己的贤名为依仗,以曹操刘表等人的口碑做赌注,可是遇上黄祖之类对此毫不在乎的粗人,只能算是咎由自取了。
娜娜 刘备如脱笼飞鸟一去不返,孔融出计,先招安张绣,刘表,后方稳定,度过隆冬不利作战时期再征讨玄德。于是三国一颗明星再度上台来到观众面前——鬼才贾诩。
贾诩对自己处境认知非常清晰,为在乱世中保全自己,无所谓对汉室的忠诚,但在返回长安时还是尽力阻止了李傕郭汜的残杀,推掉了封赏。
虽然对张绣和贾诩的相处着墨不多,敢于在主公面前先做决断,帮领导破釜沉舟而又相处甚欢的谋士,三国里没几个吧?贾诩对张绣的性格了解甚深,可做将才,没有领袖的逆鳞,对自己足够信任,才可以如此夸张表现。 从操三便,解了张绣疑惑,也是对曹操性格充分了解。天下归心用人之际,张绣归顺,曹操必然不会计算之前丧子损将之仇,而张绣和贾诩也在曹魏集团的未来战功磊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