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密关系》共读集锦04 | 悦读读书

 悦读读书 2020-08-04

如果可以,我们多么希望世界上有一部爱情圣典,能让每个人从中按图索骥找到真爱从而寻得幸福。而《亲密关系》,就是这样一本讲述有关人类情感关系及规律特点的书。

欢迎进入十二月共读

《亲密关系》

作者: 罗兰米勒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领读者:bunny

领读者说

第四章 社会认知

我们通常是如何对他人的行为作出判断的呢?这取决于我们的社会认知,而社会认知指的就是理解社会现象的知觉和判断过程。我们的社会认知又是如何得来的呢?作者在本章中提到这么几个因素。

一是第一印象,也就是首因效应。我们对他人的印象通常在“瞬间”完成,也就是1/25秒。 首因效应使最先获得的信息印象深刻,并且同即时印象和刻板印象一起,塑造出他人的整体印象。而每当我们想检测对他人的第一印象是否正确时通常会面临验证性偏差。

二是知觉的力量。知觉的影响体现在六个方面,分别是理想化伴侣、归因过程、记忆、关系信念、期望、自我知觉。

文中提到两种方式可以与伴侣相处愉悦,那就是要么建立对伴侣的积极错觉,要么不断调整对伴侣的期望。在归因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受到行动者/观察者效应和自我服务偏差的影响。并且每个人依恋类型对自我的归因模式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人们的记忆是会重构的,也就是会不断改变和调整,这种重构性记忆依然会影响到亲密关系中的情感。关系信念分为宿命信念和成长信念,我们也可以发现,成长信念对亲密关系更有适应意义。

关系信念影响到个人的期望,并且导致自我实现的预言,这就是我们的想法会对别人产生的作用。自我概念中,自我证实和自我提升会像天秤的两端一样不断在亲密关系中发生作用。知觉的力量大概就体现在以上六个方面。

三是印象管理。作者在这里提到了四种印象管理策略,分别是逢迎讨好、自我推销、恐吓和恳求。前两种显然会比后两种更让人喜欢,但后面两种在某些特殊时刻依然能够起到作用。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的印象管理有两个特点,一是个人动机存在自我监控的差异,二是我们花在陌生人身上的心思往往比好友和爱人更多。

四是我们了解伴侣的程度。事实上,我们经常过高的估计自己了解伴侣的程度,我们也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么了解我们的伴侣。

通常伴侣的特征越明显,我们就越容易观察到。而知觉他人的能力更强的人往往在亲密关系中更为满意,觉知能力也可以通过训练来提升。对他人的觉知可以给他人带来行为上的影响和改变,这也正是“期望”的力量。

今日思考:

1.准确的觉知就一定是好的么?痴迷型和疏远型如何对待觉知到的信息?

2.我们的想法通常会如何影响到对方的行为?

3.亲密关系中,对伴侣的了解程度是否和相处时间长度成正比?

打卡集锦

肉肉

这一章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认知对亲密关系的影响,从感觉(第一印象),知觉,记忆,思维(关系信念),想象(期望,自我直觉)这几方面着手。

看完才发现亲密关系真的很复杂,比如第一印象地位如此重要,我们经常在做却从来没有意识到很容易凭借第一印象来给一个人下结论,而且长久都不会改变这种观点。


上大学的时候,班里有个男生是湖南的,说话声音比较低沉,自我介绍的时候普通话说得及其不利索,头发又特别长,长的也不好看,我们下意识觉得他是个不良少年,不会轻易跟他说话,就连上大课即便他边上有空位。

我们宁可坐坏凳子也绝不挨着他做,真的深深的影响到判断力。大概用了三年才彻底改观了,看着大家终于友好的跟他一桌吃饭,他竟然哭的像个孩子。


统计学上期望等于概率和结果总和的乘积,其实就是均值的意思。亲密关系中的期望是自我实现的预言,我们预期会怎么样发展,很可能最终的走向就是按照我们期许的结果靠拢,细细想来,跟统计学的本质上差不多。

统计学的均值也是所有的结果都会围绕着均值波动,毕竟极值是少数。有点像唯心主义的说法,也有一种信念的力量,其实用思想带动行动力最终出现心中期待的效果也是很好解释的通。


这章节讲了这么多的影响因素,其实归根到底还是源于对伴侣的了解,正确的判断,采用改善关系的归因,积极乐观的对待亲密关系,多换位思考,即便亲密关系偶尔出问题也可以很快得到修复,亲密程度还是会向我们期待好的方向发展。

跑跑单车

同样的事情,归因不同,期望不一样,带来的结果相差巨大。


在重构过往印象时,“你总是如何”,会让对话变成灾难。


特别是第一印象给人带来的深刻印象,导致后期总在寻找例证来支持自己的判断,服务性偏差总在证明自己的正确性,意识到这一点,也就明白了捯饬一下出门的必要性。


最亲密的伴侣也不见得能够完全理解对方,在增加知觉能力前,也许共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药。


另外,调整对对方的期待,也许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毕竟对方不是超人,ta不是来拯救你的。

Mansu

阅读第四章,内容很多也很细,受益比较深的一点是关于第一印象的影响和重要性,第一印象对人的判断并不是像自己认为的那样客观和准确。相处的过程应该一边了解一边调整对对方的期望。才能愉快友好地相处。

第二个点是归因的过程。两人归因模式的差异会影响亲密关系的满意程度。幸福的伴侣都是改善关系的归因模式。第三个点是关系信念,反思到自己曾经就陷入六个错误观念的困扰中,以及宿命信念,害怕争吵,拒绝面对糟糕的情况,逃避。

导致处理不好一段关系。根据成长信念的爱情观,认识到,幸福的关系也应该去付出和努力,去一起面对困难和挑战。

最后是关于对伴侣的了解,确实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了解对方,以前也思考过是否一段关系就要对彼此毫无保留地坦诚,但尽管如此,也不见得是真正的了解。亲密关系中要去提升的是觉知能力,做到给对方正面积极的影响和改变。

花猫

最近了解到一个词叫做价值虚无主义。举个例子,比如说一旦受到伤害就再也不爱了。这让我能够与今天读书的内容联系起来。在本章的读书中提到了一个概念,就是对亲密关系的认知有两种,一种是宿命信念,一种是成长信念。


成长信念对亲密关系更有适应性意义。因此,应该不断调整认知,不能因为某一件事对某一个人形成一种标签化认识,固执的认为对方就是怎样怎样的。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只有经过客观的思考和理性的判断才能得到正确的认知。

草木有心

认知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因此提高认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人际关系中,对他人行为做出判断,则是社会认知的范畴。

第一印象首因效应,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则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间内,都会影响着对他人的评价,而这个形成过程只有1/25秒。想想相处中很多有意无意的判断,都来自这最初的1/25秒,可见,搞好第一印象是多重要。

第一印象的好坏,又可在接下来的相处中,引发自我实现预言,只要第一印象的偏差不是太离谱的话。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可以引发一连串的积极正面情绪,这样的关系相对来说可能也会进展的比较顺利。

自我提升和自我证实,真真体现了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相处方式,夸赞也要分人,是总体夸还是细节夸,对正面自我概念的人和负面自我概念的人来说,都是不同的。

都说两性相处中,要多换位思考,只有多懂得一些心理和行为模式,才能将换位思考做的更到位吧。

文章提到的好多地方都要反复看,细细体会,每天一章,觉得时间很仓促。我的书架上放了一本厚厚的社会心理学,好几次没有看进去,这次共读亲密关系,有不少社会心理学里的内容,看这次读完能不能啃下那本了哈哈。

编辑:灵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