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渡北归》共读集锦28 | 悦读读书

 悦读读书 2020-08-04

九月

共读

《南渡北归》2

作者: 岳南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领读者:云淡风轻

领读者说

第十二章 从学者到“斗士”


由于在学生期间就写出了几篇高质量论文,1934年清华历史系毕业生吴晗受到恩师蒋廷黻和学界大腕胡适的赏识,虽然没有留学经历,留校任教的他由助教破格晋升为讲师,并在蒋老师的推荐下,1937年被云南大学聘为教授,年仅29岁,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

但云大是个新校,学术水平不高,吴晗以副教授身份转到西南联大任教。较之前两年的一帆风顺,由于没有高学历,这次清华给的职称令吴晗心生不满。

而闻一多的爱徒陈梦家在西南联大任教倒是心情愉快,但也犯了刘文典情商不高的毛病,让同事觉得不爽。好在当年高校唯才是举,任人唯贤实至名归。清华大学在他们33岁时均聘为教授,仅有初中文凭的华罗庚也被熊庆来发现予以重点培养,28岁聘为教授。

为躲避空袭,闻一多一家搬到条件更为恶劣的昆明郊区的土坯房。时隔不久,热心的闻一多请住宅被轰炸的华罗庚与他合住土坯房。

在北平,闻教授自家住的小院就十几间房子,现在16平米的房子住了两家14口人,难以想象这是清华大学两位教授的居住环境,可见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破坏性是多么巨大。

难能可贵在于他们具有贫贱不能移崇高操守,虽处陋室,仍然潜心治学。闻一多写出了《伏羲考》,华罗庚则写出了《堆垒素数论》(获得教育部1941年自然科学类唯一的一等奖),成为国际知名数学家。

随着战争的蔓延,昆明物价飞涨,联大教授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闻一多因为自家人口多,生活压力大,这位名教授几乎想尽一切办法,变卖了所有能卖的东西。

最后走头无路,只能在课余走上街头刻图章赚钱补贴家用,但生意少他着急,因为挣钱少会挨饿;生意多他也着急,这样会耽误他做学问。为五斗米折腰的闻一多整日刻章腰酸背痛,精神上极度压抑,内心里必然有怨气。

与闻一多相比,吴晗生活压力甚至更甚。他要养十几口人。妻子袁震身体差,家中需要用钱地方多,薪水的购买力却总在下降,而且年轻的吴教授除了教书还要干家务照顾妻子,心情自然不能愉悦,难以静下心来做学问。

袁震作为一名中共地下党员,平时也旁敲侧击,这样吴晗对政府开始心生不满,直至痛恨执政者。

作为民国时期高级知识分子本来待遇优厚,生活富足,但是抗战让他们走到社会最底层,和普通百姓一样为吃饭穿衣发愁。同病相怜的两位教授思想变了,慢慢开始参加一些政治活动,立场开始向中共转变。    

密封线

打卡集锦

Emma Wan

吳晗看起來很鳳凰男⋯⋯家貧不能出國,討厭能放洋的,年輕時在雲南大學做了教授開始自命高人一等,聯大時期無法做鳳頭及攀比心理的痛苦,對學生的下馬威,這些經歷真的很像一個自尊心超強又玻璃心的鳳凰男形象。

吳晗跟陳夢家來往時應該很痛苦吧。一樣青年得志一樣狂妄,不同的事陳有業師聞一多關照,吳只能自己打拼,肯定覺得陳無比礙眼。

那吳的政治立場轉變除了妻子影響外,這種心境和每況愈下的經濟環境有關嗎?何兆武大概是覺得肯定有關。    

嘻嘻

孔方兄少如何,不能留洋又如何,吴晗凭借自己的才华留任清华,破格升为讲师,又被熊庆来聘为云大教授,自身的努力很重要,胡适和蒋廷黻的提携更重要。

但是外来的和尚才会念经的思维定势很难破除,未沾过欧风美雨的陈梦家和吴晗虽然无法与“海龟”抗衡,但是都在33岁时当上了教授,也是很优秀的人物了。

连续三章里最吸引人的人物还是闻一多。从当学生时罢课,到当老师时开除罢课学生,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变成共产主义的斗士,从写新诗到研究杜诗楚辞再到写出《伏羲考》,一生随着一声枪响嘎然而止。

特别让人感动的是闻一多自己就住的很挤,还能把华罗庚一家接来一起隔帘而居,就在这16平米的小屋闻一多,完成了轰动一时的著名神话专论《伏羲考》,华罗庚则完成了饮誉世界数学界的不朽之作《堆垒素数论》。

读着这章,对熊庆来很有好感。熊庆来是中国现代数学先驱,中国函数论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以“熊氏无穷数”理论载入世界数学史册。 熊庆来还是识千里马的伯乐。    

青棠

与闻一多关系密切的吴晗和陈梦家,两者有着相似经历,同样没有留学的经历,同样在海龟众多的清华担任副教和助教,但不同的是陈作为闻一多的学生受到了更多的照顾但也助长了其性格中的弱点。


华罗庚先生以初中文凭自学成才,在数学界得到大家的赏识,并获得入清华园的资格,在这里更加系统性的学习数学。他和闻一多在昆明虽居陋室但结出了丰硕成果,闻一多完成了《伏羲考》,华罗庚完成了饮誉世界数学界的《堆垒素数论》。


随着战争的持续,国民党日益腐化,通货膨胀,法币贬值,教授们生活日益艰辛,多以变卖衣物、书籍或以一技之长度日,这也使得教授们的思想渐渐发生了转变。    

Summer

对吴晗的认知一直都是他的《海瑞罢官》以及在文革中遭受破坏而自杀于狱中,对他早年的经历知之甚少,他的一生真是将坎坷进行到底。

青年时代,如果说胡适对吴晗的影响主要是学术上的,那么他的妻子袁震对他不仅有学术上,更有思想上的,甚至她的影响比胡适更为深远和有力。

也许用穷则生变这个词来说有些贬低的成分,但生活环境与自己期望值之间的差异过大,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选择的,也是他投身革命的重要原因。    

Unicorn

提起吴晗,立刻想到的是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这是作为政治人物的吴晗,但吴晗最初身份是学者,可以说,早期的吴晗总的来说还算一帆风顺。

虽然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没能留洋,但得到两位学术大腕的赏识,早早便飞黄腾达,成为"自信与娇气"之人,因此,回到清华时便发生了一系列波折。

抗战下的西南,主题是贫困,即使是教授,也受到柴米油盐的困扰,不得不典当心爱之物来维持生计,这种情况下,闻一多,华罗庚等人先后取得成果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现在大学中,本土博士留校的话晋升之路相比之下依然显得异常漫长,而青千的起点相对较高,而且评定教授要求必须有国外经历,所以,如果生在现代,吴晗的命运也许会截然不同了吧    

编辑:灵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