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共读 ★ 《三国演义》 作者: 罗贯中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领读者:李大刚 领读者说 第25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书接上回,曹操放跑了刘备,却将关羽团团围困,经过土山上“三罪”、“三便”、“三约”的谈判,曹操顺利收降关羽。曹袁大战一番战开始,关羽迅雷之势斩颜良。 第26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书接上回,关羽斩杀颜良,被封为汉寿亭侯,紧接着又诛杀了文丑,接连除掉袁绍最为得力的两大武将。当关羽得知刘备身在袁绍处时,便义无反顾的准备带二嫂去投奔刘备。 这两回的主角成了关羽,故事又基本连在一起,故而一起对照真实历史的记载,来还原下其本来面目: (一)屯土山约三事:在《三国志》中记载为曹公禽羽以归。演义中的关羽通过约三事,来突出了关羽的“忠义”。 历史上对关公的信仰始于南北朝,关帝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不仅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关公褒扬喝彩的产物,更是百姓精神生活的需要。 统治阶级从封建道德的角度大肆宣扬关公的忠孝节义,使关公信仰在不太长的历史时间里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庙宇增多,达数十万座;关公的封号不断加多。 (二)斩颜良的疑问:这场与颜良的遭遇战,从结果上看,可以讲是真实历史上关羽为数不多的胜仗。 但从过程上看,有三处疑点需要进行澄清: 1.曹操一方出战的是关羽和张辽,这当中张辽的作用是搞乱颜良的部队,而引起骚乱,给关羽创造接近颜良的机会,从而实现擒贼先擒王的策略。至少应该算给张辽一半的功劳。 2.看见关羽向着自己冲过来,颜良为何没有做出任何的防范措施呢?因为关羽的大哥刘备当时投靠了袁绍,颜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家伙认为关羽是看准机会倒戈过来投诚的,所以才会有颜良方欲问时,关羽偷袭杀害颜良的记载,堂堂的武圣这为数不多的胜仗,还是靠着偷袭,汗颜汗颜... 3.关羽使用的武器是个疑点: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实际上是到了唐朝才出现的兵器,而且由于其制造成本较高,并且非常笨重不适合在近身格斗的实战使用,更多的成为一种仪仗兵器,用以在操练阵列时候彰显军威使用。 到了清代早期甚至变成了武举考试中测试臂力的道具。关羽杀颜良的所有历史记载中,无一例外都用到了刺而不是砍。刀法精湛的武圣,居然用刀刺死了对手,怎么想都是非常滑稽和蹩脚的画面。 (三)诛文丑事件,历史上文丑并非死于关羽之手,而是死于乱军之中,如果真的要算战功的话,也应该记在徐晃的功劳簿上,《三国志》记载,徐晃“进至延津,破文丑。” (四)关羽日常行头为何是绿袍:这要从中国古代的一个制度说起:尚色。中国古人对颜色的重视要远远大于现代人。 《礼记》在古代的地位就跟当今的宪法差不多,指导着政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事物,而所有的事情都必须按照礼仪操办才具有合法性,而颜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礼记》中讲到:"衣正色,裳间色。"古人最早的衣服上身为衣,下身类似裙子的叫做裳,汉代以后裳改称为帬,就是裙子的裙的古体字。而正色与间色就成为了代表两种不同阶级的色系,古时期人们尚正色,厌间色。 正色指:青、赤、黄、白、黑;间色指:绿、红、碧、紫、駵黄。汉武帝之后,服饰的尚色制度出现,服饰颜色成为尊卑贵贱的天然区隔。而由于刘备创业初期只是县级干部,其手下的关羽就只能选择绿袍这样的间色系服饰。 而当曹操奖励给关羽异锦战袍时,关羽仍将绿袍穿在外面,以示不忘初心的忠义之志。 (五)关羽的绿头巾从何而来呢?在佛教的寺院中,会有18尊守护神,叫做护法伽蓝神,梵语念做"僧伽蓝摩"。 而佛教传到中国,传说隋代天台宗创始者智者大师,在荆州的玉泉山入定期间,曾看见关羽显灵,带着很多鬼神显出种种恐怖的场景,给智者大师捣乱。 经过智者大师的度化,关羽成为了正式的佛家弟子,并誓愿作为佛教的护法,从此后关羽成为了我国佛教寺院的护法神。而印度伽蓝神原配的青头巾,也就转移到了各种剧集中的关羽身上,而经过由青转绿的变迁,关羽的形象就变成了绿袍绿头巾了。 而关羽对于老百姓将自己塑造成这个装扮,内心也是非常的郁闷的,他就曾有过一次抱怨式的诉苦:元杂剧《关云长大破蚩尤》第三折中,玉泉山的长老问关羽:“想将军在生时,生的容貌端然,今日正直为神,可塑得如此恶像,可是为何也?” 关羽答道:“颇恨那愚浊下民,他塑画的我不依本分。我在生时谁曾道每日朝朝无是狠。......塑的我披这副黄金铠,戴一顶渗青巾。他将咱来祭敬。” 看来关羽对于自己的绿头巾形象,也是非常的不满意,但由于其民间形象已经根深蒂固,这绿头巾就再也摘不下来了。 打卡集锦 阿赞 知乎有个问题是"哪一瞬间让你觉得智商受到了侮辱",看三国里有答案。孤傲绝伦虽然知道演义的性质,但还是对一些细节看的无语。 老罗刻画人物自然是成功,"土鸡瓦犬""插标卖首"让关公孤傲绝伦、睥睨纵横的形象深入人心,双杀颜良文丑乃是点睛之笔,但是细节呢~合着两次都是因为"马快",那到底是关公厉害还是赤兔马厉害,没有赤兔关公杀不了了呗,此一。 再说袁绍,优柔寡断独断专行自负任性的形象也是深刻。但是,死不死的是自己谋士的忠言一句不听,刘备一狡辩就立马信了,动不动把自己谋士下狱,可能吗?因为老罗描绘的袁绍还是个爱惜名誉的主。 "盛名之下无虚士",年轻时也是能团结一批才俊的英才,那么礼贤下士这一套肯定玩的溜,现在数个大敌当前,就本性易移,随意折腾手下了?写的太过分了。我感觉智商受到了侮辱。。。 上官婉儿 这两回关羽显露了响当当的英雄本色,惺惺念念惦记着大哥,可世间的事就是这么无奈,好不容易出征的刘备还被编军在后,白白让文丑又送个人头,想来袁绍得气炸了,手下如此得意的两员大将折损在刘备这厮的手下手中。 回末一个叫蔡阳的人要去送人头……嗯,想想个中翘楚颜良文丑的后果,嗯提前祝送人头快乐。 灵玉 刘备打了败仗,三兄弟失散。关羽武艺高强,但已被曹军包围,外无援军,内无积粟,还要保护两位皇嫂。张辽出面劝关羽留下有用之身,不要白白枉死。关羽答应,但是提前说话一旦知晓刘备所在,马上走人。曹操答应了。 曹操心里明白,杀关羽或者不答应他的条件,都会招来不义的坏名声。不如借机先收下关羽,显示自己的肚量和胸襟。然后再慢慢找出关羽弱点,永远留下他。于是曹操坦言,一定不失信。 小叶子 话说刘备败走到了袁谭所占据的青州,袁谭十分善待刘备,也算是得到了一些优待,都是刘备刚刚从曹操手中巧取豪夺的徐州就有丢失了。再一次,丢失了他的根基。
关羽啊关羽,如果你真的对刘备忠义应该冲下土山于曹军决死,或者手持偃月之刃,血溅三尺土山之上。来回报刘备对你的的信任,可是你呢?你却投降了曹操!降汉不降曹?说的好听,但是曹在当时既是汉的代言人。 就算你投降了曹操,你也不应该索要任何东西啊!可你呢?收下了赤兔马,还手下了汉寿亭侯的官职。你这么做和普通的曹将有什么区别? 而曹操不杀你对你有莫大的恩赐,但是你在背弃曹操去寻刘备时,去擅杀了曹操手下的大将7名。投降曹操,已为不忠;背弃信义,更是不义。
这些人都是为了他们的信念甘心赴死之人。为什么我们不祭拜他们?关羽的封神,恐怕是某个朝代的某个统治者的有心之为罢了 藝奇 曹操攻占了徐州等地,关羽兵败被曹军围在小山上,曹操派张文元前去劝说,希望关羽归顺自己。 最終关羽提出三个条件后,暂时归顺了曹操,曹操送予黄金美女希望关羽永远忠于自己但关羽都没要,唯独选了一匹赤兔马,曹操心中不快,后又多次“挑弄”关羽,但最后被他的忠肝义胆所折服。 再说袁绍与田丰商议想要攻打曹操,被劝阻,但刘备认为不杀曹操难绝后患,所以袁绍派颜良出战,颜良勇猛一直占上风,后关羽为报曹操恩情出战,将颜良斩于马下,袁绍大怒。 袁绍本想斩杀刘备,但刘备解释了关羽杀死颜良的原因后,袁绍便渐渐气消了,并再次派出文丑攻打曹操,刘备也一同前往,战争中,关羽又一次斩杀了袁绍猛将文丑,同时刘备发现关羽确实在曹操处。 回营后袁绍因文丑被斩责怪刘备,刘备称可叫关羽来助袁绍,便写了一封密信给关羽,关羽收到密信后准备找曹操辞别,谁知曹操想留住关羽,托病避而不见,关羽无奈,只得留下书信,带着嫂嫂离开曹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