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浪潮之巅》共读集锦34 | 悦读读书

 悦读读书 2020-08-04

七月共读

《浪潮之巅(第三版)》

作者:  [美] 吴军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领读者:周重因

今日导读

第二十二章 金融风暴的冲击(4-6节)

2008年美国的金融风暴刚刚走出颓势,欧洲却又爆发了债务危机。与次贷危机不同,欧债危机不可能靠房产回暖实现复苏,而且欧洲的一些国家长期以来不思进取、缺乏竞争力。政客为了获得选票不断提高公民福利,可是GDP又没有增长,只能依靠欧盟救济度日。

如果不救济这些国家,欧元区可能就要解体,这是德国和法国不愿看到的,于是只能加大欧元的发行量,稀释欧盟所有成员的资产,造成欧元贬值。过去几年,欧洲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上的影响力逐渐削弱,甚至英国退出了欧元区,使得欧元区更加艰难。

危机与灾难必会带来整个社会的变革,不只是国家和企业的崛起消亡,也影响人民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改变。

过去70多年,科技进步,工业化席卷全球。从事制造生产的劳动力比例下降,多余的劳动力必须转移到其他产业。而且经济发展的瓶颈从产量不足变成了消费不足。

这造成的结果就是资本向虚拟经济转移,同时社会习惯了提前消费。这两种风气使得社会变得浮躁和短视,当泡沫浮现时,大多数人的目的不是发明技术、挖掘商机与开创产业,而是投机地捞一把。

直到泡沫破灭,经过这波危机,勤奋与节俭,又成为了西方主流的核心价值观。

金融危机过后健康的经济体只剩下中美两家超级公司。美国的修复力在于,首先它是一个年轻开放的国家,保持着朝气与进取精神。第二,美国倡导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

第三,美国的金融业非常发达能够吸引全球投资。最后,美国有极大的经济体量和足够的财富积累。其实美国最大的问题不在经济领域,而是政治上的“政治正确”。

至于中国经济运行良好的原因极为简单,中国人都有希望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状况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得到解放,勤劳致富的动力才能推进社会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这就是最简单的真理:财富是创造出来的,不是炒作和救济所能取得。

当然,今天中国的经济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作者也预示了未来中国会出现经济危机,因为经济危机对改善经济结构是必要且无法避免的。

今天阅读时,请思考一下我们国家近期的经济形势如何,经济危机是否真的会到来,面对经济危机我们该做点什么减小损失?

打卡集锦

草木有心

欧债危机显示了高福利带来的高危机,一味的重视高福利,生产和创造却不足,任何外在调节都不能从根本上化解这样的危机,因此欧洲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上的影响力也逐渐消弱。

美国次贷虽然导致了金融危机,但是美国却是受影响国家中恢复最快的一个,因为美国富有冒险精神,有高自由度的市场经济,有发达的金融业和丰富的资源,并且藏富于民;

中国人民有勤劳致富的优良基因,富于生产和创造,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因此才有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中国和美国是全球最大最健康的两个经济体,他们之间的“相爱相杀”影响之大在最近的“中美贸易战”中可见一斑。    

嘻嘻

曾经勤俭节约,量入为出是大家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现在整个社会都变得非常短视和浮躁。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很少的劳动力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在世界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富人是如何生活的,刺激着每个人的神经。虚拟经济助长人们超前消费。经济危机拥抱着这个世界,带来整个社会的变革。

有些国家靠着足够的竞争力和造血能力走出金融危机,但是欧债危机到现在还没有解决,可以看到的是欧洲的经济地位在下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几百年过去了,这个规律没变。经济地位和财富决定政治地位,想不遵循都不行。

全球经济如何才能健康发展?需要关注核心业务,需要提高利润和现金储备,需要降低债务,需要增强资金的流动性。    

大可

欧债危机源于一些欧洲国家长期以来的不思进取和寅吃卯粮。希腊人像个亿万富翁那样消费,实际上财富可能还未达到百万。高福利政策在整个国家营造一种不必努力就可以富足生活的氛围。

就这样慢慢漏洞越来越大,经济体量并不大的希腊拖累了整个欧盟。而欧盟这个经济共同体恰巧运转机制不太畅通,经常贻误合适的救助时机。这也是英国最近表现出强烈脱欧愿望的原因之一。


回看中国,全社会从上到下都有一种希望通过自身努力而改变自己的社会和经济状况的动力,并且付诸于行动。尽管目前投机致富的行为偶尔也会发生,劳动致富还是社会的主基调。    

孙乐

从美国大萧条开始,银行开始不满足于投资实体经济,毕竟投资回报太慢,于是就出现了虚拟经济。二战后,大量商品出现,劳动力供过于求,虚拟经济来提供更多就业和投资机会。超前消费也增加了经济运行的风险,此次经济危机就是这个原因。


从这个危机开始,开始反思,超前消费,高福利,是国家经济运行的负担,反观中国,人们都有一种过上美好生活的远景,并为之努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