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瓶梅》共读集锦19 | 悦读读书

 悦读读书 2020-08-04

十二月共读

金瓶梅

《金瓶梅》

原作名: 兰陵笑笑生

出版社: 南洋出版社

领读者:跑跑单车

领读者说

第九十一回

孟玉楼再嫁李衙内,此回有一段精彩的叙述。

上回说,李衙内在外面看到了孟玉楼,一见钟情,托媒说亲,并没有提到孟玉楼怎样。这回才知,原来人家在远处已经把控全场,动了再走一步的念头。

陶婆婆说亲,孟玉楼亲自来问,从年龄到籍贯,有无老婆儿女,问了一个遛够,原因是“你这媒人们,说谎的极多,奴也吃人哄怕了。”

第七回,西门庆上门说亲,统共没问几句话,就嫁了过来。孟玉楼从未说过自己是不是后悔当时的决定,只在前面提到过自己不愿意惹事,上文这句话侧面说明了玉楼也是有些后悔的。

潘金莲克过两个,孟玉楼也克了两个,按照算命先生的说法,她将会有个美好未来,也算是本书中为数不多有善终的主角了。

吴月娘送走了孟玉楼,回到家里,从一条板凳坐不开到一个人也看不见,不由悲从中来,放声大哭。连我这看书的也觉得凄凉,西门大官人一个一个领回来,如今又都星散而去。

玉簪这个形象和孙雪娥倒是有点像,看不清形势,搞不懂眼眉,表错情会错意,生生把一手好牌打得乱七八糟,自己也被发卖了。这也说明一个问题,不是谁都能当成潘金莲的,首先你得漂亮不是。

在此说明一点,金瓶梅一书中并无准确的时间线,比如,孟玉楼嫁西门庆是30岁,现在37岁,而她的两个小丫鬟,兰香当时15,小鸾12,这次出嫁一个18,一个15,明显有问题。

可能是本书在写作时,作者多次修改,这些细节没有注意到,看官不必在意。

本回问题:您结婚了没有,是相亲的还是自由恋爱的,您的择偶条件在遇到那个对的人的时候有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第九十二回

天作孽犹可恕,人作孽不可活。

陈敬济在西门庆手下做事时,有个畏惧,还算勤勉,诸班事物也能料理的当,所以大官人临死有托付之语。到得没了管束,陈敬济本性逐渐暴露,一步步走向堕落,这一回只看得啼笑皆非,真是咎由自取啊。

如同《红与黑》中的于连,自尊和自卑同时显现,对爱的追求中病态的隐藏着恋母情结,不喜欢西门大姐,追求潘金莲、春梅,在得不到的情况下,他又希望拐走孟玉楼,这样的执着追求,是因为里面有禁忌的快乐,和在强烈自卑心理下,希望获得自尊满足的怨念。

设想一下,假设孟玉楼跟他回了清河县,会怎么样?

陈敬济丝毫不会珍惜这个艰难获得的女人,这个行为完成以后,他满足的是能够报复西门庆和吴月娘,之后很快就会厌倦孟玉楼。

在滑向毁灭的道路上,陈敬济越滑越快,灾难像雪崩一样推着他,直到将他掩埋。

其实我们自己有时也和陈敬济一样,被欲望驱使,如鬼迷心窍一般执着于某个事物,即使明知这个东西会毁灭自己。

就像是那副著名的画,在悬崖攀援在树上即将坠落的人,下面有狼,树上有蛇,就在这最后关头,你也会伸出舌头去舔蜂巢中滴落的那滴蜜,享受这美好一刻。

可怜的西门大姐,从来没有的得到过什么关心,小时候就联姻嫁给了陈敬济,回到自己家,西门庆没工夫管她,吴月娘没心思理她,她的唯一意义就是带回来了一个能干活当劳力的女婿。

等到陈敬济被赶出去,吴月娘三番五次要把她送走。让她和恩断义绝的丈夫生活在一起,至于幸福什么的,没人会关心。在这个意义上,她还不如武大的女儿。

当然,幸福这种东西吴月娘也不懂。

本回问题:你怎么评价陈敬济这个人物。

第九十三回

一页书的长度,陈敬济一贫如洗。坠落没有最深,只有更深。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王杏庵三次来救,陈敬济都挥霍了。

看到此处是不是有些眼熟,唐传奇里有《杜子春传》,日本芥川龙之介也有短篇小说《杜子春》,说的内容大致相同,主角落魄了,然后有神仙来搭救,给了机会,没有珍惜,再给,再没有珍惜,最后主角幡然悔悟。

陈敬济又羞愧,但并没有悔悟。

这是一条癞皮狗,只要抓住机会就会咬一口肉,然后继续唁唁狂吠。他已经沦落到当了道士的娈童地步,还对冯金宝说“我如今又好了。师父甚是托我。”

这句话就和韩道国当年到西门庆家做事,跟伙伴们吹嘘的一样。

本回里第一次详细描绘了临清码头的情况,这里有很多酒楼,大的能坐百十号人,而且二楼有单间。道士们香火很旺,足以另开一个钱铺。妓院生意好到有百十间房子。

说明在明代中后期民间资本可以自由流动,能够从事服务业,并且人员往来频繁,足以支撑第三产业。

这样的业态是城市化的先导,接下来聚集的人群会对经济产生更多要求,逐渐形成资本主义“萌芽”。

本回问题:您认为在没有李闯和清军入关情况下,明代会出现资本主义,进而推动工业革命吗?

第九十四回

行书至此,每个人都要给个收尾,陈敬济在这里是个线索,将剩余各人穿在一起,所以着墨比较多,但并不是说陈敬济就成了主角。

在这最后几回里,是大厦将倾,各自奔命的局面。

恶人还需恶人磨,踢寡妇门的陈敬济,刚刚得了点甜头,没有得意几天,被刘二打得头破血流。

孙雪娥在西门庆家,身为主子却只能当个主厨,救赎她的情人只过了一晚就被抓走。现在当之前死对头春梅的厨房下人,最后更沦为娼妓,被以前看不起的人嫖宿。

马太效应,凡没有的还要给他夺去。

春梅没有当场找陈敬济,却回头故意打发了孙雪娥,为下一步做好铺垫,不得不说是心思缜密。

春梅要脱去孙雪娥衣服打,围观群众有些不忍,春梅以死相逼,周守备只好同意。翻身农奴比以前的地主还要恐怖,受屈辱受折磨的经历,让她看轻他人尊严,希图用疯狂的报复手段弥补之前的不平。

公平这种东西是个奢侈品。

在这里没有阶级问题,没有压迫问题,有的是人性善恶,或许还有命运安排。

中国小说,一般喜欢安个大团圆式的结局,这可能和读者普遍心理有关。《昆仑奴》、《南柯太守传》有一个好的结尾,《红楼梦》不管是不是真的没写完,高鹗都要续写宝玉中了举再出家,如果是和宝钗没成婚就死了,书商第一个不答应,我的书卖给谁。

木心说:宗教不在乎现实世界,艺术却要面对这个世界。放下屠刀,立地不成佛,是艺术;苦海无边,回头不是岸,是艺术。而艺术家要有艺术家的自觉。

如果事物本身没有happy ending,何必要王子公主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金瓶梅写奸夫淫妇、贪官恶仆、帮闲娼妓,皆其通身力量,到底有一种愤懑的气象。这种淋漓酣畅、横恣泼辣,是他鞭笞社会黑暗的需要,可能还是缺乏一种自觉,缺乏一种深刻认识到事物规律,神采风流横绝其上的气势。

当然了,这也许只是作者的玩笑之作,或许他根本没拿这部作品当回事。如果那样就更可怕了。

本回问题:生活是喜剧、悲剧,还是一场闹剧?身处其中的你,是乐观主义者,还是悲观主义者?你如何理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第九十五回

知恩图报的少,忘恩负义的多。

女人当家本就不易,又遇见了狼心狗肺的仆人,这个家算是快撑不下去了。

平安盗头面和来旺拐雪娥结果差不多,都是刚跑路就被抓。明代对盗匪处罚严格,第一次抓住在在胳膊上刺字,之后可能会挑筋断臂,三犯者绞。抓贼之后,官府会允许纳铜代罚,所以抓贼成为一项捕快工作和业余生活喜闻乐见的活动。

这一回里没想到的是吴典恩一点恩情都不念,居然要将盗窃案攀扯到吴月娘身上,意图要钱。作者写的真是心狠,回想起当年吴典恩找西门庆借钱上差,感恩戴德的样子,反差太明显了。

当然作者这么写,也是要引出春梅的帮助来,否则后文就没法写春梅衣锦还乡了。

吴典恩认不清形势,犯了忌讳,没有向主管周守备汇报,这是官场大忌,即使没有春梅的恳求,周守备也不会放过这个吴巡检。

家门败落,自然是西门庆崛起迅速,没有建立良好家风导致,但在他死后,管理这个家的吴月娘难辞其咎。

月娘是个昏聩、势利、刻薄、残忍的形象,可以说本书后二十回里西门家的败落大部分都和她有关系,这一回更是如此。

春梅找薛婶要打一个九凤钿,这是第20回,李瓶儿来家以后,让西门庆帮她打的首饰样式,当年春梅必然是心生向往,如今终于有机会戴在自己头上了。

曾经有个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性的萌发,女人的较量,对后宫权势的追求,混杂在春梅干脆单纯的人生追求里,金莲加玉楼加瓶儿有的,她都想有。

本回问题:金瓶梅三人中,谁更像是现代女性,您认为现代女性与传统女性相比,最大不同是什么?

打卡集锦

夜莺

最后十回,作者加快了节奏,文中尽是“不提”,“不必细说”…但即使如此,还是用有限的笔墨的塑造了一个玉簪,衬托了玉楼的智,而最终结局同样是笑笑生对蠢人泄愤式的毫不留情。另外一位蠢人雪娥,阴错阳差,殊途同归,终于落入娼门。

潘家玉儿,现在比她口中辱骂的潘金莲更加不堪。然而,在这个不是归宿的归宿里,雪娥反而遇到了真正爱自己的张胜,西门庆没有、来旺也未必有的爱情,如此这般却降临了,无比讽刺!


再说敬济,就像一个失去束缚的顽童一样,按照自己的逻辑肆意闯荡,“小儿强做能事”,自己的世界和真实世界碰撞坍塌,换得一身伤痕。在和三位丈母娘纠缠中,两度被告上公堂,散尽一身家财。

流落街头,把手里的钱财换食物与花子们分享,委身道士男宠换来的银子,还能对昔日的爱人解囊相助,这个尚有赤子之心的大男孩,让人可怜可恨可悲可叹。


说回群主昨天领读时提出的话题,“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站在天地之下,讲的是无为,但若试着站在天地的角度,推及到金瓶梅,发现笑笑生正是用上帝视角,来面对书中的芸芸众生,而这正是洞彻人世之后的自觉!

奸夫淫妇、贪官恶仆、帮闲娼妓…皆如邹狗一般,循规蹈矩,自生自灭,笑笑生下笔通通白描,不需带有一丝情感,至于如何评说,就交给凡人们去品鉴批注吧。

Jane

陈敬济的一生完美诠释了高开低走。永远都捡差的道。长相俊美的世家子弟,并没有选择门当户对的妻子,选择了暴发户的闺女。家族失势,没有依托在岳父的门下飞黄腾达反而还不如帮闲的旁人。

岳父暴毙,作为入赘的女婿,家里唯一的男丁,没能起到稳住一个家的作用,只记得和丈母娘胡搞。胡搞不成,也不能好好守住自己的小家,反而落的家破财尽。


月娘有如今一点也不意外,有句话叫蠢即是恶。


孟玉楼的故事到现在,看起来就像那个成绩很好但是很无趣的同学。不过谁说人生一定要大开大合呢,波澜不惊恐怕已经是要耗尽一生的心力和运气了。


春梅的故事告诫我们,不要结仇。咸鱼都可以翻身。

上官婉儿

这五回与前面写西门庆的八十回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是快进的迅速堕落人生,一个是慢放的缓慢上升的人生。

初看《金瓶梅》时,读秋水堂处处解读标题文字的对偶之美,甚至拓展到情节,比如第一回“冷遇”对“热结”,十分不理解不耐烦,也不认可这种归纳。如今读完整本《金瓶梅》,才理解在传统中国文学独特审美下对偶的魅力。

比如,西门庆和陈敬济的人生,慢与快,上与下,财富的缓慢积聚和家势的迅速瓦解。

这种仿照诗一般的对偶安排,不但合理展现了兰陵笑笑生对人生百态观察的完整度,也可见古人写小说的架构和思路,从这个角度看《金瓶梅》,也是一种非常规的阅读享受。
 
这五回不单写陈敬济,还写西门庆死后大家庭的进一步凋落,众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互相牵扯,互相推进。

比如陈敬济的骚扰与月娘的躲闪,孟玉楼的出嫁与陈敬济的跌落,陈敬济对大姐的迫害和月娘的反将一军,陈敬济的沉沦与春梅的救助,春梅对雪娥的发作与春梅对旧主的帮衬。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让人应接不暇,一幕接一幕,戏剧性十足。

这种快进式的节奏感有行文收尾的必要性,同时也有剧情的合理性,维持了几十回的缓慢与稳定,终因核心人物的死去土崩瓦解。

前文所述的这些人物本就没有强大的社会链接,没有了核心人物西门庆的压制与联系,矛盾逐一浮上水面,众人自然因情尽、因利散。尤其在晚明这样相对松散的社会范式下,西门庆心心念念的一家人还守在一起过日子的梦想,终究是要破灭了。

在西门庆光环的映照下,月娘、敬济、春梅等人仅有一个影影绰绰的剪影,读者略可见各人的性格特点,此所谓铺垫。

西门庆一死,这几人各自奔走到一个相对独立有话语权的位置,放大的权力放大了各人的性格,于是便在后二十回演绎出各种作妖的形状来,此所谓合理性。

月娘的钝、敬济的浪、春梅的强在这几回表现的淋漓尽致。月娘家中频频出问题最后却也逢凶化吉,陈敬济貌似滑坡一样的人生后也峰回路转,春梅的荣耀与体面在不经意间向她性格深处的劣根性慢慢演变……

绣像本的《金瓶梅》塑造人物时刻落脚在人生无常、造化弄人,对这些小人物的善与恶、悲与喜毫不吝啬的刻画描述。

兰陵笑笑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丑态毕露的小人物,对可怜可叹的小人物,观察细致入微,批判刻薄犀利,却又充满了慈悲心。这种上帝视角的展示,我只能感受到一个信息——这就是人生,并不以所谓的善恶有报等等主观意愿为唯一答案。

忘记的力量

庞春梅报复仇人手段毒辣,不但羞辱,还要打,不但打,还要脱了衣服打。不但脱衣服打,完事还要卖到妓院做婊子。为了达到目的,甚至不惜以死相逼。周围人都看不下去了。那么,春梅和孙雪娥有什么仇呢?

回到第十一章,春梅当时还是潘金莲的丫鬟,因为西门庆吃早饭的事,春梅与孙雪娥两人吵起来。但是孙雪娥好歹是半个主子啊,春梅居然敢吵架,而且得到了西门庆的撑腰,大官人将孙雪娥当众先后痛打了三次。

春梅在斗争中完全不落下风,要说结仇,也应该是孙雪娥记恨才对,而不是春梅记恨报复孙雪娥。为啥前后内容不搭呢?

大胆的推测一下:作者兰陵笑笑生是两个人(甚至更多),前部分是一人做写,写道西门庆死后,大概后二十回左右的时候,无论写作的风格还是叙事的进度都完全不同了,甚至角色的侧重,角色的性格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虽然后文加强了庞春梅的描写,但是整体上笔墨仍是不多,为啥却成为三大主角之一呢?因为这是另一个作者的成果,必须重视。

为啥此书不叫《西门庆》,而叫做《金瓶梅》呢?因为尊重各作者的劳动(之前有人说李瓶儿前后性格有些不符,会不会也是因为前文也是不同的作者?)。以上纯属个人胡乱猜测。

李嘉欣

随着快进这些人物的结局慢慢都显现出来了。玉楼是最好的,她聪明有格局,又识大体,第一次改嫁比较轻信媒婆之言,到了第二次就慎重很多,也是最美满的结局了,到这玉楼就基本都交代清楚了。


没有了西门庆的桎梏,月娘的本性也得到了彻底的暴露,糊涂无能又自私狭隘,还很贪财残忍。吞了姑爷的财产不说,西门大姐的死和她有直接的关系,可是她才不管那个,只要自己合适就好。


最可气可恨的陈敬济,开始觉得她对金莲和春梅都真心实意的,自己过的不好也想把她们接出来。再看后面作的,只剩下可气可叹了。偌大一份产业败光不说,父亲的老友三番两次帮他,都扶不起来,过的都不如个乞丐,只想说一个字“活该”。


春梅真是越来越得势,不过也没仗势欺人,甚至还帮月娘度过危机,比那些忘恩负义小人强了百倍。月娘看到她也是尴尬不已,不知会不会后悔当初没有给自己留一线。

这样做有春梅大度善良一面,也是因为她这样更能满足自己那种得势后,把当初看不起她的人踩在脚下的那种得意感。必须有旧人能欣赏到她的风光的,那种心理需求。对待同样是仇人的孙雪娥她可是绝不手软,即便以死相逼也要把她弄残。

戴小娟

想说三点。


所谓正直的徐知府在审理成敬继的时候,自以为聪明地派人去牢里探口风,认为这是有权势的人搞出的冤案,并没有收集更多证据,就放了有罪的陈敬济,骂了无罪的李通判,十分讽刺。

但往深里想,他会有这种惯性思维,说明有权势的人欺压诬陷平民百姓的事情太多了。


曾经被施以援手的吴典恩恩将仇报,丑恶嘴脸令人恶心小人眼中只有利,她们记不住恩,不过通常能记得住仇。


最后说说独立女性,独立女性有两个条件,即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显然在那个时代和社会环境,这不可能做到,因此我只说说这几个人中有独立女性潜质的。


李瓶儿没有主见,精神都寄托在丈夫和儿子身上,她应该是古代女子的典型。孟玉楼自尊自爱,有主见,但被礼教所束缚。


潘金莲有美貌有才华有手段,可惜眼光始终只放在那一亩三分地,没有远见。


春梅先前戏份较少,但人物并不单薄,聪明、审时度势、对男性没有依附性,不作妖但也绝不让人作践,难得的有情有义。爱憎分明,如果说她出生在现代,必然是一个很有能力,厚积薄发型的独立女性。

编辑:灵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