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演义》共读集锦48 | 悦读读书

 悦读读书 2020-08-04

★ 九月共读 ★

《三国演义》

作者: 罗贯中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领读者:李大刚

领读者说

95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96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书接上回,马谡立下军令状镇守街亭,选择了上山扎营。因为被张郃抢占了水源,而只能选择突围撤退。诸葛亮在西城采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而后安排西蜀部队有序撤回汉中。

司马懿与曹真收复陇西诸郡。诸葛亮彻查丢失街亭之事,挥泪斩了马谡。东线战场上,周鲂假意投降曹魏,引诱曹休进攻东吴,石亭之战陆逊大败曹休。

【背景叙述】

一、诈降曹魏的鄱阳太守周鲂,其儿子就是周处,没错,我们语文课本中的周处除三害就是他的典故。

二、街亭是如何失守的呢?

其中还是存在着很大的疑问:马谡的部署究竟有没有问题:马谡兵力只有张郃的五分之一,而且只比张郃早到一天,如果选择当道扎营,一是来不及充分做好防御的工事,容易被张郃包围吃了饺子;二是即便能够抵抗,缺少水源供给又能坚持几天呢?

所以马谡当时选择上山扎营,一方面利用山道狭窄,张郃难以展开进攻覆盖面,可以有效弥补兵力的差距;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有了水源的补给,可以坚守一战。

所以说马谡的部署是没有问题的。马谡如果说部署得当,那怎么就败了呢?这当中有非常蹊跷的地方。

一直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据《三国志》记载,马谡主动舍弃了水源,部队分置调度混乱,王平连续多次劝谏马谡,马谡不采纳他的计谋,故而大败于街亭。

兵卒星散四处,独有王平所带领的一千人马,鸣金擂鼓坚守阵地,魏国将领张郃怀疑他布有伏兵,不敢靠近紧逼。于是王平缓缓收集各营寨剩余人马,率领将士撤退。

而民间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是讲马谡安排王平带兵保护水源,而王平因为不满马谡的安排而疏于防范,被张郃的部队突袭夺取了水源,王平带部队仓惶逃跑,造成马谡部队被围并且被切断了水源,马谡只能选择血战突围,街亭失守。

费祎作为诸葛亮的参军,负责具体调查街亭失守的原因。

因为王平的部队先撤回大营,为了逃避自己的玩忽职守,而讲失利的责任全部摔给了马谡;而当马谡的部队后续撤回大营后,费祎也听到了马谡及其他部将对于王平不听指挥,疏于防范,造成水源被夺取,并私自逃跑的控诉。

然并卵,费祎并没有公证的评判,而是选择听信了王平的说法,所以在《三国志》上留下的记载就是现在的样子。而其中关于水源的逻辑并不难看穿,水源究竟在哪里,当时马谡安排的谁负责保护水源呢?真相并不难查清楚。

我们几乎可以断定,王平在撒谎,而费祎在向诸葛亮汇报这件事情的时候,也撒了谎。从而造成了马谡和他手下的将官李盛、张休等人被处死,黄袭被夺兵。如果说马谡指挥失当,可李盛、张休等人又因何处死呢?

很明显是在灭口,为了掩盖事情的真相。种种看似匪夷所思的事件,其背后一定有一个符合逻辑关系的隐藏秘密:推论一:费祎和马谡同为诸葛亮看好的接班人,两人之间存在岗位竞争关系。

费祎出使东吴时,被孙权评价为:"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意思是说费祎是天下有德才的人,必当成为蜀国的辅佐大臣,恐怕再也不能常来我们东吴了。”而日后费祎真的成为了蜀汉的丞相。

而马谡呢,作为诸葛亮的参军,才气器量超过常人,喜好谈论兵法,诸葛亮深加器重,另眼相看。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您要审慎!”

诸葛亮对这话不大在意,任命马谡为参军,每次引见马谡与他交谈兵法,总是一天到晚。南征时马谡定下攻心之计,诸葛亮深然之。如果费祎想借机除掉马谡,那么听取王平的说法,就有了合情合理的解释。

推论二:费祎得到了诸葛亮的授意,借机除掉马谡。为什么呢?前面关于马谡的半个脑洞里面,我们已经讲述了刘备安排马谡作为诸葛亮身边的卧底的脑洞可能性,那么诸葛亮又是如何发觉马谡这个卧底的呢?

答案就在街亭之战。正史中记载是死于狱中,而并非演义中所讲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在狱中,诸葛亮原本是要审问马谡因何不停指挥而丢失街亭的,但在狱吏的严刑拷打之下,马谡精神防线已经全面崩溃,自知难免一死,故而道出了我是卧底的底牌,想以此作为自保,向诸葛亮表忠的底牌。

但是当诸葛亮得知马谡竟然是刘备安插在自己身边的卧底的时候,内心中一定如翻江倒海一般。而如此之大的政治丑闻,对于诸葛亮来讲,又怎么可能允许消息走漏呢?所以,马谡没有被公开处决,而是离奇的死于狱中。

而为了清理马谡残存的卧底势力,与马谡同守街亭的张休和李盛,也遭牵连而死。王平则因祸得福,为了掩盖一个更大的政治丑闻,从而使得自己不那么圆滑的谎言被堂而皇之的写进了正史,费祎则充当了不那么光彩的撒谎者。

三、空城计:首先澄清一点,空城计历史上是有的。最早的记载是在公元前666年,郑国使用空城计吓退了楚国的进攻。在三国年代曹操也曾用过吓退了吕布。

但是诸葛亮和司马懿的这个桥段是虚构的,因为在公元228年司马懿根本不在曹魏的西线战场。这又是一个假历史。接下来,我们来说说演义中的诸葛亮真的吓走了司马懿吗?

有三个疑问:

1、司马懿15万大军抵达西城,西城只不过是个弹丸小城,就算诸葛亮设有埋伏,小小的西城又能埋伏下多少人马呢?而且西城的四周也是视野开阔,根本不适合在城外设伏。再加上双方实际投入到整个战役的兵力对比,司马懿计算的很清楚。

2、司马懿为什么不让司马昭当先头部队,进西城打探打探。就算诸葛亮有可能在西城有所埋伏,司马懿也可以让侦察连去打探打探。

毕竟西城真的是很小很小的城,想当初赤壁孙刘联军5万人都已经是很庞大的队伍了,西城总不会比赤壁还大吧。侦察连一进城就能知道究竟了。

3、司马懿顾虑西城有埋伏,那又为何不用弓箭兵从城外射杀在城楼上摆范儿的诸葛亮呢,三国时期的弓箭射程足以从城下精准打击城楼上的目标。

大家可以拿吕布辕门射戟做参考,当时吕布在百步之外射中目标,普通的弓箭兵臂力不及吕布也能至少射中60步以内的目标,60步大概会有45米左右,小小的西城城墙总不会有45米高吧。

空城计存在以上疑点,要么是司马懿脑子秀逗,要么就是他还有更深层次的谋略,让我们站在司马懿的角度来看: 

1、司马懿是故意不进西城;2、诸葛亮算准了司马懿明知道西城是空城而不进;3、司马懿卖给诸葛亮一个顺水人情。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要从司马懿此次出兵开始说起。诸葛亮出祁山,最初的对手是曹魏的曹真大都督。

曹真已经是当时曹魏自家的最高统帅了,而且曹真早已看出司马懿的能力远在自己之上,如果司马懿掌握兵权,曹魏家的基业就有被司马懿抢夺的可能,所以曹真一直不用司马懿。

只是当诸葛亮打上门来,曹真自己又应付不了的时候,才不得不重新启用司马懿。曹真的心思是司马懿和诸葛亮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运气好是个两败俱伤,到时候自己再出兵长安,一统天下。

所以当时曹真只给了司马懿15万人马,刚好跟诸葛亮的兵力相当,即便是司马懿赢了,也还不足以反水。

司马懿的人生目标是统一天下,当然不是给曹魏家继续当职业经理人,而是等待羽翼丰满自主创业,所以司马懿一生都在按照自己的人生规划行事。他知道诸葛亮在西川积蓄力量一定会攻打曹魏,自己则韬光隐晦,等待这一时机。

果然曹真根本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得到机会,可以掌握15万兵去和诸葛亮比拼。但是如果司马懿在西城活捉了诸葛亮,他将失去自己的最大竞争对手,身为老板的曹真还会把这么一个狼子野心的高手放在自己的身边吗?

策马在西城外,司马懿一定是飞快的把活捉诸葛亮后,回到长安,曹真斩除诸葛亮后再捎带脚斩除自己的景象设想到了,才没有进西城。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留下自己一生的敌人诸葛亮,才能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得以长长久久,才能使自己拥有更大的兵权,才能真正的有时机等待推翻曹魏的政权,自己当政。所以司马懿当时最大的威胁是来自于曹真而非诸葛亮。

等曹真死后,曹家再也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人物统领三军了,司马懿才真正走上前台。最后,我们在来延伸下,来看看罗贯中先生有没有更深层次的隐喻呢?罗贯中先生不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文人。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他也曾参与其中。

明人王圻在《稗史汇编》中,称他是“有志图王者,乃遇真主”,也就是看到天下将不免落到朱元璋手里,才不得已淡出江湖。不久,罗贯中远走江南,流寓于江、浙一带,以小说抒写其“图王”霸业之胸襟。

可以看得出,罗贯中先生对于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存在一定的看法的,特别是当坊间流传出朱洪武皇帝的“火烧庆功楼”事件之后。

在《大明英烈》和《明英烈传》等评书中,都会讲到朱元璋由于担心那些开国功臣恃功夺权,建造一座庆功楼借机火烧文武功臣。

火烧庆功楼的真假,我们已经是无从考证了,但对于正在书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先生,是一定会通过一种方式来隐喻性的记载下来,罗先生所选择的方式,就是通过空城计的桥段,借用司马懿的角度看穿这个问题,从而非常隐喻的来抨击朱元璋。

打卡集锦

胖子小王

正所谓棋逢对手,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一对互相忌惮,互相敬佩。司马懿多次说诸葛亮真神人,吾不及诸葛亮也,之类的话。

可以说两军统帅实力旗鼓相当,对于街亭如此要地一向谨慎诸葛亮居然派从未带过兵的马谡防守我实在是不太理解,应该不会是像当年关羽放曹操那样以前就想到了马谡必败吧。

如果按照领读者的脑洞,诸葛亮为了除掉马谡这个卧底可真是下了血本了。 空城计就是心理上的博弈,这次诸葛亮赢了,下次就不好说了。    

Jane

1、王平这一辈子很郁闷啊。每次带路,人家都不听。既然不听,为啥非要带着人家。


2、马谡失街亭,史上第二位被归类为纸上谈兵的著名案例。究竟是什么原因已经不知道了。总之,诸葛亮的这次北伐正式失败了。


3、周鲂和周瑜有关系么…感觉都是…而且还被曹休一把抱住,简直没眼看啊哈哈哈哈,上一次被一把抱住的还是要跳荷花池的貂蝉啊。


4、孙权这个臭小子。真的很有手腕,把下面的人捏的死去活来又能哄得很好。前有摸着周泰的伤疤哭,现在又给陆逊打伞,还给周鲂写最高级的宣传材料。    

云淡风轻

高手过招,胜负就在毫厘之间。战前司马懿和诸葛亮对于战役走势判断完全一致,对街亭重要性都高度重视,战略定了,剩下就看战术执行者了。

关键时刻,被诸葛亮委以重任的马谡掉了链子,街亭失守直接决定了战役走势:蜀兵先胜后败,虽有空城计、收姜维和赵云完整带队回归的亮点,但对诸葛亮打击亦是很大,毕竟在战略上被抑制了,战术上也失败了。

马谡被杀也就是诸葛亮从严治军的需要了。面对司马懿,诸葛亮的神来之笔似乎再也画不出漂亮画卷。

曹魏解了西蜀之围,又开始谋划东吴的地盘。但曹氏一脉已经将星落地,后代虽登高位,却不胜重任。曹真如此,曹休也不例外,日后司马氏一家独大也是必然。

曹家人贪功求胜,不听劝诫的坏毛病的后果就是轮番吃败仗,灭了自己的锐气,涨了对手的威风。    

诸葛亮一生谨慎,重任托付马谡守街亭,结果马谡过于自大,听不进副将的进谏,犯了严重错误,导致街亭失守,损兵折将。这恐怕是全书第一次讲诸葛亮失误。前一次还收服了个姜维,打个平手。


传说中瑶琴退十五万兵的故事原来在这,又是打了个心理战啊。


由于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不得不斩马谡,想起刘备说马谡不可大用,诸葛亮哭成了泪人儿。


由于这次失误,诸葛亮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总督军马。    

笑看风云

司马懿与诸葛亮正面交战,两位大神级的军师对决,彼此虽没有见面,但却都非常了解对方,棋逢对手的争斗甚是精彩!曹魏十几万大军压境,诸葛亮派马稷来守街亭,只要守住街亭,北伐成功在望!

马稷虽平日跟随军师身旁,进谏了许多优质策略,深得诸葛亮赏识,但也因此骄傲自满,听不进旁人的建议,甚至诸葛亮再三叮嘱也置若罔闻。骄兵必败,恒古不变的道理,又失地利,街亭无法守住,可怜诸多蜀军被魏兵斩杀大半。


诸葛亮亡羊补牢,调遣各路人马有序退兵,最大限度的保留实力,为以后的北伐留存火种,但终究是兵力有限,身边只留下一班文臣,司马懿兵临城下,这才有了一出“空城计”,名传千古!不得不佩服诸葛亮临危不乱,逆转劣势险中取胜的气魄!


挥泪斩马稷,不得已而为之,军中无戏言,军令状必须要执行,否则就会失去主将威严。诸葛亮在喜欢马稷,也必须按着军令执行!

遥想刘备托孤之时,就曾劝告诸葛亮:马稷不可重用耳!刘备的识人的眼力真的是一般人不能比的,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大江东去浪淘尽……    

编辑:灵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