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志》 打卡集锦08丨天津悦读读书会

 悦读读书 2020-08-04

《三国志》 原著:陈寿(晋)

注:裴松之(南朝宋)

领读者

姬叔小白

07 -28

蜀汉能臣

Jane

1、庞统死后,父亲拜官,弟弟去了魏国。所以说来待他仅次于诸葛,实际襄阳人庞统应该是没什么根基的吧。

毕竟没有小姐姐嫁给荆州许靖,庞德公。和刘备的庆功宴这一段,千古留名,所以想想,不被宠爱的下属也确实是很没劲。

2、法正张松明明有那么多机会,却没有去魏国。

前面说了,曹操根本看不上张松。所以曹魏是没有给他们的位置的。在法正和刘璋来往中也能看到,不枉刘璋暗弱这个评价,所以从职业生涯的规划上来讲,刘备是他们能做的做好选择。

事实证明刘备也的确厚爱法正。

评价说,法正大约是曹魏的郭嘉程昱,虽然夏侯渊败了,曹魏还有贾诩,司马懿全家可都还在蛰伏中。诸葛说法正使刘备翻然翱翔时,孙夫人的威胁居然和吴魏并列,令人浮想联翩。

3、许靖话真多。

张翔不是把他的信都丢水里了么。难道他还留了个备份要名留青史吗。情义款至,文多故不载。就还是说他们都话太多了。

4、麋家真的是…好有钱……………刘备这公司感觉第一轮融资环节结束就直接敲钟了……

5、看简雍的故事猝不及防发现三国志居然也开车。

6、秦宓这一筐一筐话,让我想起了屈原,的确是读书多,典故和比喻满满当当,找重点好难。

他不就是说选人才不分老幼且要重礼节尊重人才吗……?哦,他太适合去当老师了………以及终于来了个像张温这样的十万个为什么,这俩人的问答实在是天作之合。诸葛派他出使,真是知人。

7、刘巴感觉好像贾诩!董和家族可以的。确实是儿子的成就超越了父亲,稳住了刘禅这么些年,不容易。

8、黄权家族好唏嘘。李辉姑父的姓实在是太为难在下了。少数民族的团结工作,真是做了两千年啊。咸以所长,显名发迹,遇其时也。

海山

本周这三卷篇幅不长,却涉及到了二十多个人,基本上是中层干部群体吧,中层的工作是什么?理解高层战略并负责具体战术实施,有此标准才明白这二十多人的得失。

读罢方才明白蜀汉之败,不唯独经济、军事能力不足,是整体的孱弱。

许靖,跟许劭一起搞大名鼎鼎的“月旦评”,这兄弟俩臧否人物,当初被曹操逼着给个评语,一点不肯打马虎眼。

可是兄弟阋于墙,兄弟俩没互相给个评论,没意思。刘备登基,许靖成了三公,仍然是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是个好人。

麋竺,有钱有眼光,烧冷灶的高手;可惜麋芳坑了关羽。

孙乾、简雍是刘备起家时的助手,简雍是个妙人。

突然感觉这么写下去,是不是就是月旦评了?

秦宓读书多,反应快,不外借《战国策》太逗了。对外人说战国纵横之学没啥用,莫非自己关起门来偷偷研究么?

董和,脚踏实地的为民着想,死时家无余财,貌似“是有不至、至于十反”有点儿迂腐,其实是一个有高度责任心的人。刘巴在西蜀搞通货膨胀,一点儿也不高明。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马良可与诸葛亮结拜,足见其品行。马谡是个颇受争议的人物,刘备看不上,认为言过其实,不可重用;诸葛亮却通宵达旦的跟他聊天,虽然最后的结果是孔明挥泪斩马谡,其中蜀国人才短缺等各种隐情不可不察。

陈震出使东吴,一本正经的与孙权歃盟交分天下,差点儿笑喷。

董允脱离他老爹董和单独立传,确实值得大书特书。一身正气!

刘封,气力过人的莽夫而已,不懂政治,死的时候还能说出后悔没投降曹魏的话,蠢笨。

彭羕死的也不冤,骂刘备不见得是死罪,撺掇武将马超才是取死之道。

廖立诽谤先帝,疵毁众臣,充其量比较狂妄而已。

李严跟诸葛亮都是辅政大臣,曾经劝诸葛亮受九锡、称王;更名李平之后开始给诸葛亮下绊子,这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而导致两个辅政大臣的敌对呢?

裴注当重有句话,“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水镜之所以能穷物而无怨者,以其无私也”,感触颇深,对工作有用。

杨仪跟魏延,一文一武,争了半天,都没好结果。套用陈寿的评价吧,“览其举措,迹期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竹竹

1、陈寿写的这个事情我是当成荤段子读的

某一段时期禁止饮酒,酿酒则要受到惩罚,小吏从某人家里搜出酿酒工具,这人将要受到惩罚。简雍与刘备一起,看到一对男女在路上走,

简雍说:这两人将要行淫乱,怎么不绑起来?

刘备黑人问号???

简雍:他们都有淫乱的工具,与有酿酒工具想酿酒的人不是一样吗?

刘备哈哈大笑,叫人释放了藏有酿具的人。

书里前文说简雍行为不检,不注重行仪威严,但这个故事里,他并没直接去劝或求情,巧妙的达到了目的,幽默且聪明,说明他并不是一味狂放,只是在礼仪上比较随意而已。对于这种肆意又智慧的人设,我都没有啥抵抗力~

2、伊籍反应好快!

3、秦宓的逻辑体系自成一派,是个高大上的雄辩家。

4、果然有“才”方能任性啊!作为一个平平之辈没有啥任性的本钱,很是羡慕~

5、读了本周的三卷,觉得蜀国的“核心意识”要差一点,曹魏和孙吴基本都是紧紧团结在君主周围,一门心思的扩张天下或是据守一隅,君主绝对是说一不二的。

蜀国关、张是亲如同袍兄弟,诸葛亮的地位是供起来的,为臣主要是出于自律,刘备又有仁德之名,多显宽仁,所以臣子一心向着红太阳把自己放在绝对忠君的位置上的就比较少。

刘志民 

我想董卓听从周毖和许靖任用贤才,反遭讨伐一段应该是三国志里最搞笑最喜感的一幕。反正我笑了半天。正邪不两立,是非不融合。

可惜的是,周许二人跟错了人,做对了事又能怎么样?依然被杀的杀,跑的跑。看到周毖被杀,不胜唏嘘。

许文休落魄其人,依然仁爱义气,实属难得。然命运多舛,给曹操的信又被张翔扔到水里,最终许靖阴差阳错,成了刘备的司徒,位列三公。

不由叹,都是命啊。后补:看了领读者说,方才对上号,月旦评是许靖弄的啊。

麋竹无军政才,然对刘备东山再起功不可没。可麋芳害死关羽,气死麋竹,不知道刘备有多恨 。至于三国演义上麋竹家被烧一事,原来在搜神记上

孙乾略,简雍讽谏酿酒,伊籍一起一拜不算苦的机智可记一笔。

39章  清明令士

1.  董和。清正廉洁,艰苦朴素,死无余粮,诸葛亮追思。

2. 刘巴,懂得收敛示弱,被重用而善终。为刘备起草文书。

3. 白眉毛马良,文武双修,自己给孙吴写文书,后夷陵马革裹尸以终。

其弟马谡之死乃配位失当,诸葛之错也,刘备先见之明。

4.  陈震出使孙吴相当有气势,功成而归。对李平评价,腹中有鳞甲不知何意。大约是指有二心吧。或者心不厚道。这种比喻方法第一次遇到。

5.  传说中的董允原来是董和的儿子,一不让刘禅多娶媳妇,刘禅就不敢。二不让刘禅过多亲近小人黄皓,给他封官,刘禅也不敢。

不过,他停止已经预约好的出门宴饮,招待董恢,言辞乍听甚是合理,然,合适吗?后补:裴注说董恢官不小,机智。原来是重头人物。

董允死后不得善追。刘禅因陈衹和黄皓谄媚,从而追怨董允种种。果然是扶不起的阿斗。

6.  吕乂本身清正仁爱,却不会用人,让自己名声遭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