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证婚人砸场子,新郎不敢还嘴,这事居然还成为一段佳话

 悦读读书 2020-08-04

本周共读中,梁启超先生对儿女婚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还在得意弟子徐志摩的婚礼上大加指责,这是怎么回事,我们来看看吧。

重病在身,却心系孩子们

1926.9.29 致孩子们

在这封信中,梁启超对于任何一个孩子都体现关心爱护,并且从这里我们也看出,他的确是个因材施教的好手。

当年对大女儿是给她更多的自主权去决断和历练,经风雨见世面,在信中我们不止一次看到他对思顺也常常谈到国家政局和各种工作的进展。

而此时对于二女儿庄庄,父爱却细腻的让人嫉妒,这个女儿性情安静内敛又有点敏感,又是处在九个子女里年龄中间段。任公担心她没有大女儿的果敢和活泼,又缺少了老白鼻那样在父亲身边的膝下承欢之乐,所以在生活中处处关注她的动态。

家书中提到的儿子们,都被父亲批评过,唯独对思庄没有任何不满意,甚至连像思顺与徽因矛盾那样委婉对大女儿提出要求的话都没有,对庄庄的全是鼓励之语。

不是煽情,我们看着这样一位便血一年多,经历了大手术却依然谈笑风生,舍不得他的学生们,舍不得他的学术活动,又繁忙又风趣又志向高远,又心系天下又事无巨细照顾孩子们情绪的父亲,在近几天的家书中一而再再而三的对大洋彼岸的孩子们说——我的病不要紧,不要担心我,你们专注学业...这家书是不是看着看着就让人眼眶湿了呢?

给徐志摩当证婚人,反倒砸场子

1926.10.4 致孩子们

这一封信比较劲爆,说的是梁先生去给徐志摩证婚!这段也被许多网友八卦至今,今天我们终于知道了真相,看看梁启超自己究竟是怎么说的。

我看完这封信印象最深的是两句:

一是“我在礼堂演说一篇训词,大大教训一番,新人及满堂宾客无一不失色,此恐是中外古今所未闻之婚礼矣。今把训词稿子寄给你们一看。” 

二是“我把昨日的感触,专写这一封信给思成、徽音、思忠们看看。”

一来我们看到了这位三观超正的父亲,很不认同婚内出轨这个事,认为徐陆二人“不道德至极”。他经过胡适、张彭春求情才来给学生证个婚,然后没忍住就这么不留情面的在婚礼上批评了一对新人。其实是一番苦心,因为梁启超想救徐志摩。

二来是明知道徐志摩曾经狂热追求过自己未来的儿媳,反将自己这次的证婚感触写成信专门寄给思成和徽因看,以此反面教材告诫子女甚至是准儿媳,对于爱情对于家庭应该怎样选择。

所以说梁先生在证婚中的话今天看来依然是霸气威武的!就是有点不明白,那么多名人中,徐志摩为何请这么直率又敢说话的梁启超为他证婚呢?

关于这一点请见本文末尾的延伸阅读

书友打卡

Amanda

梁先生在当时的中国也算是风云人物,足以确保家境富足,给孩子们的信中仍“叫他们尝尝寒素的风味,实属有益”。他关心孩子们的读书、选择专业,又要嘱咐他们不要太过劳累,还要关心交友的事“择交是最要紧的事,宜慎重留意,不可和轻浮的人多亲近”。

谈到徐志摩的婚礼,不仅在婚礼上批评了俩人不道德至极,还在信中感叹“品性上不曾经过严格的训练真是可怕”。这样端正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了孩子们的价值观的形成。

梁先生患病期间,坚持演说和学校授课,晚上还要图书馆卖字,自己临帖上瘾,仍在信中自责说“我常感觉我的工作,还不能报答社会上待我的恩惠”。如此勤奋、好学、敬业、充满责任感的人,用实际行动做出了榜样,孩子们又怎能不成为栋梁之才。

越往后读,越有悲凉质感,不忍继续读下去,梁先生的病越来越重,去日无多,局势越来越乱,一身才学与政治抱负又无处发挥,可悲可叹。一群优秀的孩子们,可能是他晚年唯一的慰藉了吧。

阿里妈妈

这周感触很深的是梁先生的肾病,但是给孩子们的信中,每次都轻描淡写,即使做手术在医院给孩子们写信,还不忘幽默,这点我觉得一般人都做不到。思顺几次要求回国都被拒绝了,说怕是得了懒病,只要休息好就痊愈了,一劳累又犯了,后边证实肾的确是割错了,看到这真的是特别愤怒,怎么就遇到了这么一个庸医,真是好人不长寿。

1927年的信中,几乎都离不开动荡不安的时局,梁先生已做好时刻躲避风险的准备,但是为思永能有一次考古实习体验,先生真是破费心思,前前后后写了好几封信,但最终并没有去成新疆考古,但是作为父亲能如此给儿子争取机会,这对孩子最终确定目标,达成目标在精神上是莫大的鼓舞。后来思永回国后在考古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毛屋

在这周的共读里,让我认识到梁先生不仅是个幽默风趣的“炫娃”能手,而且还是个情商极高的家长。

对于自己的九个孩子,每个人的性格都十分了解,十分关注。惦记思顺家因工作变故的生计问题;琢磨思庄因为性格不够活泼开朗不能好好融入国外大学生活;操心思永的考古实习机会;劝诫思忠不要仅凭一腔热血却在错误时机浪费投入;担心思成因为徽音的家庭变故原因变得消极。

而他关注到的这些点,恰好也是孩子们人生正面临的挑战,梁先生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精神上都给足了孩子们底气,让孩子们勇于面对困难。

梁先生还从不吝惜自己的赞美,对孩子们表现出优异的时候,都会直接了当的夸奖,然后会附上一句“我是极为欢喜的!”看到孩子们都很优秀,怎能不欣慰呢。

除了对于在外留学的孩子们的谆谆教导,还从信里看出来老父亲和老白鼻之间的有趣逗乐日常。每当描绘老白鼻的时候,就让人觉得这家庭充满了欢声笑语。

而无论是在遇到生病,还是遇到国家日渐衰败,梁先生一直还是保持乐观向上的。他在教育孩子时,也经常鼓励孩子们要磨练意志,勇于面对,不怕失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一个人若是在舒服的环境中会消磨志气,那么在困苦懊丧的环境中也一定会消磨意志”,“一个人什么病都可医,惟有悲观病最不可医,悲观是腐蚀人心的最大毒菌”。

这些对于我们读者来说,都是宝贵的教育子女经验。以身作则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引导,细心体察的总结,积极开朗的鼓励。能把这些做好,培养出的孩子想必不会不优秀。

安然

一、梁先生的启蒙教育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又一杯,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总要我一个人和他对酌,念到第三句便躺下,念到第四句便去把一本书当琴。"

梁先生信中写与小儿子的互动场景,弱小的稚子,已能出口成章,并能深刻领悟了诗词中的含义,并惟妙惟肖地表演出来,不愧是大家之子,在每日茶余饭后能够静下心来高质量的陪伴孩子用心熏陶,真正的做到寓教于乐培养孩子的兴趣,这才是真正用心的启蒙教育,梁先生家教的氛围可见一斑。

二、梁先生的青年教育

1.面对热血青年思永,梁先生理智分析了"工潮"怎样演变成一场全社会的动乱,用犀利的笔分析了亘古不变的真理,只有稳定的社会环境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要成为有政治头脑的年青人,决不能人云亦云被有心之人利用,落入"政治潭"。

2、"国家生命民族生命总是长久的,我们总是做我们责任内的事儿,成效如何,我们能否看见,都不必管。"

梁先生的教育永远不是说教,而是获得子女的同理心,然后再激发其内在动力,正如领读者所说,梁先生是教育中的高手。

三、梁先生的逆商

1、"凡着急愁闷无济于事者,便值不得急它愁它,我向来对个人境遇都是如此看法。"

''大抵凡关于个人利害的事只是随缘最好。"

梁先生有超强的逆境情商,如果事与愿违,一切便是最好的安排。

2、"我总是抱着有一天做一天的主义,所以一样的活泼愉快,谅来你们知道我的性格,不会替我担忧。"

3、"随便环境怎么样,都有我的事情做,都可以助长我的兴会和努力的。"

无论环境怎么样,顺境还是逆境,梁先生总是随遇而安,做自己该做的,保证自己心态平和去面对生活。

四、梁先生的减压之道

履巢之下,安有完卵,在整个兵荒马乱的旧中国背景下,有再大的本领,也有独木难支的忧愁,梁先生也有压力,只是在面对压力时应该怎么做呢?

"我现在心很乱,今日讲课拟暂停了,正在靠临帖来镇定自己。"书乃心画,书法乃愈病修心的君子之乐,梁先生每逢心乱之时,总是用临帖来镇定自己,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减压之道。现代人的面对纷繁的世情,我们也可以学习梁先生用书写给自己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安宁。

金英

善良的梁先生

协和医院的医疗事故并没有影响到梁先生,从家书里也没有感受到任何先生的抱怨与追责,反而站在医院的立场帮其解释,站在家人的立场进行劝解与安慰!

乐观的梁先生

过生日的时候在医院挨饿,却不忘打趣让孩子们心安;形容便血的颜色好似像雨前龙井,看得让人如此心酸啊~

因材施教的梁先生

梁先生对待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并不是他的偏心和喜好,而正是遵循了孩子们不同的个性,尤其是对于思顺和思庄就会有很明显的不同;我觉得思庄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应该是偏于内向的孩子吧,梁先生会更多的关注她的生活、处事、交友,而不是像我们现代的家长对于内向的孩子经常是责备、强制、希望把内向性格人为扭转为外向型,太可怕了~

身教重于言传的梁先生

对于孩子的学习梁先生做得更多的是顺其自然,顺势而为;劝慰思庄考大学考上了固然甚好,考不上也不必着急,日子多着了~可是为什么梁先生越是这样说,家里的孩子反而越好学上进呢?我认为是因为家里的每一个兄弟姐妹,尤其是父亲都是那么优秀好学的人,在这种强有力的身教影响下,想必孩子们也不会差到哪去!

来源:羊城晚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