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原著:陈寿(晋) 注:裴松之(南朝宋) 领读者 姬叔小白 08-24 元勋虎将 Jane 1、喜欢你就带你去见我妈妈,这样的事情在张昭身上也发生了。原来中原人避祸南渡,从汉末就开始了。 既有避祸在先,所以主和也不意外,所以发散思维,南渡的朝廷是不会真有恢复中原的决心和毅力的。 反而是南方起家,把要塞设立在前线的,有希望。这大概也可以区别一下东吴和两晋。 2、张昭怼邢贞,由此可见,东吴并非诚心屈于曹魏。 邢贞摆架子,是要有上国的威风,张昭卷人,是要不堕属国的气度,这些事情,总得有人做,戏总得有人演。 3、我知道你不喜欢听我的,但我也还是要说,毕竟你妈妈死之前告诫我的话我天天都记着。 带着英雄光环的父亲和兄长接连逝去,一个只知道哭的少年就这么在旧时的异性兄长们的辅佐下接过了江东的大旗,孙权的哭在三国志里都非常的情真意切,都是和亲人的离去有关。 因为相对真实,这些人的哭,想来也都是反应了人的性格,曹操哭典韦曹昂是国君惜才且后悔的哭,刘备前期各种哭在得到益州之后放浪饮酒作乐和训斥劝谏的庞统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两千年过去,依然可以从故纸堆里感受到微妙的情绪,这也是人类有意思的地方,科技进步,人心还是人心。 4、孙权和张昭堆土烧门,我想他俩一定都是天蝎座的。爱得越深,刚得越狠。最后还不是甜甜地手牵手我们一起走。 5、张承确实能识人。儿子和弟弟皆因诸葛恪而死。每次看到这样的结尾都想知道,这一家还有没有后人,有的话,何去何从…… 6、 顾雍居然是蔡邕的弟子,难怪名士风流。所以这样对比,还是平时话不要太多,像张昭一样说太多,反而不管用。 像顾雍这样,我就静静看着你装逼,自然让人亚历山大。 7、顾劭也娶了孙策的女儿啊。这样看孙权没有为侄女们选错夫婿。顾劭,陆逊,都是人杰。 顾家后人真是优秀,顾承顾谭张休死在交州也未尝却不是好事,远离老年危机的孙权,死的干净利落好过在身边百般煎熬。 8、诸葛瑾说话真好听。是一个可以让炸裂的孙权冷却下来的人。 可能也确实是在徐州经历了大屠杀后活下来的人各有各的人生领悟,诸葛亮要闻达于诸侯,诸葛瑾南渡,归根结底也是想要避祸,所以对于要避祸的人,他说的话一定会被听进去。 可见白帝城的刘备,的确是君王意气尽了,拿个文书自己把台阶下了。 9、一直对步家印象不太好想必是对自己穿的破烂然而老婆穿的特别奢华这段印象太深。 步骘一生征战功绩卓越,然而只到儿子这辈就跨过山和大海投降了。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 10、评语以哀哉结束。这几家确实是很感伤。但是东吴孙策定的就是感伤的基调啊。 11、程普一生,平平无奇的超能打,拉着孙策共骑一匹马杀出重围不知道赵云七进七出救阿斗的是不是从这里演化来的。 这一卷,孙策站C位,太史慈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凌统,这就是一群超能打三国古惑仔天团啊。 这些人,本来都是没有接班的孙权的兄长般的人物的吧。年轻人的创业总是红红火火轰轰烈烈的,好看。 12、甘宁真是行为艺术家。铃响人至。但是居然没有提到锦帆,好意外。 百骑劫营是一生高光,在我心中不输张辽威震逍遥津。毕竟张辽威震在前,顶着这么大的压力,百骑劫营是抱了必死之心。 不知道是不是重庆山水险峻却又风光秀丽,至今重庆人也都是很有意思。 13、到丁奉,也是东吴到了晚年了。昔日光彩照人的大将军旗下的小兵开始扛旗。也是夕阳并没有无限好,近黄昏确实真。 14、三朱真的很没有存在感啊,三朱加起来都没有吕范存在感强啊。即使在他们的传记里,也都是作为衬托君王的影子。 大概就是,金牌辅助即使拿了mvp,也很没有存在感。更何况拿了金牌辅助的是吕范,居然还会财务。遗憾的是子孙死在了宫斗里。 吕据拒不降魏和步骘的儿子的对比鲜明。并不是提倡不投降,只是死都不怕的人,还是值得敬畏的。 古典 张昭给人的印象是东吴第一谋士,诸葛瑾的名气是受诸葛亮的影响才有的,但他的儿子诸葛恪很不让人省心。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都是用美玉互文。 所谓的“十二虎臣”在小说中都出现过,只是由于罗贯中给东吴的笔墨比较少,很多人在民间的知名度不高。 程普比周瑜年龄,资历都老,当周瑜的职位在程普之上时,程普表示出不服,但最终被周瑜的能力和人格魅力折服,并留下了“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这句名言。 黄盖的苦肉计是罗贯中虚构的,但去曹营诈降和赤壁火攻的方案则是真实存在的,罗贯中也描写了。 在周瑜和诸葛亮说好火攻,不能泄露之后,黄盖去找周瑜说用火攻比较好,周瑜问谁说的,黄盖回答我自己想的。 罗贯中没有埋没黄盖的功劳。周泰为保护主公,身上多处受伤,被孙权当众褒奖。 甘宁可抵抗张辽,“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百骑劫曹营,都是很经典的,也体现了军事才能。 关羽听到甘宁威名也不敢渡河。罗贯中说甘宁杀死了凌统的父亲凌操,应该是为了让故事有可看性,陈寿说凌操“中流矢死”,这样凌统和甘宁之间就没有仇恨了。潘璋杀的关羽。 丁奉徐盛在小说中一般同时出现,两人军事能力都很强,徐盛使曹丕不敢渡江。 丁奉从赤壁之战时就出现了,一直活到了孙皓在位,中间还平定了诸葛恪,孙俊,孙綝的专权。丁奉给晋朝石苞写过信,石苞的儿子中,最著名的是富可敌国的石崇。 子易 好坏没有绝对,都是比较出来的。 领读一直说孙权在某些方面很奇葩,但是在容人这方面,比他儿子强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看看潘璋、朱桓都作成啥样了,尤其是潘璋,杀人夺财这种事儿都干得出来,孙权竟然因为怜惜功劳,爱惜才能,不予追究。这是需要很大的包容心的。 (当然也有可能是孙权太奇葩,看这些都不是事儿。) 书看到这里,有点感慨,想到了杨慎做的一首词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用当年明月的一句话是,这个人前半页很牛,后半页就怂了,能善终的没有几人,要么就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要么就是陷入各种旋涡,淹没其中。 仔细想想,我们现在苦恼烦闷的很多事,放在时间轴上,真的就不算什么,若干年后自己都会淡忘,能流芳百世的或者遗臭万年的真的没多少。 所以,很多的时候,不要太过纠结,放开心怀,在纷繁复杂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快意宁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