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共读 金瓶梅 《金瓶梅》 原作名: 兰陵笑笑生 出版社: 南洋出版社 领读者:跑跑单车 领读者说 第九十一回 第九十二回 第九十三回 第九十四回 第九十五回 打卡集锦 夜莺 最后十回,作者加快了节奏,文中尽是“不提”,“不必细说”…但即使如此,还是用有限的笔墨的塑造了一个玉簪,衬托了玉楼的智,而最终结局同样是笑笑生对蠢人泄愤式的毫不留情。另外一位蠢人雪娥,阴错阳差,殊途同归,终于落入娼门。 潘家玉儿,现在比她口中辱骂的潘金莲更加不堪。然而,在这个不是归宿的归宿里,雪娥反而遇到了真正爱自己的张胜,西门庆没有、来旺也未必有的爱情,如此这般却降临了,无比讽刺!
流落街头,把手里的钱财换食物与花子们分享,委身道士男宠换来的银子,还能对昔日的爱人解囊相助,这个尚有赤子之心的大男孩,让人可怜可恨可悲可叹。
奸夫淫妇、贪官恶仆、帮闲娼妓…皆如邹狗一般,循规蹈矩,自生自灭,笑笑生下笔通通白描,不需带有一丝情感,至于如何评说,就交给凡人们去品鉴批注吧。 Jane 陈敬济的一生完美诠释了高开低走。永远都捡差的道。长相俊美的世家子弟,并没有选择门当户对的妻子,选择了暴发户的闺女。家族失势,没有依托在岳父的门下飞黄腾达反而还不如帮闲的旁人。 岳父暴毙,作为入赘的女婿,家里唯一的男丁,没能起到稳住一个家的作用,只记得和丈母娘胡搞。胡搞不成,也不能好好守住自己的小家,反而落的家破财尽。
上官婉儿 这五回与前面写西门庆的八十回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是快进的迅速堕落人生,一个是慢放的缓慢上升的人生。 初看《金瓶梅》时,读秋水堂处处解读标题文字的对偶之美,甚至拓展到情节,比如第一回“冷遇”对“热结”,十分不理解不耐烦,也不认可这种归纳。如今读完整本《金瓶梅》,才理解在传统中国文学独特审美下对偶的魅力。 比如,西门庆和陈敬济的人生,慢与快,上与下,财富的缓慢积聚和家势的迅速瓦解。 这种仿照诗一般的对偶安排,不但合理展现了兰陵笑笑生对人生百态观察的完整度,也可见古人写小说的架构和思路,从这个角度看《金瓶梅》,也是一种非常规的阅读享受。 比如陈敬济的骚扰与月娘的躲闪,孟玉楼的出嫁与陈敬济的跌落,陈敬济对大姐的迫害和月娘的反将一军,陈敬济的沉沦与春梅的救助,春梅对雪娥的发作与春梅对旧主的帮衬。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让人应接不暇,一幕接一幕,戏剧性十足。 这种快进式的节奏感有行文收尾的必要性,同时也有剧情的合理性,维持了几十回的缓慢与稳定,终因核心人物的死去土崩瓦解。 前文所述的这些人物本就没有强大的社会链接,没有了核心人物西门庆的压制与联系,矛盾逐一浮上水面,众人自然因情尽、因利散。尤其在晚明这样相对松散的社会范式下,西门庆心心念念的一家人还守在一起过日子的梦想,终究是要破灭了。 西门庆一死,这几人各自奔走到一个相对独立有话语权的位置,放大的权力放大了各人的性格,于是便在后二十回演绎出各种作妖的形状来,此所谓合理性。 绣像本的《金瓶梅》塑造人物时刻落脚在人生无常、造化弄人,对这些小人物的善与恶、悲与喜毫不吝啬的刻画描述。 兰陵笑笑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丑态毕露的小人物,对可怜可叹的小人物,观察细致入微,批判刻薄犀利,却又充满了慈悲心。这种上帝视角的展示,我只能感受到一个信息——这就是人生,并不以所谓的善恶有报等等主观意愿为唯一答案。 忘记的力量 庞春梅报复仇人手段毒辣,不但羞辱,还要打,不但打,还要脱了衣服打。不但脱衣服打,完事还要卖到妓院做婊子。为了达到目的,甚至不惜以死相逼。周围人都看不下去了。那么,春梅和孙雪娥有什么仇呢? 回到第十一章,春梅当时还是潘金莲的丫鬟,因为西门庆吃早饭的事,春梅与孙雪娥两人吵起来。但是孙雪娥好歹是半个主子啊,春梅居然敢吵架,而且得到了西门庆的撑腰,大官人将孙雪娥当众先后痛打了三次。 春梅在斗争中完全不落下风,要说结仇,也应该是孙雪娥记恨才对,而不是春梅记恨报复孙雪娥。为啥前后内容不搭呢? 大胆的推测一下:作者兰陵笑笑生是两个人(甚至更多),前部分是一人做写,写道西门庆死后,大概后二十回左右的时候,无论写作的风格还是叙事的进度都完全不同了,甚至角色的侧重,角色的性格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虽然后文加强了庞春梅的描写,但是整体上笔墨仍是不多,为啥却成为三大主角之一呢?因为这是另一个作者的成果,必须重视。 为啥此书不叫《西门庆》,而叫做《金瓶梅》呢?因为尊重各作者的劳动(之前有人说李瓶儿前后性格有些不符,会不会也是因为前文也是不同的作者?)。以上纯属个人胡乱猜测。 李嘉欣 随着快进这些人物的结局慢慢都显现出来了。玉楼是最好的,她聪明有格局,又识大体,第一次改嫁比较轻信媒婆之言,到了第二次就慎重很多,也是最美满的结局了,到这玉楼就基本都交代清楚了。
这样做有春梅大度善良一面,也是因为她这样更能满足自己那种得势后,把当初看不起她的人踩在脚下的那种得意感。必须有旧人能欣赏到她的风光的,那种心理需求。对待同样是仇人的孙雪娥她可是绝不手软,即便以死相逼也要把她弄残。 戴小娟 想说三点。
但往深里想,他会有这种惯性思维,说明有权势的人欺压诬陷平民百姓的事情太多了。
编辑:灵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