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懂得服装的历史,才有底气走在潮流的前沿

 悦读读书 2020-08-04

峭窄春衫、梅妆浅淡——宋词里的服饰文化


文丨竞奚


11月3日晚,暨悦读读书会第164次线下活动,暨悦读传统文化系列讲座第二季第六讲在凯旋门大厦31楼举行。

悦读读书会的“头牌”,杂学家,传统文化和建筑达人,金牌讲师诗和远方二度登场,为大家讲一讲宋词里的服饰文化。

诗和远方书友日常公务繁忙,直到讲座当天下午,才把讲座的幻灯片准备好。因此,即使作为策划人,我在见到幻灯片之前,也都以为这只是一场关于宋词和宋代服饰的讲座。

当我收到厚重达27M的幻灯片文件时,被丰富的内容和浩繁的图片资料惊到了。

讲座的内容不但没有局限于宋词中的服饰文化,还进行了纵向横向的拓展,这是一堂内容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历史课。

美丽的女主持人草木有心

你能看得出她是在女扮男装吗

担纲本场讲座主持人的是草木有心书友,她在讲座推广期间就亲自上阵拍摄了小视频,讲座当天,又早早到场准备,换上了古装以呼应本场讲座的主题。

悦读读书会金牌讲师诗和远方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五霸七雄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播种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诗和远方借用郭德纲的一首定场诗作为开场,赢得满堂喝彩。

接着用一首宋词,曹组的《醉花阴》,点出本场讲座题目的由来:

九陌寒轻春尚早。灯火都门道。

月下步莲人,薄薄香罗,峭窄春衫小。

梅妆浅淡风蛾袅。随路听嬉笑。

无限面皮儿,虽则不同,各是一般好。

接着话锋一转,从人类为什么穿衣服开始,讲解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演变,上溯到旧石器时代,讲服装材质的变化,式样的转变,冠服制度的形成等等。也顺便给大家科普了一个有点难为情的知识点,那就是中国古代的祖先们一直穿的都是开裆裤。

胫衣,古人内衣是这样穿的

《左传》:“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原来,“华夏”的典故是这样的。

作为传统文化的深度爱好者,诗和远方还特地在介绍宋代服饰文化之前科普了一下汉服的穿戴标准和内涵文化。

接下来切入正题点评解析宋朝的服饰文化,特别是女性服饰文化的特点。

诗和远方书友是宋朝文化的忠实拥趸,对宋朝文化艺术有很多深入的研究,史料典故信手拈来,俯仰皆是。

唐代女性服饰

与崇尚奢华、艳丽、开放的唐代女性不同,宋代特别是南宋,在浓烈的伦理色彩氛围中,日趋保守,服色多崇尚淡青、浅黄、墨绿、白等淡雅、宁静的颜色,与宋词以婉约为美的特点异曲同工,还可感受到宋人理学氛围中的素雅、宁静之美。

宋代的丝织手工业较为发达,主要品种有锦、绫、纱、罗、绮、绢、缎、绸等各种纺织品,也促成了宋代服饰的丰富多样。

宋代仍以“衫”、“襦”居多,但出现了衬托体态婀娜,追求典雅娴淑之美的褙子。对比唐人的服装张扬开放,宋人的服装则显得含蓄、内敛而简约。

宋画中的穿褙子的女子

天碧染衣巾。血色轻罗碎折裙。

百褶裙这样的设计,早在宋朝就出现了。材质以纱罗为主,所以诗词中常见“罗衣、罗裙”这样的字样。

抹胸也是宋代女子常见的服饰,一般用罗绢做成,明丽鲜艳,与褙子相配,是宋代女子常见的服饰穿搭。

既是服饰,仅有服装穿搭的介绍是远远不够的,诗和远方书友又接着介绍了宋代女性的妆容特点,“点绛唇”、“远山如黛”的来历,都是和女人化妆有关系。对于插梳、头钗这两大类宋代女性常用的头饰,诗和远方也进行了仔细的讲解。

诗和远方的讲座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风趣幽默,肢体语言丰富,谈笑间也颇有曲艺风范,经常引得全场爆笑。传统文化知识功底深厚,正史资料严谨扎实,八卦野史亦是津津乐道。加上精心准备的海量图片,整场讲座可谓是妙趣横生。

大咖档期都比较紧,原本诗和远方准备金盆洗手,当晚是收山之作。鉴于人民群众反响热烈,所以临时决定重出江湖,下一季带给观众们更丰盛的文化美馔。

悦读传统文化讲座是从2019年7月份开始设立的系列讲座,到目前已经进行了两季共十三次讲座,得到了书友们的广泛支持和好评,大家挤出宝贵的周末时间来参加我们的讲座,我们将回报以更精彩的内容,更多样化的主题。

12月14日将是第二季的收官之作,讲座后半场请书友们参与进来一起奇葩说,欢迎博学多识,能言善辩的你,来一试高低。

鸣谢玫琳凯公司提供活动场地

想了解更多中国古代服装知识,在本文后留言——服装
可得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电子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